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

2020-02-10 10:56曾光顺姜丽萍刘紫涵张昊
高教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融入

曾光顺 姜丽萍 刘紫涵 张昊

摘  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按照教育部党组要求,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科学阐发与运用。高校领导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精准施策、精准服务,协同育人、一体化推进。

关键词:“五四百年重要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2-0018-03

Abstract: The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speech in commemorating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es must understand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scientific explan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arty Group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leader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their political position, strengthen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accurately implement policies, serve accurately, educate people in coordination and promote integration.

Keywords: "the spirit of the important speech of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integ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習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1]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情真意切,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给予科学评价,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方向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进行了科学回答,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做好正处在迅速成长“拔节孕穗期“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最好的教科书。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是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五四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感的需要,是落实教育部党组要求引领新时代大学生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需要[2]。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坚持效果导向,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增强“我要“履行融入的义务感,确保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按照教育部党组要求,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是其有效融入思政课的前提和保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新思想“三进”的关键课程、主渠道,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精准推进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必须深入细致地钻研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准确熟练地掌握重要讲话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基本精神。对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和青年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要逐一地钻研,反复推敲做到准确、科学、简练地掌握,在备课时有机融入教案讲稿课件有具体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融会贯通。要把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尽可能地吸收到教案讲稿课件中,着力增强提取、表达、宣讲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的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高瞻远瞩。教师具有科学研究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科研均得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待于科研水平的提高。要积极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的教育教学研究,按照“四个讲清楚”的重要要求坚持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辩证统一,高度重视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和阐释,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聚焦重大问题集体攻关,不仅“深进去”知其然,而且也能“跳出来”知其所以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随着科研活动的增多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会与科研水平相得益彰,使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进头脑,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加强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了解掌握与研究,自觉运用教育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选择切实而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手段,使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进头脑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科学阐发与运用

(一)讲清楚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以爱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代表包括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的中国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五四运动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担负起重要讲话精神“三进”的历史重任和义务,强化使命担当,坚持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坚持史论相结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清楚五四运动唤醒了全民族的国民意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觉醒,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弘扬了伟大的爱国精神的历史逻辑;讲清楚五四运动创造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讲清楚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促进了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使中国革命走上了新民主义革命的道路。把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紧密结合,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从五四运动历史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在讲清楚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历史意义的过程中要做好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知行统一,继承性与创造性统一,对伟大五四精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青春建功新时代,展现新形象,实现新作为。

(二)讲清楚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

五四运动培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核心。倡导“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弘扬五四精神对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伟大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培育改革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从五四精神中汲取丰富营养,不忘初心听党话,跟党走,奉献奋斗力量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视野要广,深入研究从五四精神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实践,挖掘丰富经典案例,紧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实际科学阐释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引导青年学生不断从五四精神中汲取精神营养,激励和鼓舞人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三、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将百年重要讲话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弘扬五四精神、担当时代责任。

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青年学生在生活目的、道德信念、思想觉悟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较稳定的看法,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确立,还处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阶段,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拔节孕穗期”,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抓住青年学生的“拔节孕穗期”,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的种子第一时间播入学生的心田,使这些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在青年学生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一)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就要树立远大理想

教师对事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事业心,要在关心爱护学生上很下功夫,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灌注到学生身上,像慈母一般精心培育新时代人才,用“爱生如命”、“爱才如命”的思想感情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牢固树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教师要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对中国梦实现的坚信不移态度,具有为之奋斗不息、一往无前的精神。并且,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去对学生施加这种影响,用中国梦理想之光去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奋斗之路。深入挖掘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重要节日、纪念伟人、与青年学生座谈等重要讲话讲述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的丰富生动案例的理想信念内涵,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用习近平总书记理想信念重要思想滋养青年学生,不断培植青年学生的精神家园,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心中闪亮。讲好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故事,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成为自己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路标。

(二)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就要热爱伟大祖国

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热爱祖国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祖国灿烂文化、悠久历史的珍爱和尊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表现出民族的自尊与自信。新时代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就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厚植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结合具体教材内容的讲授,和学生一起追溯中华民族的光辉史绩,讴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颂扬新时代新气象,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要积极推进红色文化“三进”工程,把红色基因植入学生骨髓,利用当前美国政府再度升级中美贸易摩擦资料,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加强“献礼祖国70华诞”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政治素质,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把对祖国、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爱转化为高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新目标的奋斗中来,在知行统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和向心力。

(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就要担当时代责任,做奋斗者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时代的责任。大学生作为实现十九大确立的新目标的生力军要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必须树立奋斗精神的价值理念,秉持和践行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理念,锲而不舍学习、矢志艰苦奋斗。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这爱的本质是给予,而不是获得。要培塑青年学生担当精神,以严实精神教育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担当时代重任,摆正个人的“小我”与祖国、人民的“大我”的关系,把自己的梦想融入“红色筑梦之旅”行动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战略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面对新征程中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教育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勇于砥砺奋斗,迎难而上、挺身而出,要经常注意吸收新知识、消化新知识,及时调整、更新自己的智能结构,勤于思考、探疑,一丝不苟,革新创造,培养自己的开拓精神,找到化解重大挑战、重大风险的新思路新办法,顺应新时代新征程的要求,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担当时代责任、不懈奋斗写好自己的新時代青春之歌。

(四)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就要练就过硬本领

弘扬五四精神就要培育科学精神。以青春之我奋斗新时代,就要练就过硬本领。教育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在科研、实践中增长才干。没有知识,没有过硬本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一句空话。教师要讲好“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故事,讲好中国五四奖章获得者和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故事,发挥榜样的作用,激励青年学生珍惜韶华、不负青春,要严谨治学,勤于进取。热爱科学、刻苦攻读,学而不厌。学无止境,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新知,吸收新的科技成果,培养自己的开拓创新精神,创新,创新,再创新,运用高智能去机智地驾驭科技革命之舟,打开科学文化的大门。适应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积极参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创造和革新,不断提升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所需要的思想政治道德、科学文化、能力、身心等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五)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就要锤炼品德修为

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和设计者,要教育引领新时代大学生锤炼品德修为,恪守正道,不断修身立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积极推进新思想“三进”工程,用新思想铸魂育人,武装学生头脑,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青年学生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坚定人生的正确方向,坚信共产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师不仅要通过课堂讲授、正面灌输塑造青年学生的灵魂,更主要的是以身立教塑造青年学生的灵魂,因为教师的世界观、知识水平、品行表现以及对每一事物的态度,都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教师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严以律己,为人师表,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做学生和社会的“楷模”。当学生发现美德就在自己身边发生着而不是一句空话时,就会坚信不疑地吸收过来成为自己的道德财富。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政治环境,必须严格按照合格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用新思想武装自己,努力提高政治素质,政治要强,注意在一切活动中发挥对学生的政治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四、协同育人、一体化推进

高校领导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精准施策、精准服务,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提供具体的路线图和制度保障,加强对思政课教师五四百年重要讲话精神的培训,关心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帮助思政课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使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思政课教师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协同攻关,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思政课与“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协同,在校园营造浓厚的百年重要讲话精神教育氛围,要紧密结合实际综合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开设专栏专版和专门频道,解读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把重要讲话精神真理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充分运用文化活动组织开展重要讲话精神主题报告会、座谈交流会、知识竞赛等让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重要讲话精神熏陶。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各自守好一段渠,齊心协力,共同配合,形成合力,推进重要讲话精神进大学生的头脑,弘扬五四精神,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9-05-05.

[2]陈坚,王光鑫.从五四精神到民族复兴中国梦[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04-25.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融入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