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中环境监测工作现存困境与优化策略

2020-02-10 14:25闫亚丽马卫平
节能与环保 2020年6期
关键词:监测站管理机制环境监测

闫亚丽 马卫平

1.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2.河南聚力联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 环境监测的重要价值

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支撑和保障。

所谓“基础”,即是环境监测为环境评价提供翔实的资料、可靠的数据,而这也正是开展环境评价的前提。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环境评价时,其主要环节与内容在于,分析该项目地是否具备大气、水、噪音等环境容量;在项目建设与竣工后,环境是否因此出现新的影响与变化等。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环境监测提供相应的资料与数据。

所谓“支撑”,即是环境评价的全过程离不开环境监测的支持。以拟建项目为例,在其建设前,环境评价依赖于环境监测所提供的数据,为环境管理、污染控制提供依据;所形成的环境评价报告,需要纳入环境监测计划,即在调查项目当地环境资料的基础上,明确监测的内容与标准。在其建设中,依据环境监测计划,全程监控项目在建过程中的环境变化,确保在建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处于可控范围内。在其建成后,需要对项目的废气污染排放、项目下游风向污染物等实施监测,为评价该项目附近区域的环境变化、质量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提供依据。

所谓“保障”,即环境监测对于环境评价具有监督和保障作用。环境监测既是环境评价的依据,也是监督落实环境评价报告的重要监督手段,即通过环境监测数据检验环境评价报告的落实情况,通过实施动态的环境监测,检验项目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达标、检查环境评价的预测与要求是否合理、判断环境评价报告所提的环保措施是否精准科学等,从而提升环境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2 环境评价中环境监测工作的现存困境

环境监测是由设备技术、专业人才、管理机制等要素构成,但由于设备技术落后、专业人才缺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环境监测质量不高,从而影响和制约了环境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2.1 环境监测设备技术落后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环境监测设备配置不合理,一些监测站由于设备配置不齐,使得监测结果存在偏差,甚至出现错误,加之维护和管理的缺失,导致现有设备故障率偏高、寿命折损严重。一些实验室监测仪器落后,既制约了监测工作的效率,也降低了样本检验结果的精准性。面对一些突发性的环境事故,由于缺乏应急监测设备仪器,难以实现现场快速动态测定以及监测数据的定量分析。此外,还存在设备闲置的问题,虽然有的监测站配置了标准的大型仪器,但其使用率不高,既难以为环境评价提供有力的支持,也造成了设备的闲置与浪费。在环境监测技术上,其水平亟待提高。一些监测站,特别是基层监测站,其环境监测或是指标不全,缺乏全方面的监测与分析;或是重视指标监测,而轻视非指标监测,难以有效控制数据的科学性与精准性;或是单纯依靠现有设备提供简单的数据报告,而缺乏深入的数据分析等。

2.2 环境监测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人才待遇不优、引才渠道不畅等原因,导致环境监测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影响和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从人才总量看,近年来,环境监测的领域与任务不断拓展,而专业技术人才却没有相应的增长。以北京市为例, 400多家环保公司的环境监测人才缺口达4000人,其中技能型人才1600人,而每年高职毕业生不足200人。专业人才总量的不足,既增强了监测站工作运转负荷,也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的提升。从人才结构看,现有人才年龄偏大,年轻人所占比重较低,存在人才老龄化和断层现象;初、中级技术人才多,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特别是复合型中高级人才、拔尖人才更是奇缺。从素质能力看,现有工作人员和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监测能力整体不足,使得监测结果难以反映出环境质量,比如,在分析环境监测结果时,只运用单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而缺乏比较方法的运用,使得分析和处理缺乏透彻性;监测指标缺乏针对性,不适宜或体现不了各地环境的差异性,所获得的数据缺乏说服力等,难以为环境评价提供有力支撑。

2.3 环境监测管理机制缺失

环境监测工作管理机制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机制的不健全。首先,投入机制不完善。在硬件上,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环境监测站及实验室硬件设备落后、老化,难以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在软件上,由于监测经费较少,使得环境监测工作难以开展。在此情形下,一些监测站只得开展“有偿”监测,加之相关收费管理标准与监督的缺失,导致职业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其次,管理机制不完善。从外部看,环境监测管理存在“越位”的问题。由于环境监测受地方政府管理,因此存在受到地方政府干预的现象,从而造成监测结果的失真。从内部看,环境监测管理存在“失位”的问题。由于环境监测监管不力,一些工作人员在监测中私自改动现场采样、定点位置,加之技术不过关,导致监测数据误差较大;由于环境监测质量考核制度不完善,或存在采样监测监督、实验质量考核缺失的问题,或存在监测数据失真、环境变化预测缺失的问题,制约了环境评价的开展。再次,激励机制不完善。由于培训机制、奖惩机制的缺失,使得环境监测机构既无法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又无法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造成环境监测效率低、质量不高的问题。

3 环境评价中环境监测工作的优化策略

3.1 更新和优化环境监测设备技术

设备技术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物质基础。环境监测设备自动化和便捷化发展、监测技术现场快速分析应用、监测分析精确度痕量或超痕量化发展,是环境监测设备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这一趋势以及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工作的需要,首先,应更新和改善环境监测技术配套硬件设备。一方面,选择和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促进设备仪器不断更新换代,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提高环境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加强对设备仪器的维护和管理,促进设备合理配置,高效运用,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其次,应完善监测技术管理体系,定期不定期检查监测设备,使之在监测中能够更加准确的对环境进行监测分析,为环境评价提供精准数据和可靠依据。

3.2 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要素。针对环境监测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一方面,应强化对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积极创新培养培训方式方法,比如,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对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专项培训,使之学习掌握先进的监测技术知识;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使之在比武中切磋交流监测技术,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打破区域限制,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促进不同地区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应根据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工作的需要,通过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积极引入高层次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才、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3 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管理机制

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保障。首先,应加大经费投入。环境监测需要一定的财力,政府应把环境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足额下拨专项经费,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制定环境监测服务性收费标准,并加强对环境监测服务性收费的监督,规避乱摊派、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其次,强化环境监测管理。就外部而言,应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职责,使之尊重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能与权利,增强环境监测机构的自主性,注重解决环境监测机构的困难和问题;强化环境评价相关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管,通过资质认定、质量考核等,规范和约束环境监测行为,促进环境监测工作效率的提升、监测结果的可靠性的增强。就内部而言,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并将监测工作分解到人、责任到人,使之与工作人员的职级晋升、工资待遇相挂钩,以此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确保其在环境监测中自觉做到布点准确、采样规范、分析测试科学、数据处理规范、综合评价公正。

4 结语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既是开展环境评价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内在要求。针对设备技术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机制缺失等问题,应注重更新和优化环境监测设备技术,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为环境评价提供坚实的基础,创造优越的条件,从而实现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监测站管理机制环境监测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县级环境监测站发展的困难与对策研究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守护绿色陶都的“幕后英雄”——走进江苏省宜兴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
人贵有恒,业贵以专——记河南省济源市环境监测站总工程师卫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