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滨教授运用药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2020-02-13 06:29周亚滨
吉林中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茯神心安神心阳

王 颖,刘 睿,周亚滨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关键字:周亚滨;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严重者甚至有发生猝死的风险[1-3],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危重病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痛,乏力,气短甚至晕厥等症状[4-5]。在治疗方面,中医药采用辨证施行个体化治疗,且疗效确切,同时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价格实惠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6-7]。周亚滨教授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教师,对于中医药在防治心系疾病上经验丰富,且疗效明确。笔者师承周亚滨教授,并随其跟诊学习,对周师应用药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收获较多。现将周亚滨教授应用药对思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无这一病名的记载,周亚滨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迟脉证”“心悸”“怔忡”等范畴[8]。周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阳气虚弱,瘀血内阻,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故治疗常以补气温阳,养心安神,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同时,周亚滨教授认为,1)本病起于心阳(气)虚,而阳虚温煦功能减弱、鼓动血脉乏力,气虚则无力运血,血行迟滞,脉沉而无力。2)随着疾病的进展,心气愈虚。周亚滨教授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志,以血为养,只有气血充沛,才能神清志明,而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则神无所养则发为惊悸;3)心阳(气)不足,心病日久,子病及母,可损及脾阳,脾阳虚衰,运化不利,水饮内停,阻滞血脉而致经脉痹阻;同时,心阳不足累及肾阳,肾阳为诸阳之本,肾阳虚衰则蒸腾气化作用失常,饮停湿聚,水饮上凌于心,故可导致心悸、怔忡;甚至阳虚及阴,最终导致阴阳两虚之证。总之,周亚滨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首在心阳(气)虚,而与情志、瘀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2 常用药对

2.1 麻黄、细辛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具有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具有类肾上腺素作用,具有增强窦房结兴奋性等作用[9-10]。细辛味苦,性温,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提取物具有兴奋心肌细胞上的肾上腺素能β 受体作用,同时对于降低小动脉、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亦有较好的作用[11]。周亚滨教授认为两者合用,可以增强温通心脉的作用,更加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心率。在用量上,常用麻黄10 g,细辛5 g。

2.2 龙骨、牡蛎 龙骨味甘涩,性平,尤善入心、肝二经,有重镇安神之效。《名医别录》中着重谈到龙骨医治惊悸不宁的作用[12]。牡蛎味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敛阴、潜阳、安神之功,现主要用于惊悸的治疗。周师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出现心悸不安,不能自主,烦躁,汗出等症时常将二者相配伍,龙骨、牡蛎二者相须为用可以增强重镇安神,可收敛浮越之神气,温阳定悸之效[13]。在用量上,常用龙骨25 g,牡蛎25 g。

2.3 黄芪、党参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善补益后天之本。现代药理研究[14]表明,黄芪可以明显降低心肌氧耗量,具有保护心肌等作用。党参味甘性平,入脾胃经,补益肺脾,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悸、乏力等气血亏虚之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可以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具有明显改善心动过缓之功[15]。周亚滨教授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时常将二者相配伍,认为两者相须为用可以改善气血鼓动无力而出现的诸多症状。在用量上,常用黄芪30~50 g,党参15 g。

2.4 附子、桂枝 附子辛甘大热,善于回阳气,散阴寒,助心阳通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提取物具有强心作用,可使心肌收缩增强,心率增快,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6]。桂枝辛甘性温,善于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能明显提高冠脉的血流量,改善冠脉血液循环,增加心脉营养血流量[17]。两者合用,可以增强温通心脉,提高心率的作用。在用量上,常用附子15 g,桂枝10 g。

2.5 茯神、茯苓 茯神味甘,性平,具有平肝安神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茯神水煎液具有协同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进而说明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18]。茯苓味属甘淡,性平,具有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之功效。周亚滨教授认为两者本属一体,然茯苓主通心气于肾,茯神主入心以养心安神。此外,周师认为甘能补虚,两者均具有补益心脾的作用,故常将二者相须为用,用于治疗心脾两虚而致心悸。在用量上,常用茯神15 g,茯苓15 g。

