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探索与实践

2020-01-19 08:42曹斌挺
治淮 2020年9期
关键词:用水规范化标准化

曹斌挺

(作者单位:淮河水利委员会 233001)

灌区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业节水的重要载体。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升灌区管理水平、保障灌区工程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效益。2019年6月,水利部印发《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试行)》,部署推进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淮河流域大中型灌区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一、灌区基本情况

人民胜利渠灌区位于河南省北部,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区,1951年开工建设,1952年开始发挥灌溉效益。灌区渠首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处桃花浴下游1.5km 处,设计引水流量85m³/s;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48.84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8.3 万亩,主要承担灌区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生态供水和灌区排涝等任务,受益地区涉及新乡、焦作、安阳三市的11 个县(区)的57 个乡(镇)。灌区由灌溉、排水、机井、沉沙四套工程系统组成。灌溉系统由总干、干、支、斗、农5 级固定渠道组成,其中总干渠1 条,长52.7km,干渠10 条,长151.5km,各种建筑物4676 座;排水系统以卫河为总承泄区,由干、支、斗、农4 级河沟组成,实行灌排分设模式;机井系统由13000 多眼机井及其相应的田间工程和低压输配电线路组成;沉沙系统由沉沙池、引水渠、退水渠及其建筑物组成。

二、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践与成效

1.组织管理

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为人民胜利渠灌区的管理单位,2008年完成管理体制改革,为公益一类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处级,核定全额预算事业编制274 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147 名;全额预算事业编制人员经费、运行管理经费、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等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管理,其余通过水费收入解决,“两费”得到有效保障。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120 项,并严格执行,各科室单位职责、主要岗位职责、责任区域、主要设备设施操作规章等上墙明示;建立竞聘上岗和考核激励机制,实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竞聘上岗全覆盖;重视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和水文化建设,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首批水情教育基地、全国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

2.安全管理

人民胜利渠灌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成立水利安全生产委员会,全面负责灌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管理局局属机构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要科室明确科室安全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日常安全巡查,每季度对所辖灌区渠道及水闸、桥梁、涵洞、渡槽等水工建筑物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填写工程安全检查记录表,分类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并整改;每半年对灌区生产管理场所危险源进行检查、辨识和分级评价,根据评价情况确定危险源等级,并按照不同的危险源分别制定相应监控措施。每年制定印发防汛抗旱工作方案报河南省水利厅备案,配合黄河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开展灌区引水和灌区外分水等防汛抗旱相关工作,开展防汛检查、防汛演练,配备防汛物资,与专业队伍签订了防汛抢险、工程抢险框架合作协议,提高工程抢险应急保障能力。在总干渠、干渠堤防上设立安全警示标牌,在引水渠易坍塌区域、涵洞口、水闸上下游、用电及机械部位设立安全宣传和醒目标牌,防范安全事故发生。2018年,灌区管理单位获批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

3.工程管理

人民胜利渠灌区制定并实施了工程巡护、检查制度,指定专人对管理范围内的水源工程、渠道、建筑物及设备设施进行日常检(巡)查、维护,做好日常检查、维修养护、运行管理记录,并建立台账;工程维护实行管养分离模式,总干渠渠首及三个跌水枢纽工程设备,采用公开招标形式,选择专业养护企业,签订养护协议,负责具体工程养护,管理单位定期进行验收,一般性维修养护项目和零星工程维修项目采用招标或询价等方式,选择专业养护企业负责实施。开展了灌区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界,设立了部分界桩、界碑、保护标志。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配备档案管理专业人员,设置齐全的档案设施设备,局机关档案室库存工程技术资料(1999—2016年)共计1746卷,小计9874 件,分类清楚,存放有序,保存良好,并逐步实施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被河南省档案局授予河南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一级单位。

4.供用水管理

人民胜利渠灌区严格实行用水计划管理、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在不突破取水许可指标的原则下,根据管辖范围内用水户的申报及往年用水情况,编制年度用水计划和月度用水计划,报焦作黄河河务局张菜园闸管理处审批,批准后作为灌区年度和月度用水总量控制依据。在调配供水过程中,依据渠首引水情况和干旱、降雨等气象条件,统筹兼顾灌区范围内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动态调度供水水量,满足用水需求。

人民胜利渠灌区现有水工建筑物量水和自动化量水两种方式。水工建筑物量水主要通过骨干渠道节制闸、进水闸通过闸前闸后水尺及上下游水尺观测水位,计算相应时间过闸流量,目前建成主要控制性闸门流量信息采集系统,包括3 个水雨墒情监测点、9 个地下水监测点、20 处闸门视频监视点、46 个闸门自动水文信息采集点、配套雷达在线测流系统和水质监测系统等,基本实现了水工建筑物量水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化量水设施正在建设,目前建成水情监测系统83 个测点、斗门监控系统5 处、闸门监控系统3 处,视频监控系统25 个监控点、配套信息传输网络系统、灌区量测水应用支撑系统等,逐步推进供水量水数字化。

5.经济管理

人民胜利渠灌区高度重视水价体制改革,抓住政策机遇,主动开展灌区水价成本测算,积极争取河南省发改委、水利厅的支持,先后于1997年、2006年、2014年对供水水价进行了三次调整。目前灌区实行农业用水、非农业用水分类计量、分价计收。农业用水主要采用政府转移支付、向用水户协会或乡镇水利站收取等方式,农业用水价格执行豫发改价管〔2006〕684 号文规定:以斗渠进水口为计量点,0.07 元/m³(含末级渠系水价0.01 元/ m³)。非农业用水采取供水合同管理模式,非农业供水价格执行豫发改价管〔2014〕91 号文规定:每年7月1日至第二年3月31日,供城市自来水价格为0.35 元/ m³,供工业用水价格为0.50 元/ m³,供环境用水价格为0.30 元/ m³,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在此基础上上浮0.05 元/ m³。近三年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费收取率在95%以上。

三、存在问题

1.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进不平衡

人民胜利渠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整体推进情况较好,但所属基础管理站所存在设施配套不全、制度建设不完善、工程管理不够规范、档案管理粗放等问题,距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一定差距。

2.工程建设存在短板

人民胜利渠灌区虽经过多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但受制于投入有限,目前有效灌溉面积为设计灌溉面积的79%,尚有18km 骨干渠道未进行改造,部分末级渠系老化失修,自动化量测水设施不足,信息化程度仍需提高。

3.工程确权推进困难

按照灌区管理工作要求,人民胜利渠灌区开展了工程划界,确定灌区骨干工程管理范围,树立了部分界碑、界桩、警示牌。但由于灌区管理战线长、覆盖范围广、涉及行政区域多,加上灌区建设时间早、管理机构多次变更等历史因素,工程确权工作推进困难。

四、对策建议

1.理清推进思路,重视基层站所建设

依据《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有关要求,认真梳理基层站所存在的薄弱环节,理清推进思路和措施,提升基层站所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2.加大财政投入,补齐工程建设短板

按照新时代中央治水思路、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的新要求,对照现代化灌区建设目标、标准和内容,编制现代化灌区改造规划,加大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力度,补齐灌区短板,加快推进信息化、智慧化、现代化灌区建设。

3.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工程划界确权

根据已有产权资料,对产权明晰、管理范围明确的办公用地、主要建筑物用地等地块完善相关手续,协调有关部门,抓紧完成确权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将灌区工程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通过河长制确权划界工作部署,逐步推进灌区工程确权划界工作■

猜你喜欢
用水规范化标准化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标准化简述
节约洗碗用水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上海市青浦区大用水户管理的应用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