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承担倾向、供应链外部整合与运营绩效之关系*

2020-01-19 05:11刘明菲
关键词:供应商变量供应链

刘明菲, 陈 威

(武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一、 引 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精益制造、准时生产、业务外包、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以及生产全球化等因素导致供应链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愈发严峻[1]。在这一背景之下,企业能否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改善并提高运营绩效,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经营利润。在目前的研究中,Zsidisin等[2]研究发现供应链冗余可以有效缓解供应链风险的冲击,削弱供应链中断给企业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护企业运营绩效的稳定。Callahan等[3]以496家美国企业为研究样本,发现高水平的企业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绩效,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消费者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策略在应对新的市场环境带来的风险时愈发力不从心,部分企业开始采取积极的供应链整合实践以应对供应链风险。Shou等[4]通过对亚洲、美洲和欧洲共计22个国家2586名制造业领域的职业经理人进行问卷调查,证实了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对于运营绩效的正向影响。Hee等[5]对208家韩国在华制造类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企业感知风险、供应链整合和运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感知风险对供应链成员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至关重要,并最终实现企业运营绩效的提升。

然而,以上研究只关注于企业采取的不同风险缓解策略对于运营绩效的影响,却忽视了企业采取不同风险缓解策略的内在动因。因此,本研究基于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和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从风险承担倾向对企业风险缓解策略选择的影响切入,考察企业选择不同风险缓解策略的内在动机,分析风险承担倾向和供应链外部整合对于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并探索供应链外部整合中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在风险承担倾向和企业运营绩效关系中所起到的并列双重中介作用。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制造类企业选择更加科学有效的策略以应对供应链风险,通过进行供应链外部整合实践有效降低供应链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减少供应链中断发生的可能并最终实现大幅度提高企业运营绩效的目标。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 风险承担倾向与供应链外部整合

Miller和Friesen将风险承担倾向(risk taking propensity)定义为“企业将资源投入到风险管理中的意愿”[6]。风险承担倾向代表了企业从事冒险行为的意愿以及采取大胆行为并投入大量资源应对风险的偏好[7]。风险承担倾向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制定和商业实践[8],企业的风险承担倾向越强,便越倾向于积极主动投入更多资源进行供应链风险管理,进而推动企业产品、服务和管理制度的创新[9]。

企业由于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决策和运作过程中有效信息的缺乏而面临供应链风险[10]。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企业可采取的供应链风险缓解策略分为两种,包括降低信息需求的保守型策略以及提高自身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型策略[11]。供应链风险管理(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指“在对各个供应链成员利益进行协调的基础上,对供应链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管理,从而降低供应链脆弱性”[12-13]。在供应链管理的早期阶段,企业采取设置安全库存、采购提前期和备选供应商等风险管理策略来提高供应链系统的冗余程度,通过减少对于供应链上下游信息的需求来缓解供应链风险的冲击[14]。然而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下,单单依靠调整企业自身运营策略这一保守的方法已不足以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企业需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信息加工能力,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协调和协作机制,投入更多资源、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手段应对供应链风险[15]。供应链外部整合(external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指“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信息、流程和行为的协调与合作”[16],可以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信息的有效整合,帮助企业快速获取与供应链运作有关的可靠信息[17],提高企业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通过高效的信息共享实现对供应链风险的有效缓解[18]。供应链外部整合包含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两个维度,分别指与企业供应链中的关键供应商和客户加强协调与协作,从而提高供应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9]。

本研究假设企业的风险承担倾向对供应链外部整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根据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企业想要取得成功,就需要基于内外部环境采取最优的决策和行为,通过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以适应环境的不确定性[20]。已有研究表明,每个企业都会根据其供应商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制定独特的风险管理策略,已有学者从权变的角度提出了主动的供应链风险缓解策略,包括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买方-卖方关系管理等手段[21]。在供应链管理的情境下,具有高风险承担倾向的企业会更倾向于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应对供应链风险,通过供应链外部整合实践,进行供应商整合有利于减少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缩短响应时间;进行客户整合有利于准确了解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对供应链风险的缓解。基于以上论述,提出以下假设:

H1a:企业风险承担倾向对供应商整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b:企业风险承担倾向对客户整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 供应链外部整合与企业运营绩效