2.6 丹参、川芎 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功,同时,丹参亦具有除烦安神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心悸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提取物丹参酮IIA、丹酚酸B 等均可以从不同程度发挥着抗心律失常作用[19]。川芎味辛,性温,为血中之气药,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之胸胁部疼痛。周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伴有胸痛、固定不移之血瘀症时常将二者合用,以增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在用量上,常用丹参15 g,川芎15 g。

2.7 远志、酸枣仁 远志味苦,性温,其性宣通,能养心气、通肾气,可用治心悸,失眠等症。酸枣仁味酸、甘,性平,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之功,可用治心悸,失眠多梦,多汗等症。周亚滨常将二者相配伍,以增强交通心肾,宁心安神之功。在用量上,常用远志20 g,酸枣仁30 g。

3 病案举例

毕某,男,65 岁,2018 年10 月8 日初诊。主诉:发作性心慌3 年余,加重7 d,昨日因活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并加重,遂于今日来周亚滨教授门诊就诊,刻诊:心悸,面色晄白,神疲乏力,气短,胸闷,汗出,头晕,怕冷,睡眠欠佳,纳差,发作时无恶心、呕吐、胸痛、昏厥等症,舌紫,瘀点瘀斑,脉沉。心率:每分钟46 次;Holter 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每分钟55 次,最慢心率每分钟41 次。中医诊断:心悸,证属心阳不足,瘀血阻滞。治法:补气温阳、养心安神、活血化瘀。处方:黄芪50 g,党参15 g,茯苓15 g,茯神15 g,桔梗10 g,升麻10 g,附子15 g,桂枝15 g,麻黄10 g,细辛5 g,酸枣仁30 g,远志20 g,石菖蒲15 g,柏子仁15 g,丹参15 g,川芎15 g,桃仁15 g,红花15 g,三七粉5 g,粉水蛭5 g,炙甘草15 g。7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2 次温服。二诊:患者诉心慌较前好转,乏力,气短,胸闷等有所减轻,但仍觉怕冷,四肢不温,睡眠尚可,舌质暗、苔薄,脉沉。继以上方加干姜10 g,吴茱萸20 g,继服7 剂。三诊:心慌明显减轻,畏寒肢冷改善,脉搏:每分钟62 次,上方改附子、桂枝各为10 g,继服7 剂。四诊:患者称近1 周仅在劳累后出现心慌症状,平时无不适。脉搏:每分钟65 次,复查Holter 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 每分钟64 次,最慢心率每分钟55 次。考虑病情可能会有反复,遂以上方制成丸药以进一步巩固治疗。随访2 个月,未见明显心慌不适症状。

按:周亚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舌象、脉象,认为本例患者证属心阳不足,瘀血阻滞之证,故治疗当以补气温阳、养心安神、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周师临证擅于运用药对配伍治疗。方中黄芪、党参、配合桔梗、升麻等补气升提,麻黄、附子、细辛、桂枝意在温其阳气,合用旨在治其本。酸枣仁、远志、柏子仁养心安神,龙骨、牡蛎重镇安神,茯神、茯苓、石菖蒲宁心定悸,丹参、川芎、桃仁、红花、三七粉、粉水蛭活血化瘀,合用意在治其标;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气温阳、养心安神、活血化瘀之功。

4 结语

缓慢性心律失常多见于患有基础性心脏病的中、老年患者,并可发生晕厥、心力衰竭等危急重症,严重者甚至有猝死的可能。而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周亚滨教授在治疗本病时多以补气温阳、养心安神、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原则,同时特别强调要善于个体化治疗,随症加减用药。周亚滨教授常用中药药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往往可以收到显著的疗效,值得我们学习并加以总结。

猜你喜欢
茯神心安神心阳
茯神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标点符号
养心安神常按神门穴
心悸失眠方
治神经衰弱
入秋藕如玉
红枣+茯神+猪心一碗补心汤定心神
莲子灯草饮能治疗失眠
Overview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n the Poria with Hostwo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前桃后杏终归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