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生产力和终生生产性能的关键点

2020-02-04 07:31唐彩琰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产性能营养

唐彩琰

摘  要:优化母猪的终生生产性能,需关注后备母猪的选育、管理和饲喂以及公猪的繁殖力。

关键词: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留种率;营养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12-0004-08

我们通常用每头母猪每年所产断奶仔猪数(Pigs Weaned per Sow per Year,PSY)来衡量母猪场的业绩,当我们考虑生产效率时,这一指标确实很重要。然而在经济上这一指标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高产母猪(PSY高)的淘汰率高且平均繁殖胎次少,如果我们考虑母猪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高产母猪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表1显示,较高的窝产仔数可能不是母猪最佳终生生产力的主要标准。在某些方面,对高产母猪的培育不利于培育出能生产出较多下一代和较长使用寿命的优质母猪。原则上,母猪需要分娩3胎才能抵消其培育所花费的成本。数据显示,美国平均只有20%的母猪能在第3胎后继续繁殖。

为了优化母猪的终生生产性能,充分挖掘母豬的生产潜力,我们需要研究后备母猪管理和营养方面的一些关键问题。

● 后备母猪的重要性。

● 出生时后备母猪的选育。

● 体重25 kg至配种时后备母猪的管理和饲喂。

● 猪舍设计、饲喂方案和营养标准(矿物质、有机微量元素和能量)。

● 配种日龄、体重和背膘厚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后备母猪的头胎管理。

● 第一次断奶至配种间隔的管理。

● 公猪繁殖力评估。

1  后备母猪的重要性

后备母猪是猪场母猪繁殖群的基础。让后备母猪的第一个生产周期拥有良好的生产性能是优化母猪群终生生产性能的关键。Hylife公司母猪研究中心和PIC公司的数据显示,后备母猪头胎的窝产仔数每增加1头,其接下来的5胎平均每胎可多产0.3~0.4头仔猪,在其使用寿命中共可多产1.5~2.0头仔猪。此外,头胎窝产仔数较高的后备母猪留种率较高。

我们应该期望后备母猪在母猪群中的产仔率最高,头胎的产仔数达到14~15头。此外,我们的目标应该是第3胎时母猪的留种率达到75%或更高,每头母猪终生所产断奶仔猪数达到55~60头。

2  初生重

窝产仔数的增加导致仔猪初生重降低,出生时小体重猪的比例增加。不同研究证实初生重与生殖器官的发育呈正相关。

图1清楚地表明,初生重在1.6 kg以上的后备母猪第6胎的留种率比初生重为1.1 kg~1.6 kg的后备母猪的高20%。初生重小于1.1 kg的后备母猪,留种率低,只有10%达到第6胎。

其他数据也表明,初生重不超过   1 kg的后备母猪,其平均窝产仔数比其他体重类别的后备母猪少4.5头。

Flowers研究了断奶前生长情况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将窝产仔数从12头减少为6头可以提高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40%的后备母猪可以达到第6胎,而断奶前面临激烈竞争的后备母猪只有20%能达到第6胎。

初生重小不仅对同窝体重小的仔猪有不利影响,而且会影响整窝仔猪。这意味着所产仔猪初生重小的母猪不适合留种用于继续生产。

3  后备母猪的管理和饲养

3.1 后备母猪饲养

对于体重在25 kg~30 kg的保育猪,应使用标准的保育期饲养方案,同时确保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仔猪在断奶时得到更好的照顾。

保育期结束后,理想情况下,我们应该为仔猪制定特定的饲喂方案,采用合适的日粮。体重从25 kg~30 kg增长到100 kg~120 kg期间,饲养目标是确保后备母猪正常生长,组织结构发育正常,同时避免平均日增重过大。饲喂低能量日粮以及使用干料器饲喂有助于控制后备母猪的体重。限制性饲喂不是控制后备母猪生长的首选方法,尤其是体重达到50 kg后,因为这会影响后备母猪的乳腺发育。因此,我们建议后备母猪在生长发育期间自由采食。

这一阶段应给后备母猪适当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如果你想优化后备母猪的终生生产力,那么给后备母猪饲喂适合生长-育肥猪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可能不适合。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持使用更高水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但大多数种猪育种公司和营养师建议最好谨慎添加。与标准的生长-育肥猪日粮相比,后备母猪日粮的钙添加水平应高出0.10%~0.20%,可消化磷添加水平应高出约0.10%。同时我们通常建议在后备母猪日粮中添加后备母猪专用的维生素与微量矿物质预混料或母猪用维生素与微量矿物质预混料。如果不能给后备母猪饲喂专用日粮,建议给后备母猪额外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师会根据猪场的饲养和管理情况就如何使用这些添加剂给出建议。