运营绩效(operational performance)是反映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企业经营结果的直接体现[22],主要包括成本、质量、交付、灵活性和客户服务五个维度[23]。研究表明,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企业运营绩效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6],基于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企业的经营成功取决于管理者在面对环境不确定性时的信息加工能力[11],为了提高自身的信息加工能力、将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最小化,企业需要与供应链成员进行深入的信息共享与协作[19],供应链外部整合的观点应运而生。目前的研究也证明了与传统的保守风险管理策略相比,主动的供应链外部整合策略可以更好地改善企业运营绩效[17]。借助供应链外部整合,供应链成员间共享销售预测、生产计划、订单跟踪、交货状态和库存水平等信息,通过信息共享、系统耦合、协作和联合决策,企业的信息加工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24],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供应链成员在运营绩效的成本、质量、交付、灵活性和客户服务五个方面得到极大改善。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2a:供应商整合对企业运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b:客户整合对企业运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 风险承担倾向与企业运营绩效

已有研究表明,风险承担倾向与企业运营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的联系[25]。风险承担倾向决定了企业在面临风险的选择[26],高风险承担倾向的企业会选择直接面对风险,将资源投入到预期收益尚不明朗的商业计划当中。这类企业在面对供应链风险时,更可能将风险视为机遇,积极投入资源进行变革以应对不确定性[27],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9],进而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快速迭代、推陈出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提高企业运营绩效的目标[28]。对于具有较低风险承担倾向的企业,它们在面对风险时会更加保守,将风险视为企业经营中的威胁,极力避免在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上的投入[28],最终与潜在的商业机遇失之交臂,影响到企业的运营绩效。因此,具有高风险承担倾向的企业不仅会在高风险的环境下积极投入,还能够在风险中把握住企业未来的发展机遇,获得新的商业机会、开拓出新的市场,实现运营绩效的提高。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3:企业风险承担倾向对企业运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四) 供应链外部整合的中介作用

目前已经有充足的研究说明风险承担倾向对企业运营绩效有着正向的影响[25]。然而,受到风险承担倾向直接影响的是企业进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战略决策,而非企业运营绩效[29]。目前的实证研究也发现,高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运营绩效[30]。换言之,只有企业在面临风险时作出的各种风险管理决策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运营绩效,而风险承担倾向则是激发各种风险管理决策的关键特质。高风险承担倾向的企业为了应对风险、有效降低不确定性,便会积极收集动态商业环境中的外部环境信息,同时与可靠的供应链成员建立信任和协作,以促进信息共享[31]。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完善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企业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一系列供应链外部整合实践,以加强对供给和需求信息的收集,更好地制定生产计划,在减小库存压力的同时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32]。

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风险承担倾向在提高企业运营绩效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有效的供应链外部整合,包括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这一正向影响才能得到实现。也就是说,风险承担倾向必须通过供应链外部整合的中介作用才能最终作用于企业运营绩效。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4a:供应商整合在企业风险承担倾向与运营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4b:客户整合在企业风险承担倾向与运营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4c: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在企业风险承担倾向与运营绩效的关系起并列双重中介作用。

本研究概念模型如图1。

图1 概念模型图

三、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变量设定

为了保证问卷题项的信度、效度符合标准,本文引用国外学者开发的成熟量表,针对本研究的特点作出修改后进行变量的测量。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量表,从1到5分别为“极不同意”到“完全同意”。

1.风险承担倾向。采用Kihyun等开发的风险承担倾向量表[33]。该量表共包含3个题项,例如“我会为员工提出的创新性建议提供奖励”、“如果我认为一个高风险项目将给我带来新的竞争优势,我就会果断决定采用”等。

2.供应链外部整合。采用Zhao等开发的供应链整合量表[34],从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两个维度对供应链外部整合进行测量。其中供应商整合包括4个题项,例如“我们会积极帮助供应商提高他们的产品质量”、“供应商深度参与到我们的产品研发过程中”等;客户整合包括4个题项,例如“客户深度参与到我们的产品研发过程中”、“我们会定期调查客户的需求”等。

3.运营绩效。采用Kauppi等[23]、Weingarten等[35]的研究成果,从成本、质量、交付、灵活性和客户服务五个维度进行测量,共包括10个题项,例如“产品质量与可靠性”、“交付速度”以及“单位制造成本”等。相关变量测量题项如表1所示:

