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山东地方戏曲海外传播研究

2020-01-25 16:10高建群王璐
大观 2020年10期
关键词:海外传播改革创新戏曲

高建群 王璐

摘 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山东地方戏曲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走出去”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推动地方戏曲不断向海外传播,既有利于山东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建设,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丰富。

关键词:山东;戏曲;改革创新;海外传播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作为齐鲁文化代表的地方戏曲,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推动地方戏曲不断向海外传播,既有利于山东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建设,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丰富。

一、山东地方戏曲生存现状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齐鲁大地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山东的地方戏曲更是历史悠久、百花齐放。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对全国地方戏曲的普查结果,至2015年8月31日,山东省17地市地方剧种共有28个,加上临清地区2个未被统计在内的小剧种——“吹腔”和“小调子”,山东省现有地方剧种共计30个。按照剧种分类,有弦索系统——大笛子戏、柳子戏、大弦子戏、吹腔、哈哈腔、乱弹;梆子系统——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枣梆子、大平调、山东梆子;肘鼓子系统——五音戏、鹧鸪戏、茂腔、柳琴戏、柳腔、扽腔;道情系统——八仙戏、蓝关戏、渔鼓戏;民歌发展而来的四平调、吕剧、坠子戏、端鼓戏、两夹弦、四根弦、蛤蟆嗡、一勾勾、小调子;舞蹈发展而来的王皮戏。据调查,目前山东省共有50个国有戏曲剧团,大部分的剧团运营是依靠政府财政补贴,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手段,戏曲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后继乏人。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山东地方戏曲

海外传播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播方式的局限性。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山东地方戏曲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走出去”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传播方式来看,目前山东地方戏曲的海外传播活动主要是海外演出,以传统剧种吕剧居多。2016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团赴欧洲展演;2017年,作为“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的一部分,山东戏曲远赴约旦演出;2018年,山东戏曲出访保加利亚进行多场艺术表演和巡游;2019年,济南市吕剧团以“中国济南市文化艺术交流团”名义,赴俄罗斯、乌克兰文化交流演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传播方式的飞速发展,山东戏曲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发生与时俱进的创新改革,至今仍沿用着传统、单一的传播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东戏曲的海外发展速度。山东戏曲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有昆曲名剧《牡丹亭》,2004年经过众多艺术家们合力设计,用歌、舞、诗、戏的综合表演形式将其改编成了青春版《牡丹亭》,成功进行全球巡演,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第二,传播规模的局限性。据调研发现,近年来,山东戏曲的海外交流活动仍以政府或文化部门组织为主,民间组织或者个人的自发性活动极少。如济南市吕剧院,自2016年以来,多次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演出,但均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省政府的派遣。交流方式也多是以传统演出形式为主,缺乏将戏曲渗透到教育、艺术、政治等方面的活动。如在孔子学院的汉语课堂教学中,增加有关山东戏曲文化的内容,选择一些既能够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吸引国外学生的兴趣,附以多媒体手段将戏曲故事中的人物造型、故事情节、唱腔片段展示给学生。还可以在课外组织学生用“学唱中国戏”的方式,让他们亲身感受山东戏曲的魅力,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对戏曲的兴趣,从而使山东戏曲在国外年轻一代群体中更广泛地传播。

第三,异质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戏曲的国际传播本质上是一种异质文化交流认同的过程。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差异,各个国家的观众对山东地方戏曲中包含的价值意蕴、艺术风格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而山东戏曲的海外传播在如何降低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如何解决海外观众在理解戏曲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如传统剧目《逼婚记》,在海外演出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的差异,观众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理解障碍,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输出国观众的需求进行剧目文本或演出形式的改编。例如,结合国外观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标准,重新设计舞台、任务造型、道具,配以英文字幕、讲解引导等,使国外观众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找到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接受山东戏曲、喜爱山东戏曲。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山东地方戏曲

海外传播策略

第一,打造“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新渠道。传统传播模式受空间限制很大,观众只有走进剧场,现场观看演出才能欣赏到戏曲的风采。随着当前科技水平的飞速提高,戏曲的传播不应该局限于现场演出这一传统模式,应该研究利用互联网功能,如建立官方网站,对山东戏曲进行有组织、有规模的宣传。互联网传播不仅有数字化、高效性、多样性且存储量大的特点,而且还具备线上交流答疑的互动功能。将山东各个剧种的经典剧目视频上传网站,并以中英文对照进行详细的剧情介绍,如介绍人物、场景、故事情节、唱词等。这样可以使山东戏曲在进行海外宣传的过程中,将内容更加具象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国外观众的认知和理解,以此来达到高效传播的目的。而且,“互联网+”还可以实现线上交流,请山东各个剧种的戏曲传人、专家演员坐镇平台,使国外的观众在自己的家中就可以直接对话戏曲专家,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向平台上的老师提问,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戏曲文化,学习戏曲文化,推动山东地方戏曲的海外传播广泛、快速发展。

第二,借鉴应用国外戏剧运作模式。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文化生活逐渐成为了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国家的文化氛围体现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在这样的形势下,想要推动戏曲的海外传播,不仅需要从戏曲本身进行创新改革,还需要在进行戏曲行业管理的环节,在人才培养、资金运作等方面学习和借鉴国外戏剧管理的成功经验,在发展中打造山东地方戏曲的特色,使其更好地走向世界。山东虽是戏曲大省,但是戏曲产业的运作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较之国外而言显得比较单一,这就使山东戏曲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与国外戏剧的接轨变得更加困难。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山东戏曲人才普遍存在专业性不强、专一度不够的现象,国外的戏剧演员则多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过多地关注演出场所、物质报酬,能够以人为本,全情投入到演出本身。所以,山东戏曲想要更好地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学习国外先进科学的管理经验,按照国际化戏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山东戏曲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更稳、更快地“走出去”。

第三,中西结合,“量体裁衣”促传播。首先,对于传统剧目在保留思想意蕴的基础上,根据输出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原作进行创新改编,不仅可以使国外的观众更轻松顺利地理解戏曲大意,还能够使作品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一举两得。其次,可以将西方的文学故事、经典剧目以山东地方戏曲的样式进行改编演绎,为中西戏剧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如2016年的纪念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活动。山东戏曲可以利用类似机会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使山东地方戏曲发展成为能够被中西方观众接受甚至喜爱的艺术形式。最后,创新表演形式。戏剧表演形式应该顺应时代,结合当今世界流行的时尚元素,并结合输出国观众的文化习俗和他们喜爱的表演形式进行创新改革,在舞台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量体裁衣”,使之在保证传统文学性的同时兼顾艺术性和娱乐性,使外国观众在听懂、看懂的基础上喜欢上山东戏曲。

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重视山东戏曲的海外传播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地方戏曲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特色,传承和发扬山东地方传统文化。想要推动山东戏曲的海外发展,必须从先进的传播模式、戏曲改革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使山东优秀戏曲文化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徐伟.中国戏剧海外传播之浅见[J].人文天下,2019(4):40-42.

[2]郭玉琼.“海丝”路上的福建戏曲传播与移民认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93-96.

[3]丁慧.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45-147.

[4]張一方.昆曲《牡丹亭》的海外传播[J].当代音乐,2017(17):46-48.

作者单位: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海外传播改革创新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从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看东西方文化的认同构建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力研究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参考消息》中的中国电影及海外评论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