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的跨越 决定性的成就

2020-02-09 03:02赵超齐中熙安蓓陈炜伟侯雪静
中华儿女 2020年22期
关键词:总书记习近平发展

赵超 齐中熙 安蓓 陈炜伟 侯雪静

“我們即将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016至2020年,新时代中国发展征程上写就浓墨重彩的篇章。

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中华民族阔步走向全面小康,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圆满实现。

5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谋篇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

勇立潮头、领航前行,推动中国发展跃上新的大台阶

上千座塔吊,逾10万名建设者……今年秋天的华北平原,雄安新区成为全球最大工地,每天都在拔节生长。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南海出发,驱车100多公里,来到这片土地。

“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给出了清晰定位。

如今,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雄安新区向南2000多公里,深圳前海。

经济特区中的“特区”由滩涂变新城,200多栋建筑拔地而起,17.3万家新设企业落户,50余项制度创新在全国复制推广。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向海内外宣示,中国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端,放眼大江南北,在中国广袤大地上,一张张蓝图成为现实,一幅幅画卷徐徐铺展。

5年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描绘好未来5年国家发展蓝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事关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催人奋进。

5年光阴,只争朝夕。

不断跳动的数字、持续刷新的排名,见证大国步伐,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现生活变迁——

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从2015年的15.5%提升至2019年的16.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892元,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成为新市民,5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得到解决……

一个个高光时刻、精彩瞬间,标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关键节点,肩负着不忘历史、放眼未来的光荣使命——

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2018年,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向世界宣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汇聚中华儿女奋力前行的时代洪流……

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联动发力,不断塑造中国的崭新面貌——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接近30%,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高速铁路总里程达3.5万公里,高速公路接近15万公里,流动的中国活力四射;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一项项重大工程惊艳世界;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开通,5G网络加速成型,创新伟力持续迸发……

5年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续写了成绩斐然的中国奇迹,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力量。

“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谋远虑、着眼大局,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发展走势。

无论是“十三五”规划建议,还是“十三五”规划纲要,开篇都聚焦一个关键词——新常态。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这是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规律性呈现,是走向更高发展境界的必然历史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下,发展路向何方?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清晰而坚定。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新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7年12月,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来到江苏徐州。在徐工集团,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企业着眼世界前沿,努力探索创新发展的好模式、好经验:“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新发展理念作为发展指挥棒,始终贯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长远、运筹帷幄,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5年来,夙夜在公、风雨兼程,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遍布广大城市、乡村、企业,一次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深改委会议、中央财经委会议等重要会议,同专家学者、企业家、科学家、基层代表等座谈,对“十三五”期间国家的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进行一系列重大部署。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布局建设50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持续优化;

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硕果累累,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之重器相继建成运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下线……5年间,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进入并跑、领跑阶段。

“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2020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

5年来改革破局,高质量发展持续向纵深推进——

“机遇就在你们手里。”今年8月 19日,马钢优质合金棒材车间里铁花飞溅,一片忙碌。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鼓励企业加快发展。

2016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多家钢铁企业,既有通过整合跻身世界级企业的马钢,也有走出去发展壮大的河钢;既有实现转型升级的首钢,也有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太钢。

“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产业从行业陷入全面亏损,到实现去产能目标,再到行业效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有力验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

这5年,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上升至2019年底的76.6%,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遏制;

通过降成本,征收了66年的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降低,2016年至2020年新增减税降费累计将达7.6万亿元左右;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代表,“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5年间,一系列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落地生根:实施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产权制度改革把“有恒产者有恒心”写进中央文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得以完善,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前不久,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中央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

5年来开放融通,高质量发展不断开辟新空间——

“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阐明了以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累计与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全球营商环境排名跃升至2019年的第31位,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年来,我国对外开放走向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

今年在全球疫情蔓延形势下,从广交会搬上云端,到服贸会、进博会如约而至,中国接连举办重大国际经贸活动,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动力。

“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今年5月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新的重大发展战略。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决策。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姿态。

人民至上、造福人民,带领全体人民奔向幸福美好生活

翻越一座山需要多少年?

四川大涼山,悬崖绝壁之上,阿土列尔村人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2016年11月前,村民出行全部依赖“天梯”。

“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电视新闻报道时,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2020年5月,村民们终于下山了。

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44人,陆续搬迁至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

几千年来压在村民头上的“贫困大山”,终于翻越了过去。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

贯彻新发展理念,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下愚公志,吹响冲锋号,引领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

贫困,“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

2015年底,我国还有5433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超过7%,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

一鼓作气,尽锐出战。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脱贫攻坚专题座谈会,持续不断深入贫困地区考察调研,走进一个个贫困村访贫问苦,对贫困群众念兹在兹。

从进一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到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再到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每到脱贫攻坚战重要节点、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出更明确的思路,部署更精准的举措。

为推动贯彻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2017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每年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情况汇报。

为确保最后胜利,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最大规模的会议,直接对从省级到县级的干部提要求、作部署。

牢记总书记嘱托,5年累计有290多万名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在总书记始终挂念的“三区三州”,贫困人口由2017年的305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43万人;

总书记关心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总体实现和基本解决……

“十三五”前4年,我国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末的5.7%下降至2019年末的0.6%。当前,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正进行挂牌督战,向贫困堡垒发起最后的冲锋。

“我们有信心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今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郑重宣示。

——聚焦民生“小事”,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推行垃圾分类、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研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进展和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等工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小事”当成大事办。

“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举措、花更多气力,一件件抓落实:

5年来,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创新创业大潮涌动,新职业不断出现;

5年来,全国棚改开工约2300万套,帮助5000多万居民“出棚进楼”,截至2019年底,38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近2200万困难群众领取了租赁补贴;

5年来,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国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清零;

5年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床位数超过761万张,近3000万老年人享受高龄补贴;

5年来,健康中国战略稳步实施,201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5年来,民主法治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频,一批重要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相继制定,通过民法典,出台疫苗管理法,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深入推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彰显深厚为民情怀。

今年10月17日零时,青岛市全员核酸检测样本基本完成,5天时间,采样超过1089万份。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坚定有力。

面对前所未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千万人口大市关闭离汉通道;4万余名医务人员星夜驰援;14亿中国人众志成城。

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不放弃每一位病患;全国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

殷殷之情,映照初心。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审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勾画蓝图。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我们必将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本文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猜你喜欢
总书记习近平发展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图说创新发展
标题党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