表1 相关变量测量题项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在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之前,本研究进行了小规模的预调查对量表内容进行修订,并根据结果对问卷内容进行修订。以武汉某高校MBA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课堂直接发放问卷92份,回收有效问卷81份,回收率88.04%。在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26,其中风险承担倾向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20,供应链外部整合中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量表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47、0.918,运营绩效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86,研究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由于制造业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联系更加紧密,对生产效率和供应链协同的要求较高,并且制造类企业的产品往往都需要密切跟随市场的变化进行迭代,因此更容易受到供应链风险的威胁。因此,在正式调查中选取制造业供应链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制造业领域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相关工作的管理人员。调查工作自2019年3月开始,到2019年5月结束,共历时2个月,通过邮件形式邀请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参与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36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72.2%。

四、 假设检验

(一) 验证性因子分析

正式调查总共测量了4个主要变量:风险承担倾向、供应商整合、客户整合以及运营绩效,采用AMOS21.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χ2=131.02;df=80;RMSEA=0.065;SRMR=0.05;CFI=0.977;NFI=0.969。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备择模型的检验,通过将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合并为一个潜变量,形成3因子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χ2=287.72;df=84;RMSEA=0.198;SRMR=0.14;CFI=0.907;NFI=0.884。进一步,我们将供应商整合、客户整合以及运营绩效合并到一个潜变量上形成2因子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χ2=401.28;df=87;RMSEA=0.256;SRMR=0.12;CFI=0.857;NFI=0.827。2种替代模型拟合度劣于4因子模型,说明4个变量之间有较好的区分性。

表2 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

(二) 同源误差检验

为了避免同源误差对于研究结果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了两种方法来降低以及检验同源误差。(1)采取多时点收集数据的方法来降低同源误差。在研究中,将变量划分为两组进行数据收集,首先收集企业风险承担倾向和供应商整合的数据,在一个月后收集客户整合和运营绩效的数据,避免了同一时点收集数据带来的同源误差。(2)运用Harman’s单因子检验对同源误差进行检验,将风险承担倾向、供应商整合、客户整合以及运营绩效四个变量共21个测量题项进行因子分析,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可知,在未旋转的情况下,共有8个公共因子特征值大于1,共解释了81.95%的变异。其中因子的最大特征值为5.01,解释的变异量为23.88%,未达到总解释量81.95%的一半,因此数据存在同源误差,但是不足以影响研究的结论。

表3 探索性因子分析同源误差检验结果

(三) 描述性统计分析

借助SPSS18.0软件进行问卷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中可以看到,风险承担倾向和供应商整合呈显著正相关(r=0.696,p<0.01),风险承担倾向和客户整合呈显著正相关(r=0.671,p<0.01),供应商整合和运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r=0.711,p<0.01),客户整合和运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r=0.0.868,p<0.01),风险承担倾向和运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r=0.656,p<0.01)。

表4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 无应答偏差检验

研究采用了两种方法来检验无应答偏差。一是对拒绝以及未完成调查的被试者进行访谈,总结拒绝或放弃的原因,发现没有被试者由于问卷设计问题以及对问卷题项的异议而拒绝或放弃调查。二是依据问卷调查第一阶段回收的112份问卷与第二阶段回收的249份问卷中的数据对风险承担倾向、供应商整合、客户整合以及运营绩效四个变量进行T检验,从而分析问卷调查两个阶段样本数据之间的差异,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阶段样本均值差异比较

依据表5,假设H0为两个阶段的问卷调查样本数据总体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首先对风险承担倾向这一变量两个阶段样本数据的总体方差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行F检验,根据结果,这一变量的F值为2.147,对应的P值为0.135,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风向承担倾向这一变量两个阶段的样本数据总体方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再根据T检验的结果,T统计的观测值为-1.825,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P值为0.215,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并且置信区间中包括0,因此问卷调查两个阶段样本数据均值之差与0没有显著性差异,接受原假设H0。同理,对供应商整合、客户整合以及运营绩效这三个变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三个变量问卷调查两个阶段样本数据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的数据不存在无应答偏差。

