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2020-01-19 05:45博,龚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

张 博,龚 雪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随之人们的“媒体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已是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深刻阐释了“全媒体”的内涵:“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1]“全程”,超越了时空壁垒;“全息”,突破了物理尺度;“全员”,消除了主体概念;“全效”体现了多样功能。全媒体这些突出的特点,深刻地改变着当下的舆论生态、思想格局。

全媒体一出现,就改变、革新了我们生活、学习与思维的方式,同样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媒而动、顺势而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在继承与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努力做好网络思政这篇大文章。

一、全媒体时代的含义及特征

随着技术的支持与保障,媒体形式的多样性不断增加。信息内容充实丰富,传播渠道越发广阔,承载意义也变得更加复杂。这种集内容、渠道、功能于一体的融合,人们渐渐使用“全媒体”一词来加以概括。从最初的单一传统媒体,到后来的新媒体,再到如今两者相互融合的全媒体,信息流的传递突破了时间、空间维度的限制,实现了主体与客体角色的随时转换,引发了各个领域发展的融合效应。可见,全媒体时代拥有着动静结合、深浅互补,传播广泛、及时传输,交互联动、你我共享等诸多特征。

每一条推送信息背后代表着一种当下流行文化,通过高效且便捷的媒体平台,人们可以快速获取最为全面的信息,永葆信息新鲜度。与此同时,人人皆为麦克风,一定程度上掌握着文化交流的话语权[2]。时代的进步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又要适应网络发展带来的全新改变。不断创新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式,重塑教育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路径探索,帮助大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以及行为,培育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2019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网民规模高达8.29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人,大学生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占10.0%左右[3]。经粗略统计,目前活跃在网络上的大学生网民接近总网民数的5%,近8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近1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8小时。由此可见,学生目前的学习、生活方式呈现出较明显的网络依赖现象。

2005年,开心网、人人网等社交网络平台逐渐流行。2009年推出新浪微博并迅速走红。2011年微信以朋友圈、消息推送等特点,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并使用。2016年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等问世,进一步丰富了信息传播形式[4]。而今,移动互联网技术还在迅猛向前发展,5G技术即将问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标志着人们又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纵观网络媒体的发展历程,每一次新技术新应用的诞生都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师生学习、生活及工作的环境。在全媒体生态环境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于单一性、滞后性的原因已经不再适用。

现阶段,学生群体逐渐形成了以QQ、微信、微博等为中心辐射的“学习圈”“生活圈”“舆论圈”等。校园中的各类“网络社会”越来越活越,逐渐成为师生互动联络的一个重要阵地。学生们的聚集地由线下到线上逐渐转移,与之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适时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成为必然。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现象的使命任务,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5],应对网络信息变革,我们唯有主动出击,强化学习,不断实践运用,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

互联网信息新奇丰富,传播方式便捷多样,在为学生提供了多彩生活的同时,也在变革着高等教育模式。一方面简化了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过程,高校教师逐步适应在各类平台上完成学习通知发布、线上作业布置、学习资源提供和学生疑惑解答等日常管理;另一方面,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也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主阵地,借助各种图文、声频、视频等传递先进思想与优秀文化。目前,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仍有很多困难亟须解决。

(一)非主流文化侵蚀,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随着网络虚拟社会的不断扩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化,远远超出了传统设定下的教育范围[6]。在享受全媒体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学生也更直接地暴露在潜在的危险面前。面对纷杂的信息,由于心智尚不成熟,抵抗力较弱,在大量未经筛选的信息面前易迷失自我,受错误价值观误导。由于网络发展过于迅猛,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未完善,虚拟社会因部分管理漏洞成为了“法外之地”。甚至某些不法分子恶意制造“文化输出”,用腐朽落后文化腐蚀青年学生,误导他们的成长成才。

(二)新媒体宣传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近年来,在坚持做好校园传统媒体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宣传队伍投身于操作易行、灵活多样的校园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中。学校各部门、二级学院、学生社团、班级、团支部等都纷纷成立了各自的新媒体公众平台,力求开辟宣传新阵地,扩大影响力。然而,随着校园新媒体数量的急速增长,由于缺乏必备的统一组织和管理,平台间呈现竞争关系,不能做到良好的互联互动。甚至部分新媒体平台重复建设,造成宣传力量分散,未能形成足够的集群效应[7]。并且有些新媒体平台由于建制不全,缺乏有效的日常维护,可谓是昙花一现。综合以上情况,导致思想传播的质量与效果并未明显提升,网络舆论环境也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三)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运营与管理

