浅析生态文明建设下安徽省绿色矿山建设与发展

2020-01-18 02:49王绍祥
安徽地质 2019年4期
关键词:矿山企业中位数平均值

王绍祥

(安徽省地质测绘技术院, 安徽合肥 230022)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列入“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发展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山是我国矿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依托,是破解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突出矛盾的最佳方式,是解决矿山实现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1]。

笔者参与安徽省绿色矿山建设现状调查,本文通过对我省矿山综合调查数据进行系统性对比分析研究,对安徽省绿色矿山建设与发展进行探讨,为我省生态文明下绿色矿山建设与发展提出建议。

1 绿色矿山试点及矿产资源规划的绿色矿山建设

1.1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

在2010年《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明了我国开展建设绿色矿山的总体思路与国家级绿色矿山建立所需的基础要求和条件,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绿色矿山的主要目标[2]。

自2012以来,全省共33家矿山企业被列入第二批至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约占全省矿山比为3%。按照矿种分:煤炭14家,铁矿11家,铜矿4家,金矿2家,硫铁矿1家,水泥用灰岩矿1家(图1)。

从图1所示,全省被列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33家矿山企业中,煤炭数量最多,占比约为42%;其次是铁矿和铜矿,分别占比为33%和12%,由此说明,在33家国家级试点矿山建设中,重点突出煤炭矿山的绿色建设及发展。煤炭勘查开发利用对环境的扰动及影响程度较大,做好煤炭矿山绿色建设是重点,同时,也要做好铁矿、铜矿的绿色矿山建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图1 按类型划分33家报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Figure 1.Thirty-three mines by type reported for approval of state-level pilot green mines

1.2市级绿色矿山试点

自2012年绿色矿山创建以来,全省共有75家市级绿色矿山试点,占全省矿山比约为6%。按开采方式分:露天非金属矿山55家,地下开采金属矿山20家。由此看出,全省突出露天矿山的绿色建设及发展较为重要。露天矿山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扰动及影响较大,在做好露天矿山建设的同时,做好地下开采金属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优。

1.3我省绿色矿山建设现状

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细化和落实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制定了在规划期内安徽省绿色矿山建设数量达到全省矿山数量20%的约束性指标[3]。从图2可以看出,我省目前共有绿色矿山试点108家,占全省矿山比约8.76%。远低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绿色矿山建设目标。

图2 绿色矿山试点统计情况图Figure 2.Statistics of pilot green mines

2 指标项数据分析

2.1煤炭矿山

安徽省是中国十三个煤炭基地之一,煤矿资源丰富、煤层厚度大、埋藏深,开采历史久远,大部分煤矿向深度开采。复杂的开采条件导致地表环境、生态环境和安全绿色开采等方面各具有多样性。

从矿山的资源开采、综合利用率、矿区生态保护与治理、节能减排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数据分析显示:安全资金投入平均值为12759.47万元/年,中位数值为8992.19万元/年;采区回采率平均值为84.05%,中位数值为83.40%;洗(选)矿回收率平均值为79.8%,中位数值为81.23%,矿区绿化覆盖率平均值为75.16%,中位数值为90%;采空区回填率平均值为17.42%;中位数值为16.73%。土地复垦率平均值为49.63%,中位数值为42%;近三年科技投入平均值为6515.28万元/年,中位数值为4500万元/年。上述指标值均不服从正态分布,部分指标项平均值偏低,整体呈现出绿色矿山试点指标值大于非绿色矿山。

由此得出,我省煤炭矿山在资源开采、生态保护等方面差异显著,矿山企业对绿色矿山建设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一,在绿色矿山创建与发展方面还面临诸多问题。

2.2露天非金属矿山

安徽省露天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样,分布广泛。矿山数量众多,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及生态保护方面具有明显差异。从矿山的资源开采、综合利用率、矿区生态保护与治理、节能减排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数据分析显示:安全资金投入平均值为228.92万元;开采贫化率平均值为0.32%;开采回采率平均值为96%;综合利用率平均值为81.67%;近三年生态保护投入资金最大值为平均值为619.76万元;矿区可绿化面积绿化覆盖率平均值为57.48%;土地复垦率平均值为57.48%;近三年科技投入平均值为257.4万元。上述指标值均不服从正态分布,部分指标项平均值偏低,整体呈现出绿色矿山试点指标值大于非绿色矿山。

整体来看,我省露天非金属矿山在生态保护和科技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大多数矿山企业对于绿色矿山创建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还不够,绝大多数对绿色矿山的理解还停留在地面环境美化和矿区布局的层面;绿色矿山建设难度较大。

3 当前绿色矿山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3.1绿色矿山建设与现实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协调

我省绿色矿山试点108家,约占全省矿山8.76%。从图2可以看出,我省70%的绿色矿山试点分布于铜陵、芜湖和池州市等地,部分地区目前暂无绿色矿山试点。由此来看,我省绿色矿山试点数量明显偏少,且由于区域发展理念的不同和地区自然环境等地区差异的影响,对绿色矿山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同,区域发展不协调,距离全面建设和整体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4]。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这种差距尤显突出,我省应进一步提高绿色矿山建设水平,加快实现到2020年底全省20%的矿山达到绿色矿山的目标。

3.2企业积极性不高,社会责任感不强

当前各地因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巨大,部分矿山企业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矿山企业在绿色矿山创建中缺少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投入,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认识缺位,建设绿色矿山投入积极性不够,也没厘清与计提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用途关系。部分矿山企业社会意识、主体责任意识不高,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意识十分淡薄,特别是中小型私营企业,一味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企业应负有的社会责任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责任。“保证金”使用难也促成改革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

3.3政府组织协调及配套激励不完善

绿色矿山建设的行政管理职能部分分散、部分交叉重叠,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门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金融、财税方面专门针对绿色矿山建设相关的优惠政策措施仍然有限,财政专项资金、税费等经济政策虽有涉及但跟进不足,政府在绿色矿山建设的配套支持政策及激励机制方面还不完善。

3.4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滞后

建立健全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是强化监督管理绿色矿山,推进我省矿产资源开发在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引导和规范我省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抓手。虽然《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填补了国内外关于绿色矿山国家级行业标准的空白,但它仍不能突出我省地方绿色矿山建设特色。为突显安徽省绿色矿山的特色,打造安徽省绿色矿山建设样板,仍需要根据安徽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安徽省特色的地方标准体系。

3.5社会认知及参与不够

我省绿色矿山建设的社会认知度和关注度不够,社会监督体系及企业失信惩戒工作机制不够健全,无法有效形成对企业绿色矿山的建设的社会及舆论监督。

4 结论与建议

绿色矿山建设是新形势下矿产资源发展的需求及必然,是资源开发合理利用,促进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5]。

我省目前在绿色矿山建设与发展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促进我省绿色矿山建设与发展,应确立绿色矿山基本原则,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保障措施,将建设绿色矿山投入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使用无缝对接整合为一体,抓好当前边开采边治理的主要任务,构建矿业发展方式转变新途径,研究建立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体系,完善配套激励政策体系,健全绿色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绿色矿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矿山企业中位数平均值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探索高原矿山企业党建工作“六有+N”模式
由时变Lévy噪声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的平均值原理
矿山企业安全员量化考核体系建设
中位数计算公式及数学性质的新认识
基于矿山企业的资金管理探析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焦作市解放区9家矿山企业全部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