(五) 假设检验

参照Baron和Kenny推荐的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36]。探讨供应链外部整合的中介效应的步骤如下。首先,检验自变量风险承担倾向对因变量运营绩效的正向影响;第二步,检验自变量风险承担倾向分别对中介变量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的正向影响;第三步,检验中介变量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分别对因变量运营绩效的正向影响;第四步,同时将自变量风险承担倾向、中介变量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放入回归方程,中介变量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对因变量运营绩效仍有正向影响,而自变量风险承担倾向的作用消失或减弱,则供应链外部整合的中介作用显著。回归分析结果报告见表4。

表6 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的中介作用

模型1表明风险承担倾向对供应商整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7,p<0.01),假设H1a得到了验证;模型2表明风险承担倾向对客户整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5,p<0.01),假设H1b得到了验证;模型4表明供应商整合对运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9,p<0.01),假设H2a得到了验证;模型5表明客户整合对运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2,p<0.01),假设H2b得到了验证。模型3表明风险承担倾向对运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1,p<0.01),假设H3得到了验证;在模型6中,风险承担倾向和供应商整合被同时放入模型中,供应商整合对企业运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4,p<0.01),风险承担倾向对运营绩效仍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影响作用减小(β=0.29,p<0.01),表明供应商整合在风险承担倾向和运营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4a得到了验证;在模型7中,风险承担倾向和客户整合被同时放入模型中,客户整合对企业运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6,p<0.01),风险承担倾向对运营绩效仍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影响作用减小(β=0.27,p<0.01),表明客户整合在风险承担倾向和运营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4b得到了验证。

近年来,采用因果逐步回归来检验中介效应的方法受到了大量的质疑,为了更加精准地对中介效应进行分析,本研究进一步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并列双重中介效应的检验[37]。设置样本量为5000,取样方法为Bias-corrected Percentile Method,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的并列双重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Bootstrap法分析出的结果显示,供应商整合中介效应置信区间为(0.0141,0.1865),不包含0,因此供应商整合在风险承担倾向和运营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假设H4a得到了验证;客户整合的中介效应置信区间为(0.0420,0.2196),不包含0,因此客户整合在风险承担倾向和运营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假设H4b得到了验证;将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两个中介变量同时放入模型,并列双重中介效应置信区间为(0.1096,0.3202),不包含0,因此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在风险承担倾向和运营绩效之间的并列双重中介效应显著,假设H4c得到了验证。

五、 研究结论与启示

以权变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利用361份来自制造类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相关岗位管理人员的问卷作为样本,分析了风险承担倾向对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探讨了供应商外部整合的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的并列双重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企业风险承担倾向正向影响供应链外部整合和企业运营绩效,供应链外部整合中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在风险承担倾向与运营绩效的相互作用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企业较强的风险承担倾向不仅可以直接促进运营绩效的提高,还可以通过实现供应商整合、客户整合促进运营绩效的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供应链风险愈发严峻,供应链企业需要慎重决策才能够有效应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环境。风险承担倾向会对企业运营绩效产生影响,一方面,在面对风险时积极主动投入更多资源应对风险的企业,将会更容易在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企业管理制度变革等方面取得成就,从而更有效地应对供应链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获得超出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运营绩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另一方面,这也表明了企业创新在当今商业环境下的重要意义,现今的企业需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风险,加大对于创新决策的投资力度,通过边缘创新、内部创业等方式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企业经营的成功。

风险承担倾向也会影响企业采取的风险缓解策略,具有高风险承担倾向的企业将会投入更多的资源、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展开合作,实时分享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信息,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供应链外部整合实践有效提高运营绩效。因此,对于目前的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客户整合机制,及时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动、获取客户对于产品的使用反馈,收集客户对于产品建设性的改进意见,采取措施加快产品升级迭代,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实施供应商整合,促进供应商在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产品创新和交付及时性上持续改进,通过协助供应商的发展,企业可以实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采用横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忽视了企业风险承担倾向的长期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多时点、多时段收集数据来弥补这一不足;此外,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难免受到同源方法偏差的影响;最后,本研究针对制造业供应链开展研究,未来需要针对其他行业,划分不同的供应链类型,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供应商变量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供应商和客户是否可以抑制企业在职消费?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抓住不变量解题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汽车备件供应商选择
2016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推荐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