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融入“中特”课程教学的思考

2020-01-19 05:45吴爱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心特色时代

吴爱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 102617)

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执政为民,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检验标准,站在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明确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在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利益的原则立场,贯彻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基本理论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下简称“中特”)是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干课程。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中特”课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最为集中系统的阐述。将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有机融入“中特”课程教学,对于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融入“中特”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是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逻辑必然。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科学地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其根本立场,必须深刻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充分发挥“中特”课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把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融入“中特”课教学,回应了时代关切,契合中央精神和形势要求,有助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第二,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中特”课程教育教学的内在要求。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和时代性,必须因势因事因时而新。“中特”课作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也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直接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课程,它承担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的战略任务。“中特”课程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其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应势”,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把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全面融入和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和深化“中特”课程教学内容,及时充分地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增强“中特”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和感染力,使“中特”课程的教学主旨更加鲜明,这将有助于实现“中特”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三,是引领和助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成长和成才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中特”课程肩负培养祖国未来建设人才的重大使命,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融入“中特”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感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人民立场,有助于大学生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的理解,进而激励其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从而帮助其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融入“中特”课程教学的现状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融入“中特”课程教学的现状是实现“中特”课程教学有效融入的前提。从当前看,在“中特”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充分发掘教材中与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相关的内容,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融入“中特”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也亟待提升。究其原因,既有对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融入“中特”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的原因,也与积极推动“中特”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意识不够等因素有关。

(一)没有充分发掘教材中与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相关的内容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作为统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之中。从教材内容看,在最新修订的“中特”教材体系结构中,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相关内容仅仅出现在导论的第二节第二目的内容中,在十四个基本方略中有所涉及,而缺乏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入分析,也没有体现这一思想与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层次交互影响,这样使得学生无法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广度和深度。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充分发掘“中特”教材内容与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交汇点,充分运用这些重要论述的显性内容,引导学生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内化于心。

(二)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融入“中特”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升

从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融入“中特”课程教学现状看,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融入路径。“中特”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就“中特”课程本身而言,因其思想性、理论性和政治性特征而具有一定的概念化和抽象化特点,从而对大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特”课的教学实效。因此,这就更需要任课教师在将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融入“中特”课程教学时做好学情分析,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的规律和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完成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做好融入式教学的相关设计。

与此同时,在“中特”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融入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并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需要任课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进行积极思考和发掘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与“中特”课程的有效融合和有机融合。

三、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融入“中特”课程教学的理路

(一)综合把握,系统融入

在“中特”课程教学体系中自始至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主线,“中特”教材虽然重点讲解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但从逻辑上首先应该弄清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和核心理念,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其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连又与时俱进”[2],而以人民为中心则始终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贯穿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演进中。

因此,在将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融入“中特”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在科学把握“中特”教材逻辑结构的同时做好整体设计,选择契合的知识点,将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合乎逻辑地、全面系统地融入“中特”课程教学中,从整体认知角度阐释好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

(二)突出重点,深度融入

必须坚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实现深度融入。从“中特”课程与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二者内容的融合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直接相关的内容,二是间接相关的内容。

关于前者,可以针对“中特”教材中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呈现相对不足的安排,在导论部分通过专题教学的形式融入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和核心理念,把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有一个整体性认识,从而实现融会贯通,增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

关于后者,则可以根据“中特”课程教材框架和理论逻辑设定的教学内容,在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具体内容的讲授中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特征的基础上,在整体认识把握其理论精髓的同时,层层递进,深入了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实现理性认同。例如,通过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讲授,要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再如,在讲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要使大学生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旨归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全面深化改革是基于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思考;全面依法治国旨在保障公平、正义等人民的权益;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为了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等。

(三)结合实际,创新融入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仅要着力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和理论性,还要切实提升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因此,将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融入“中特”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在掌握其思想内涵和理论精髓基础上,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专业背景,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和转换话语体系等引导大学生理解和认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念的基本遵循。

一是把生动丰富的案例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既要把握当前学术界对于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研究动态,增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又要通过生动丰富的案例讲述将这些研究成果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拓展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案例与实践活动。

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斗争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人民日报,2020-01-28(01))同时,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抓好群防群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3]在“中特”课程教学中据此组织学生围绕抗击疫情中的生动案例开展研讨,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象地分析和理解抽象的理论,增强大学生对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感性认识,据此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是要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专业背景,用大学生喜欢听、易接受的话语体系阐释和解读理论。“0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和善于接受新事物,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在学术、教材和教学层面都呈现出一定的规范性和学理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就需要创新话语体系,用大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讲授这个理论的逻辑,就需要用感性的、生活化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

猜你喜欢
中心特色时代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