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叫游戏障碍

2020-01-20 02:43乔颖
华声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流玩游戏障碍

乔颖

近日,在出门诊时遇到一对母子——焦虑的母亲和沉默的儿子。儿子3年前开始痴迷于玩网游,拒绝上学,睡眠和吃饭都不规律,每天像“老僧入定”般坐在电脑前,几乎和家人无任何交流,个人卫生也不料理。這可急坏了父母。

这个沉默不语的小伙子,17岁,头发凌乱,T恤的衣领一个在里一个在外,扣子还系错了。他坐在母亲身边,始终低着头,双手不时地捏紧,双腿交叠,一声不吭。我当时就判断这是一个“游戏障碍”的孩子。

2019年5月25日,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CD-11),“游戏障碍”被纳入“由成瘾行为而导致的障碍”分类中。也就是说,游戏成瘾被正式定义为一种精神疾病。

什么是游戏障碍

“游戏障碍”的认定主要包括3个行为模式:对游戏行为的控制力减弱;玩游戏的优先级高于日常生活和其他正常兴趣爱好;尽管出现了负面后果,仍继续游戏,并造成了严重损害。此外,上述行为模式需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诊断。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副书记赵敏介绍说,“我国游戏障碍者在所有游戏玩家中约占2%,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游戏障碍的发生率并没有人们印象中的那么多。”

人们沉迷于网络游戏,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网络游戏的自身优势。

其次,是人们需求的驱使。游戏可以帮助我们躲避现实环境中的挫折和失败。

再次,是人格因素。这些人往往充满好奇心,乐于接受新事物,在现实中常缺乏满足感和安全感,不愿参与社交,自我封闭压抑等。

其后,是“心流”理论。人们在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时会全神贯注,获得一种操控的满足感,甚至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这种“沉醉感”,心理学称之为“心流”。当人们体验过这些令人身心舒畅的“心流”后,就会反复想去体验。

最后,是社会和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教养不当,家庭成员间关系紧张,社会环境压抑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人们从现实生活走向虚拟网络。

有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即青少年游戏障碍。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判断力和自控力较差,容易出现行为偏差,是所有精神行为问题的易感人群。游戏障碍者大多是未成年人,我国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时最大的特点是偏爱娱乐类的功能应用,尤其爱使用网络游戏。

如何干预和治疗游戏障碍

目前,对游戏障碍的干预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生物、心理社会干预手段和综合干预为主。专家们认为对游戏障碍的治疗一味地“堵”,不见得有成效,要“开源节流”。

生物治疗:药物治疗有助于减轻成瘾程度,且安全性较好;采取体育锻炼来干预网络成瘾,不仅在时空上“挤占”青少年上网行为,还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以及综合治疗。这些治疗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成瘾行为。形式多样,较常见的有认知行为干预、艺术治疗、动机访谈治疗、整合治疗等。

综合干预:如改变环境,让玩家从玩游戏的电子屏幕和手机环境中脱离出来;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用手机模型来替代真手机,每次想摸手机玩游戏时,摸出手机模型,可以给自己敲警钟,提醒自己回到现实;多安排些文体活动,使空闲无聊的时间更充实等。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物的一种方法。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游戏本身非但无过,还是促进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人们不恰当地使用逐渐使游戏成为了“成瘾物质”。

在所有的治疗中,家庭教育是关键一环。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陪伴孩子成长,引导孩子理性玩游戏,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增强抗挫折能力。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猜你喜欢
心流玩游戏障碍
基于心流PAT模型的界面设计策略研究
心流理论下公共健身服务设施设计评估研究
跃入心流
基于心流理论的儿童画板设计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回到古代玩游戏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