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同城化中的人才效应初探

2020-01-26 10:03朱辉
锦绣·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溢出效应生物医药人才

摘要:本文立足苏州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现状,结合沪苏同城化背景分析人才虹吸与人才溢出效应,并针对沪苏两地生物医药人才的流动状况具体分析生物医药行业内人才虹吸与溢出的同城效应,并指出目前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出现苏州市存在本土大型企业较少、产业链条尚有缺失、人才结构有待优化、要素制约日益显现四个问题,如何吸引领军人才、培育管理人才是今后人才工作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沪苏同城化;虹吸效应;溢出效应;生物医药;人才

一、苏州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苏州市是江苏省及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目前已经形成了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昆山市小核酸基地、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吴中区医药产业基地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其中,苏州工业园区更是与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同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第一方阵。生物医药产业作为苏州市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了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苏州立足产业现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1+N”发展模式的工作方案》等。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四大制造业领域,其中主要是医疗器械和化学制药,生产总值约占全市产业总量50%左右。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构建成园区孵化、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条的搭建。市内各园区积极与专业研究机构合作成立产业园,并实行产品差异化定位发展。生物医药行业为苏州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而行业发展的引擎始终依赖于人才的供给。

二、沪苏同城化人才效应分析

(一)虹吸效应

长三角发展的目标是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就要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 提升南京、苏州、无锡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形成以一线特大城市与二线大城市为主体,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伴随着城际高铁 、城际轻轨和公交一卡通等一体化的便捷化,上海与苏州的时空距离逐渐缩短,传统城市之间的行政分割日益模糊,区域市场、产业、基础设施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城市间共享发展成果,沪苏同城化现象的出现表明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随着同城效应的深入,上海凭借自身优势,产生了人才从苏州流向上海的人才虹吸效应。

虹吸效应一方面来自产业布局的错位和差异,从而引导和带动人才的错位性流动。另一方面,上海拥有大批跨国公司总部及与之相配套的科技研发实验室、科技研发平台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等,形成了强大的总部经济。与此相对应的是, 苏州尽管也有不少产业园区、科研院所和机构,但基本呈分散分布态势, 导致难以发挥科研院所及机构的集聚效应 ,同时, 跨国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在数量上也远远少于上海。因此,从数量和质量来看,苏州,乃至苏南地区的科研环境都与上海存在较大差距, 致使大批人才,尤其是科技型人才呈现出从苏南地区向上海流動的“虹吸”现象。

(二)溢出效应

随着上海对苏州,乃至整个苏南地区虹吸效应的加强, 大量人才集聚到上海,在规模效应、外部效应 、竞争效应等经济效应显现的同时,也引发了上海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生态破坏、人才使用成本增加等不经济效应。上海的高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所带来的人才集聚的不经济性以及苏州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和政府人才政策的吸引等原因,产生了人才从上海向苏州的显性流动,以及随着通勤就业和人口居住的同城化而出现的“钟摆式”通勤人才对苏州地区贡献的隐性流动,产生了人才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也是当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当城市人口集聚到一定规模时,各种城市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和制约了部分人才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而由于交通工具的革新、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心城市问题凸显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城市回流到郊区, 呈现出人才和人口向郊区流动的趋势。

此外,政府政策也是影响同城效应下人才溢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上海对人才流入的政策限制、苏州对人才流入的政策吸引、海外人才回归和本土人才回流等几方面。 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的基础上,苏州积极部署,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并开展各类特色人才工程,以吸引和集聚各类人才到苏州创新创业。

从实践来看,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人才流动与迁徙报告2020》,上海人才2019年流出地前三名分别为北京、杭州和苏州;苏州人才2019年流出地前三名分别为上海、杭州和南京,其中上海占到流出总量的四分之三。这说明长三角的苏州、杭州,都有效承接了上海作为中心一线城市的人才溢出;同时上海对苏州的人才虹吸效应不容小觑。

三、生物医药行业人才效应具体分析

(一)人才岗位需求分析

根据猎聘网的分类,生物医药行业人才可分为销售类、研发类、IT技术类、职能类和其他类。销售类指医药代表、医药区域销售等相关职位;研发类是指包含药物及医疗器械的研发、研究员、技术员等;IT技术类指医药相关网络开发、系统运维工程师、程序员、架构师等;职能类指医药相关管理、行政职位;其他类指四种类型之外的职位。

当前,生物医药行业吸引力不断增强,人才竞争热度与5G、智能制造相近,销售类人才需求趋缓,研发类和IT类人才需求平稳提升,并且行业内人才流动呈现热点城市之间流动的的特点,长三角产业集群内部流动效应初现。

从苏州市2020年重点产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来看,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部分的人才需求集中于药理研究员、产品研发工程师、实验室研发工程师、制剂研发工程师等研发类人才岗位,即制剂、分析、合成研究人才需求旺盛,此类岗位超半数以上,销售类、IT技术类与职能类占比相对不高。

(二)人才流动情况分析

从上表猎聘网公布的具体数据来看,2019年上海流出至苏州的生物医药人才占14个样本城市的生物医药人才总量的17.2%,2019年上海由苏州流入的生物医药人才占比3.5%。因此从生物医药人才总量来看,沪苏同城化效应明显,上海对苏州的溢出效应高于虹吸效应。

从生物医药行业人才具体类别来看,上海对苏州的溢出效应中,销售类人才占大多数,其次是研发类人才,并且一线城市诸如上海的流出的研发人才成为苏州这样二线强城市的重要人才来源。从整体来看,研发类人才对一线城市的依赖度较低,这也因为二线城市的人才政策频出以及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上升等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性所导致。

上海的溢出效应,尤其是研发类人才的溢出,邻近城市南京和杭州都是苏州的有力争夺者。2019年生物医药研发人才紧缺指数排名中,南京(2.37)、杭州(1.86)都遥遥领先于苏州(1.13),南京与杭州都是苏州抢人大战的直接竞争对手。但就数据来看,上海流出至苏州的人才比率要高于对南京杭州的流出率,上海從苏州流入的人才比率也要高于对南京杭州的流入率,这体现出沪苏同城化效应的显著性。

四、总结

沪苏同城化效应在生物医药行业有显著性,同城效应对苏州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实现上海对苏州人才虹吸的同时,也伴随上海对苏州地区人才的溢出,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和平衡了虹吸效应造成的影响。溢出效应直接增加了苏州市的人才储量,提升了苏州的人才竞争力 ,为苏州带来一定的人才收益,尤其是生物医药行业人才的溢出,助力苏州的产业腾飞。

目前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出现苏州市存在本土大型企业较少、产业链条尚有缺失、人才结构有待优化、要素制约日益显现四个问题。其中,人才结构有待优化表现为领军人才仍不足、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两方面。苏州的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主要针对专业技术人才,即研发人才的缺口,而上海溢出效应中领军人才(行业杰出者)与管理人才(职能类)则相对不足。因此,如何吸引领军人才、培育管理人才是今后人才工作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志彪.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张伟炜.苏沪同城效应情境下人才流动影响的理论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8,(11)

[3]荣跃明,徐之顺,谢利根.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作者简介:朱辉(1982-),男,江苏句容人,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区域经济、人才发展。

基金项目: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用对策类)2020年度课题《沪苏同城化发展中的人才效应研究》,项目编号Y2020LX113

猜你喜欢
溢出效应生物医药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新三板生物医药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城镇化中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产品伤害危机对区域品牌的溢出效应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京津冀跨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拓扑结构研究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