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2020-01-19 05:57杜琳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个性化思政

杜琳琳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随着国家与社会对高校思政教育成效的越发重视,高校思政教育应结合新时代背景要求,在传统共性教育的基础上发展个性教育,积极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充分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成效,满足高校思政教育长远发展需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理论基础

(一)个性与共性的辩证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基于马克思哲学思想,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被社会各个领域认可,每个人在现实社会中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需要其在社会活动中合理掌控个性与共性的平衡,在保证二者利益的前提下,对共性与个性的意义进行充分发挥,以此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由此可见,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即社会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人的个性构成了社会,而人类身处社会之中,也需要具有共性,因此,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直接影响社会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1]。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存在一定的认识学生个性化不足的问题,统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限制学生个性发展,制约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基于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理论,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思政教育培育,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发展。

(二)因材施教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是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该教育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现代教育领域,该教育思想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高校思政教育实施个性化培养,需要思政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特殊情况与个人能力水平,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贯彻,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借助优异成绩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政教育基于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实施个性化培养,应结合学生思想觉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思政教育,使高校思政教育突破传统的统一化培养,以个性化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践行以人为本理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意义。随着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越发重视,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思政素养与综合素质的主要载体,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位,结合其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思政教育,促使学生个人优势有效放大,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强化学生整体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有效发展。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对学生实施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是以学生为本、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满足国家社会需求的同时,体现高校思政教育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高校传统思政教育忽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造成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使学生难以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以思政教育明确学生的正确思想导向,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个性化的思政教育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以个性化培养,加强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实践改造的思想,促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2]。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困境

(一)教学观念滞后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现有部分教师思想观念滞后的问题。现阶段,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并不能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革新要求,对学生主体地位予以尊重,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忽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并未意识到统一化教学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开展教学工作仍然以自身主导课堂教学为主,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有互动教学环节,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统一化的教育内容。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十分不利。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选择忽视,这种思想观念问题在制约学生发展的同时,也限制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二)教学内容单一

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思政教育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现有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教学内容的单一主要指现阶段大多数高校思政教学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不能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与情商培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学生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容易导致学生在就业后暴露出自身职业道德不足、团队意识欠缺等问题,影响学生发展,限制高校思政教育革新发展。同时,现有思政教育形式过于单一,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仅仅依靠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并未在校内实施全方位思政育人,影响思政教育效果,限制思政教育在新时期背景下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实践教学薄弱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个性化培养模式,面临思政教育中实践教学薄弱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在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需要重视思政实践教学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传统思政理论知识教学存在一定的枯燥性问题,难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与内化,而实践教学能够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吸收与学习感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成效[3]。但是现阶段,部分高校思政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不能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其提供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缺失,降低了学校思政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效,需要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才能有效实施个性化培养,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效创新。

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创新路径

(一)革新培养观念

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革新自身的人才培养观念。首先,思政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全面发展观念,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发展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特点与个人能力兴趣,为其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使学生优势被放大,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在此基础上,思政教师需要践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实施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与生活进行充分关注,了解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据学生学习需求,为其提供有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以学生为本,强化思政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对自身长处与潜能进行更好的开发与利用,使学生凭借自身优势成长为区别于他人的高素质人才。在革新人才培养观念的基础上,思政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个性化培养模式中的角色定位,摒弃传统课堂主导者身份,赋予学生课堂主导权,以指导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学习思政知识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对思政教学的个性化诠释,体现对于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4]。

(二)创新教育方式

高校基于新时代背景,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在教学理念革新发展背景下,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与思政教育发展需求。因此,在教育方式上,思政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也需要做到积极革新。首先,高校思政教育需要积极实施互动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法有助于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能够加强思政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掌握,在教师充分掌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才能为学生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思政教育,促使学生个性化成长与成才。在此基础上,思政教师需要积极利用现代网络化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思政网络教学,借助微信与QQ等新媒体平台,组建微信交流群或QQ交流群,以师生线上的有效交流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思政教育效果。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或同学及时交流自身的思想困惑和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实效性,体现网络教育方式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问题的有效反映,有助于教师根据个性化学习问题,设计个性化教学内容,提升思政教育个性化程度,实现思政教育有效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构建信息系统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构建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体现个性化,以个性化信息系统指导思政教育有效培养每一个学生,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保障。构建信息化系统需要对每一个学生每一学期的思政教育进行个性化处理,使每一学期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思政教师需要按照各个学期的具体学习任务,对不同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制定,并且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与学习特点等,为学生提供细致化的针对性教学辅导,促使学生明确自身人生职业规划。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思政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思想素质培养、专业学习水平提升与身心健康发展等目标,基于这些目标,在实际的思政教学中,按照学生不同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计划进行制订,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优化学生思政学习效果。个性化信息系统为学生提供的个性化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助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思政教育有效创新个性化培养模式。

(四)搭建成长平台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为学生搭建具备个性化特点的成长平台。搭建有效的成长平台,需要高校思政教育重视实践教学,以多种形式的思政实践教学,实现个性化成长平台的有效搭建,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发展空间。例如,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对校园网络进行利用,组织线上思政实践教育活动,如时事讲座与知识讲座等,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需求,有选择性地学习思政知识,提升学习兴趣,强化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同时,高校也需要在线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与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高校需要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心理咨询平台,将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在个性化发展中能够保证身心健康。高校思政教师也需要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为学生搭建成长支持平台,使学生即使在课外时间也能够参与多种心灵交流活动,以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提升其社交能力与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平台的搭建,体现学校思政教育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通过具体实践活动的实施,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有效增强,学生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以此实现思政教育对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创新。

(五)健全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基于新时代背景,创新思政教育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以合理科学的评价,为思政教育有效创新个性化培养模式提供保障。现阶段,许多高校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问题,评价指标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种统一性的终结性评价,限制了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弱化了思政教育的人才培养效果。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需要健全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以多方面评价内容,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如在基本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创新能力、心理素质与道德品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能够有效体现思政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化优势的重视,以学生优势的有效评价,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促使学生对自身弱势具有更清晰的认识,激发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此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在具体评价中,关注与重视学生的进步,以引导、鼓励学生作为评价的根本目标,借助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的综合,提升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强化学生学习信心,在完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同时,在教学评价层面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创新。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应以个性化培养的理论基础与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分析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个性化培养大学生中的困境问题,在培养观念、教育方式、信息系统、成长平台、评价体系等方面,采取教学革新措施,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实现有效创新。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个性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