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应将人列入景观及景观设计之要素

2020-01-19 08:43吴硕贤
中国园林 2020年4期
关键词:将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

吴硕贤

在通常的风景园林书籍中,在论及景观或景观设计要素时,常见物不见人,并未明确地将人及其活动列入景观及其设计要素来展开论述。例如,由美国著名风景园林师、俄亥俄州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诺曼·K·布思教授所著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一书中[1],详细列举了地形、植物材料、建筑物、铺装、园林构筑物及水等要素,唯独不曾提及人这一要素。同样地,在《园冶》[2]这部园林经典著作中,也是详细论及立基、屋宇、装饰、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要素及设计手法,却鲜论及人这一元素,仅在个别地方提及“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以及“恍来临月美人,却卧雪庐高士”,含蓄地暗示了人也可以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著名的由克里斯多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所著的《模式语言》(A Pattern Language)[3]一书中,倒是在若干模式中,约略谈到人在景观中的作用。例如,在“Promenade”这一模式中,作者谈道:“每个亚文化区都需要一处公共生活中心,在这里你可以去观看人们,同时被别人所观看。”在“Dancing in the street”这一模式语言中,作者也建议在广场及夜间中心等场地,建一个略高的舞台,供街头音乐人和当地乐队演奏,也可供舞蹈之用,并使路人可免费进入观赏。在“Stair seats”这一模式语言中,作者又建议对于任何公共场地,可在其边缘处设置几步台阶,让人们可坐下观看。这些论述,蕴含着把人及其活动作为景观要素之意。

人作为社会的人,具有喜欢观看他人及其活动,有时也乐于作秀,被他人所观看、所欣赏的意愿。早在《诗经》[4]的一些篇幅中,就可以看到反映这一本性的叙述。例如,在《淇奥》一诗中,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的诗句,说明人们在观赏绿竹猗猗的淇奥风景时,格外关注在其中活动的风流而多文采的君子形象。在《出其东门》一诗中,有“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的诗句,清楚地表明人们出游东门、闉阇时,主要是为了观看如云如荼的女士的风采。另外在《溱洧》一诗中,也有“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的诗句。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若没有“士与女”参与其中,则溱与洧的风景,自然就逊色不少。

在许多其他诗词作品中,诗人在描写自然或园林风景时,也不忘描写在其中活动的人物。例如苏东坡所写的《蝶恋花·春景》[5]一词,先用若干词句准确地描绘了晚春的景色:“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接着,作者又描写了园宅的情况:“墙里秋千墙外道”,再接下来,作者不忘描写人物的活动:“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词也是既写景,又写人物,故而生动而有趣。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6]写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同样是兼写荷池景色,又写采莲女。明代诗人高启的《采茶词》诗云:“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这首词同样是在描写茶山景观的同时,也描写采茶女的风情。这些诗词歌赋作者的心目中,人物同样是动人的景观元素。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固然有纯粹的山水风景画,但不少山水画中,也常画有人物[7]。可见,在山水画家心目中,人物也不啻是一种景观的元素。例如,隋朝著名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既画出叠翠之青山与融融之湖水,也画有士人策马山径、驻足湖边、仕女泛舟水上等人物形象,顿时使得山水景观生机盎然。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既画出浩渺的水面与孤舟,又画出独钓之钓翁,同样把人物作为景观之要素,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之所以引述这些文献,无非是想说明:观赏人及其活动以及有时也被他人所观赏,是人的本性之一。在景观设计中,忽略了将人及其活动作为景观要素之一,将会使我们在设计风景园林等景观时,失去了某些重要的方面。反之,若有意识地把人及其某些活动列入景观设计所考虑的范畴,则可能提升景观规划设计的水准,使得我们所规划设计的景观场所与空间,更加人性化,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人及其某些活动作为景观要素的理念,尽管以前似乎未曾明确地提出并论述过,但是在实践中还是有不少这方面的考虑,也不难找到一些佳例。在一些少数民族的旅游景点中,往往会看到体现少数民族的民俗,展示其服饰和特色歌舞的表演。例如,海南黎族的“跳竿舞”以及苗族芦笙节的“赛芦笙”等活动皆然。在诸多旅游场所的设计中,设计者也注意布置供游客观赏上述表演活动的场地。不久前,一些地方策划举办的诸如“印象西湖”“印象刘三姐”及“印象丽江”等演出活动,也可视为将人及其活动作为景观设计要素的例证。其中“印象西湖”节目让演员的表演在西湖水域上展开,以自然的山水景观作为天然舞台,称为“西湖实景演出”,形成特别的水上剧场的概念,将演出内容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相协调,突破了通常的歌舞、戏剧和晚会的框框。

诚然,通常指的景观设计要素,都是设计师可以掌控,便于布置的较为静态或空间较为固定的元素,当然也包括一些动态的事物,如流水、瀑布或动物等。而人及其活动通常则是随机变化、难于预控的。但是,有些作为景观元素的人及其活动,是可以特意加以考虑和安排的。当然也包括着意布置一些空间与场所,供自发或偶发的作秀与表演(例如快闪)等活动得以举行和便于观看。将人及其活动作为景观设计的要素这一理念,将促使风景园林师更加关注对当地文化与民俗的调研与了解,更加注意从中发掘出值得保留与发扬光大的与人有关的景观模式,并在景观设计与营造中加以利用与实施。这将有助于使得所设计的景观更加具有地方、民族和传统的特色,避免千篇一律与千园一面。

提高将人及其活动作为景观要素的自觉性,必将进一步拓展风景园林师在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场所时的视野,增加其考虑的维度。存有此理念在心中,必将使人们在景观布局中,更加注意在适当位置布置可供表演、作秀的场地以及供游人或其他观众观看或参与的席位区。例如,在一些轩、榭、馆、台等建筑中,可考虑设置可供演出当地曲艺、歌舞、音乐或折子戏的舞台,并在其周围布置观众席位。在一些含有茶园的景点,可让一些采茶姑娘在其中表演采茶活动,体现前述王昌龄诗的场景,并安排适当的观看区域。对于荷池、莲塘等景点,可考虑布置一些小舟载着采莲女在其中出没的路径,体现前述高启词的意境,增添景观的生动性和人文气息等。前所引述的模式语言,也可以在风景园林等景观场所中参照实施。我们还可以利用全息投影等虚拟现实新技术,在一些景观场所设计中创造一些人物及其表演场景,来代替实人的作秀。

总之,将人及其活动明确列入景观和设计要素,必将进一步丰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实践,为建设美丽中国,留住乡愁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将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让爱“可持续”的旧衣再造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探讨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清晨的叫卖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