新媒体平台的日常运营管理需要投入较大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匹配一支高质量运营团队。目前,校园媒体工作室人员主要由党团干部、学工团队和学生社团人员等临时组成,专业知识匮乏,媒体宣传素养较低,相应的宣传理念和技术效果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从而导致制作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缺乏持续的吸引力,不能较为有效地反映学校、学院良好的发展和师生的精神风貌。分析当下的主体新媒体推送作品可知,其内容主要涉及学校、学院新闻,校园风景,学生活动几类,更多角度、类别素材的专业挖掘和整理有所欠缺;其次,由于技术力量有限,大多内容以文字、图片为主体,可用的音频、视频、动画以及小程序等资源较少,无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强大功能。如果不能维持一个网络平台的内容新鲜度、管理专业性以及运营稳定性,将不能做到长期有效地对师生舆情的有力引导。

四、革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时代是个大趋势,媒体融合发展是篇大文章。”[6]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响应时代号召,紧跟步伐,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做好媒体融合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应用与推广,牢牢把握思想、舆论引导主旋律,使得全体师生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弘扬正能量,唱响时代最强音。

关于不断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8]。这一重要指示也为高校如何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要不断强化阵地意识,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展宣传思想意识形态工作阵地,打下坚实基础。

(一)顶层设计,确立大宣传格局

第一,高校应加强对时代形势、国家政策、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等的学习、研究与落实,准确理解与把握关键点,从中凝练出适合本校改革发展的全媒体建设思路。确定大宣传格局,科学规划与及时适应调整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并逐级传递与实施,共同营造良好网络思政生态环境。其次,成立必要的运营和管理工作督导中心,立足学校主体工作,合理做出全媒体工作上层设计,为下级单位工作指明方向。注重对在管的各类平台的监管和指导,促进各级单位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做到信息畅通,资源共享。保证及时且高效地响应学校工作安排,紧紧围绕学校官方宣传这一中心,多部门、多渠道、多内容及时联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点面结合,打好舆论、思想引导“组合拳”。第三,做好传统阵地与新兴资源的相互融合,组建并管理好校园全媒体联盟,加强对校园媒体的统一管理,日常调配好各个部门间的工作,明确分工与责任。在重点信息推送时,保证如报刊、网络、微博、微信公众号及QQ空间等各类平台有效实现宣传同步,较广泛地遍及到各个受众群体,形成集群效应,不断扩大影响力,稳固主体思想,从而合理且高效地发挥各种平台与资源的最大作用。

(二)制度保障,严格多战线管理

做好人员管理。基于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应配套建立起相关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规范平台运营管理。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预警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师生用网、管网能力。逐渐尝试建立起科学的网络思政工作奖惩机制,具体量化考核,将教师的职业发展、学生的评奖评优与思政教育成果相挂钩[7]。

做好阵地管理。统一调配学校力量,优化和整合各类平台,对新注册平台及时登记备案,对已备案平台依规做好日常监督管理。梳理各类媒体平台和资源,实现一体化建设,从而保证所有官方媒体平台在籍管理,所有私人媒体平台有效监督引导。完善三级管理责任制,从学校宣传部门到各管理部门、学院,再到专业各系、学生社团组织等三级,责任到人。

(三)重锤响鼓,融入新思政内涵

做好平台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宣传内容进行提档升级。把握时代特色,结合时事热点,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确定宣传主基调,掌握舆论主动权。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思想,避免生搬硬套,使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宣传效果。

学校宣传部门应结合自身特色,将思政教育内涵融入至日常宣传工作中,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平台和品牌项目,将更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内容,以更加开放、丰富、灵活的方式,通过更加贴心、多样、广泛的渠道将学校新闻快讯、校园文体活动、时代先进思想及时传递给全体师生,无形中对其进行思想引领和舆论话题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要注重避免传统模式一味单向灌输式教育的弊端,通过采用树立优秀师生榜样,典型事迹宣传,开展特色网络文化活动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宣传的感染力。传统古板教育只会引起个性张扬、追求独立的青年大学生的抵触,可以通过反转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融入感与参与度,使之逐渐主导自我思想的良性塑造。

(四)兼容并济,打造高素质团队

做好全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加大工作人员投入力度,组建一支思想端正、业务熟练,素质过硬的宣传队伍,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较多高校选择采用专兼职辅导员结合、教职工与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宣传队伍。应对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团队组建应该保持更大程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可在保证原有师生结合方式稳定性的同时,以校内教师与社会媒体工作者相结合,专业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博士、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组建全媒体工作团队,以多样的组合形式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与此同时,应当重视对宣传团队成员的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第一,重视法律法规教育,依法依规管网用网。规范工作操作,提高应对、解决突发舆情事件的能力;第二,强化日常学习与培训,在不断提升互联网运用技术、平台运营维护技能的同时补充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实现人员对全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知识技能的掌握;第三,加强与其他高校,与社会媒体的交流互动,相互分享经验,借鉴与学习;第四,勇于实践,可有计划地进行全媒体技能比武,以练促学,以学促成长,确保先进思想能够随时在时兴的媒体平台得以传播,引领时代主旋律。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