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20-02-10 07:41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现状分析心理健康教育

邹 健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内容逐渐丰富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靠学校的力量,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以巩固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文章从家校合作的作用、教学现状和教学问题出发,对如何加强家校沟通抓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分析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90-010

近年来,部分青少年性格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同学交往,撒谎,逃课,有攻击或有欺凌的迹象,以及缺少爱心,缺乏集体责任感等表现中,教师深刻地意识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小视。

一、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

我校属于城乡结合部,工业发达,新市民学生较多,从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些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孩子,更谈不上对孩子的有效陪伴和教育。第二,有些家长也想把孩子教育好,但缺少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没有更多、更好的教育办法和应对策略。第三,离婚、隔代监护、外出务工的家庭,对孩子身心成长不利,严重影响着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第四,部分家长认为教师对孩子有教育的义务,没有意识到自身也担负着教育责任。基于上述家长所表现出来的教育心态,使得个别学生形成了性格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同学交往、不合作的状态;个别学生有撒谎、逃课的现象;个别学生缺少爱心,缺乏集体责任感,参加集体活动不积极……国外学校一般将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整合,而我国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综合在一起进行,这两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总是存在着缺失,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效果,为此,学校应通过家校沟通的形式,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家校合作是一种新型教育管理方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隆巴那提出,他将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并对学生形成间接或者间接的教育行为称之为家校活动,同时将家校合作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即家长与教师或者学校成员之间的交流活动、家长配合学生学习参与的教育活动、家长委员会、家长会议等活动。

二、家校合作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建立组织协调机构,推动家校合作

在开展家校合作式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家校合作,巩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建立组织协调机构是存在一定必要性的,这样才能刚好的帮助家长与学校之间建立组织联系,从而为双发合作提供保证。在建立组织协调机构过程中,应建立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个方面的联系,其中学校行政领导主要负责协调工作,从而使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合力。而主要负责人则以班主任为主,班主任要负责制定合作方案、推行教育措施、协调家长代表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从而确保家校合作有效进行。最后家长委员则主要由家长代表、相关教育专家学者组成。通过建立组织协调机构,推动家校合作,从而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

2.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第一,组织家长培训。和家长共同读书,是多年来家校共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激发家长们的读书热情,让家长们在学习中领悟教育子女的策略,并在不断学习中融洽亲子关系。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素养的提升培训,利用《臻言家庭教育》读本,由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指导家长集中读书,读书后进行交流,并在交流后达成教育共识。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家长微信群,不定期将家庭教育经验在微信群中分享,也会组织家长定期分享读书心得,让家长在习中不断进步,和孩子一同成长。

第二,召开家长会。学校每学期组织召开家长会,改变了原来由学校领导进行家教讲座的方式,每次由家庭教育志愿者进行“现身”说法。例如,一位家长做了题为“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的家庭教育经验分享,他的分享结合身边的实例,由浅入深,从给孩子做孝顺父母的榜样、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教育孩子要尊敬老师等方面,阐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唤起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意识,呼吁更多的家长能够抽出时间关注孩子、陪伴孩子,激励更多的家长教育孩子要孝敬长辈、尊敬老师……

第三,让家长“进课堂”。家长进课堂活动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教学活动,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是家长进课堂活动开放周。学校会邀请家长全天走进学校,和孩子们一起上课、活动,学校怀着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向家长展示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并与家长真诚地交换意见,共商新课标下的学生教育、教学协调管理等事宜。这样,家长了解了教师工作的辛苦,看到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为有针对性地指导教育孩子提供了依据。

3.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室的阵地作用

第一,心理辅导室全天开放。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全天对学生开放,由国家心理咨询师负责接待。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余和放学的时间,到心理辅导室和老师进行交流,解决自己和家长沟通以及师生、同学间交往的问题,从而以更加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

第二,设立“青爱小屋”信箱。学校设有“青爱小屋”信箱,学生可以不定期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以书信的方式和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交流。心理辅导教师定期打开信箱,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对于小问题,教师通过回信答复学生;对于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请到心理辅导室进行沟通;对于涉及家长的问题,学校会和家长做进一步沟通。

总之,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两个环境就是家庭和学校。因此,学校应重视家校共育,将家庭教育这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家校共育活动,改善教育方法,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问题来抓,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吴治宏,刘晓静,王鹤琼,曹书涵.家校合作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中重要性的分析[J].职业技术,2019,18(09):90-93.

[2]颜刚威.从家校合作模式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林区教学,2019(07):110-111.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现状分析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