后备母猪饲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日粮所用微量矿物质的来源。可以考虑使用有机微量矿物质。来自不同供应商的数据表明,用有机微量矿物质部分替代无机铜、锌和锰对后备母猪的组织结构发育有益,尤其是对腿部和蹄部质量有益。HyLife公司在2012-2013年完成的田间试验表明,使用有机微量矿物质可改善母猪蹄部质量,减少跛行和因行动问题导致的淘汰。

后备母猪体重一旦达到100 kg~ 120 kg,我们就可以让它们做好配种准备。此时,可饲喂后备母猪后期日粮,或者使用母猪料。大多数猪场会在隔离期给后备母猪饲喂这种日粮。这种日粮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含量通常较低,但能量水平较高,便于后备母猪在配种前沉积脂肪。配种前应采用自由采食。

3.2 后备母猪的管理和猪舍设计

除了给后备母猪制定科学的饲喂方案和饲喂合适的日粮外,后备母猪的管理和猪舍设计也是培育方案成功的关键。

图2显示,来自同一扩繁场的后备母猪分到2个采用相同生产系统的不同母猪舍,其使用寿命可能不同,这表明猪场对后备母猪的管理很重要。

在保育期,后备母猪的饲养密度可与商品猪的相同,每头0.28 m2,推荐饲养至体重达到25 kg~30 kg。饲养过程中要避免拥挤,否则会引发咬尾和咬耳。后备母猪体重小于30 kg时,可以使用标准塑料地板。如果后备母猪体重过大,塑料地板会增加后备母猪的腿部问题,导致关节部位隆起,蹄部磨损。

体重达到25 kg~30 kg后,后备母猪通常会被转移到生长-育肥舍或后备母猪专用培育舍。合适的饲养密度为每头0.74 m2,饲养至体重达到       100 kg~120 kg。该阶段所用地板的质量非常重要。理想情况下,我们推荐使用部分漏缝地板,全漏缝地板也适用。地板要选用防滑材质,尤其是非漏缝的那部分。漏缝间距适当,避免后备母猪受伤和造成腿部问题。对于新建的猪舍和新地板,建议对混凝土地板进行酸洗,以免影响蹄部质量。

在猪圈大小方面,众所周知,后备母猪易染不良癖好,如咬尾等,因此猪群数量较多时要用较大的猪圈,以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当后备母猪体重达到100 kg~120 kg时,它们会被转移到检疫隔离舍,或育种区的母猪舍。在此期间,后备母猪应圈养在大栏内,而不是在单体栏内饲喂。因为饱饲很重要,而且用自动喂料器通常能达到很好的饲喂效果。为了给后备母猪提供更多的空间,此时应调整饲养密度,推荐每头1.1 m2~1.3 m2。

后备母猪配种前转入限位栏,建议限位栏提前空置7 d~10 d。

3.3 后备母猪的选育

后备母猪选育的表型标准应包括拥有足够数量的功能乳头(成熟期至少有14个乳头),前腿、后腿质量良好,外阴发育良好以及背部线条良好。

3.4 发情期检查和刺激

后备母猪初情期刺激和发情期开始非常重要。后备母猪进入初情期(首次发情)的日龄与其生产性能有很强的相关性。后备母猪到160~170日龄时可用性欲旺盛的公猪诱情。发情不配种有助于判断母猪是否达到性成熟。所選后备母猪应在200~210日龄前首次发情。这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后备母猪的配种管理,尤其是对实行批次分娩系统的猪场来说。让后备母猪与公猪直接接触很有必要,最好把后备母猪移到公猪舍诱情。

4  配种期后备母猪体况的重要性

关于后备母猪适宜的配种日龄和体重的建议有时让人困惑。哪个标准最重要?第一个关键因素是了解后备母猪的日龄和理想情况下的发情周期,这可以了解后备母猪配种前的发情次数。后备母猪的体重和背膘厚等数据也很有用,但是大多数商品猪场不追踪这些信息。每家种猪供应商可能会提供不同的配种日龄和体重要求,我们认为对所有品种来说会有一个共同的适用范围。

以下数据来自Hylife公司母猪研究中心和Fast Genetics公司于2008-2015年对3 700多头后备母猪统计的大量数据。对于下面提到的每一种标准,我们都考察了其对窝产仔数和终生产仔数的影响,以确定母猪的终生生产力。

4.1 配种时的背膘厚

配种时后备母猪的背膘越厚,其窝产仔数越多,终生产仔数也越多。配种时最佳的背膘厚为20 mm~23 mm(图3)。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较肥的后备母猪并不意味着年龄更大和体重更重。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年龄增大和体重增加而变胖的后备母猪通常生产性能不佳。

4.2 首次配种时的体重

后备母猪首次配种时的体重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不过在猪场测量后备母猪的体重并不总是可行。用卷尺测量法估算后备母猪体重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后备母猪配种时体重增加对仔猪平均初生重的影响很小,体重基本稳定在145 kg~190 kg。另一方面,后备母猪体重超过160 kg时,母猪的留种率会降低。纵观母猪终生生产性能,首次配种时体重在130 kg~160 kg的后备母猪生产性能最佳(图4)。

4.3 首次配种时的日龄

首次配种的日龄是所有养猪生产者都能够监控的。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后备母猪在200~210日龄时配种可获得理想的窝产仔数。在210日龄后配种是否会影响窝产仔数尚不清楚。就母猪的使用寿命而言,在200~220日龄时进行首次配种,其终生产仔数最高,220~260日龄时首次配种,终生产仔数达到稳定水平;260日龄后配种时终生产仔数下降(图5)。

4.4 后备母猪配种建议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和其他参考资料,对后备母猪配种有如下建议:

●首次配种的日龄为230~240日龄,如果体重达标,最早可在210日龄配种。

●首次配种时的体重下限为135 kg,上限为160 kg。

● 在推荐首次配种的日龄和体重时,背膘厚应至少达到14 mm~15 mm。

● 第2次或第3次发情时配种。

5 后备母猪妊娠期的饲喂管理

一旦后备母猪完成配种,妊娠期的饲喂管理相对简单。由于后备母猪应该在合适的日龄和体况下配种,我们建议从配种开始至妊娠90 d~100 d维持饲喂水平。之后建议采用增量饲喂(bump feeding),除非后备母猪妊娠末期体重过重。建议饲喂量每日增加0.7 kg,直至分娩前1 d~2 d。妊娠期的后备母猪必须避免过度饲喂,否则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过度饲喂的后备母猪会过肥,在哺乳期会减少采食量;其次,妊娠期第50天至第90天过度饲喂会减缓乳腺发育。后备母猪分娩时的背膘厚应在17 mm~19 mm。

6  后备母猪哺乳期的饲喂管理

后备母猪哺乳期的采食量比经产母猪的少。保证后备母猪分娩时体况良好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优化它们的采食量。后备母猪可以从氨基酸含量高的日粮中获益,如果不可行,可使用哺乳期日粮。为了确保乳腺发育良好,哺乳期的头几天应尽可能让仔猪多吮乳,同时密切关注功能乳头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哺乳期前2 d~3 d不使用的乳头在下一个哺乳期功能会下降。哺乳期间,应尽量减少体况损失,背膘损失控制在3 mm以内。

7  后备母猪断奶至配种的饲喂管理

从断奶到配种进行增量饲喂对后备母猪非常重要。Hylife公司母猪研究中心完成的一项大型试验显示,在断奶至配种期间给后备母猪增加饲喂0.7 kg~0.9 kg饲料可显著提高其生产性能。配种前间隔时间减少       3.5 d~4.0 d,配怀率可提高13%,下一窝产仔数会增加0.6 头。年龄较大的经产母猪也会从额外的饲喂中获益,但对生产性能的改善不明显。

8  公猪繁殖力的评估

优化母猪生产性能的最后一个关键因素是公猪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除了在公猪站采集精液后评估精液质量外,人们对不同公猪精液质量对母猪繁殖力的影响还知之甚少。

在Hylife公司以及在魁北克的  一個人工授精中心,我们正在认真评估公猪站的每一头公猪,以便在短时间内确定哪些公猪繁殖力较差,不应该继续留作种用。

从图6可以看出,不同公猪的繁殖力与后备母猪产仔数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根据公猪单次交配的配怀率做出决定,如果配怀率过低,可直接淘汰该公猪。

这是我们多年前在Hylife公司和3年前在魁北克人工授精中心采用的方法。我们要对每头新公猪测试繁殖力。我们选择在一家生产性能良好的特定猪场对每头公猪进行40~60次单种交配。检测所有与公猪交配的母猪的配怀情况,根据测定结果确定公猪的去留。今天我们筛选公猪的秘诀是淘汰使母猪配怀率低于80%~85%的公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策略帮助我们淘汰了10%~15%繁殖力低的公猪。我们现有的统计数据显示,采用此策略后,母猪的配怀率提高了3.4%,产仔数增加了 0.40~0.50头。

9  结论

优化母猪的终生生产力始于良好的培育计划。管理和营养是生产高质量后备母猪的关键因素,并能确保它们在第一个生产周期有良好的开端。在养猪业,我们都知道需要做什么,但问题是在后备母猪生产中缺乏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应用。如今,所有种猪育种公司的母猪都能够生产和哺育大量仔猪。成功掌握在养猪生产者和那些每天与后备母猪一起工作的人手中。

原题名:Key aspects for capturing reproductive and sow lifetime performance(英文)

原作者:Dan Bussieres

猜你喜欢
生产性能营养
眼睛需要营养吗
热应激对长毛兔生产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蔬菜与营养
蔬菜与营养
LED灯光照和耗电特点及其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黄腐酸对海兰褐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更多的奶酪,更多的营养?!
种子营养丰富
艾叶粉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及生长的影响
饮用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