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的量效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2020-02-13 06:29朱向东王新苗高艳奎钟兴腾
吉林中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钩藤川芎天麻

柳 荣 ,朱向东,王 燕*,王新苗,高艳奎,王 欢,钟兴腾

(1.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000;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主要含天麻素、天麻苷元、香荚兰醇、β-谷甾醇等。天麻性平,味甘,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等功效。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经典名方、现代医家相关天麻用量及配伍,探究天麻在不同剂量发挥不同功效侧重下的量效关系,以期为临床应用及科研研究提供借鉴。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代医家常用天麻配伍不同中药治疗眩晕、头痛及风湿痹痛、肢体麻木不仁等。不同朝代剂量换算不同,如宋金元时期一两约41.4 g,明代一两约37 g、一钱约3.7 g,清代一钱约3.7 g[1]。如半夏白术天麻汤(清《医学心悟》),天麻(一钱约3.7 g)配伍半夏,治疗痰饮上逆的眩晕头痛;大川芎丸(金《宜明论方》),天麻(四两约165.6 g,每服用量约0.85 g)配伍川芎,治疗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及风湿痹痛、肢体麻木不仁;圣饼子(明《普济方》),天麻(一两约37 g),配伍川芎、白芷,治疗风寒头痛、寒湿头痛、痰厥头痛、肝寒头痛、气郁头痛、血瘀头痛、血虚头痛;八生散(明《证治要诀类方》),天麻(五钱约18.5 g)配伍天南星,治疗痰厥头痛。

2 名老中医天麻用量及配伍经验

颜正华教授常用自创处方潜降汤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眩晕,眩晕较重者加天麻、钩藤,天麻为6~10 g,多为10 g[2]。配伍石决明、生牡蛎等治疗胸痹,天麻多为10 g[3]。配伍半夏治疗痞满伴头晕目眩,天麻为10 g[4]。

朱良春教授自创全蝎河车散加减(炙全蝎15 g,紫河车30 g,钩藤12 g,天麻10 g)治疗顽固性头痛,方中天麻祛风止痛,用量为10~15 g,多为10 g[5]。配伍僵蚕、地龙等治疗帕金森氏病证、癫痫,多为10 g[6]。配伍生龙骨、生牡蛎、钩藤等可平肝熄风治疗高血压病,用量为10~15 g[7]。

李振华教授认为眩晕病因多为“痰”“风”“虚”所致,常配伍知母、栀子、菊花,遵循“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思想治疗眩晕,天麻多用10 g[8]。此外,配伍菊花、夏枯草、决明子等治疗中风后遗症,用量为9~15 g,多为10 g[9]。配伍桃仁、红花、郁金等治疗脑震荡后遗症,多用10 g[10]。李老治疗内外伤多种证型的头痛,均合用天麻熄风通络,多为10 g[11-12]。

张学文教授常用天麻配伍钩藤、僵蚕、蝉蜕等治疗眩晕,诸药均有清肝熄风定眩之功,用量为10~12 g,多为12 g[13]。配伍菊花治疗脑梗死,多用10 g[14]。配伍独活、桑寄生等治疗痹症,用量多为10 g[15]。

熊继柏教授运用天麻配伍虫类药物治疗头痛、抽动类病证,用量为10~30 g,多为20 g[16-17]。配合虫类药物和补益肝肾药治疗痿证,天麻多为10 g[18]。配伍钩藤、石菖蒲、石决明等治疗眩晕,用量一般在10~30 g,多为30 g[17,19]。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仝小林教授常用降压靶药:天麻、牛膝、茺蔚子、桑叶治疗代谢性高血压,天麻作为平肝降压之靶药,多为15 g[20]。常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治疗癫痫,加天麻、半夏一化痰、一熄风,天麻多为15 g[21]。运用四逆散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难治性聚证,天麻为15~30 g[22]。

王平教授以补肾化痰益智为基本治法治疗健忘,天麻多为15 g[23]。常用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头痛,天麻多为15 g[24]。常用补肾化痰法治疗各种老年疑难杂症,天麻用量10~15 g,多为10 g[25]。

黄煌教授运用经验方止痉散治疗面部痉挛,天麻平肝止痉,亦具有良好的改善头面血液供应、缓解挛痉的作用,用量1~10 g[26]。

4 现代医家天麻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川芎 治疗风寒、寒湿、痰厥、肝寒、气郁、血瘀、血虚头痛,川芎助天麻增强祛风止痛之功,其性辛散可助天麻走肌表巅顶,而天麻镇潜之性又可制川芎辛温走窜,天麻得川芎则祛风止痛之功力胜[27]。自拟川芎止痛汤治疗血管性头痛,川芎用量15~30 g,多为30 g,天麻多为20 g[28]。

4.2 配伍半夏 治疗风痰上蒙清窍所致高血压[29],天麻用量10 g,半夏用量9 g。常用泽泻汤治疗眩晕,配天麻熄风镇眩,天麻多为15 g[30]。治疗眩晕、胸痹、不寐等病[31],天麻用量12~15 g,多为15 g,半夏多为12 g。

4.3 配伍钩藤 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引起的高血压病、脑梗死、头痛、眩晕、耳鸣、抑郁症、失眠症、帕金森病等[32],天麻、钩藤均可平肝潜阳祛风,天麻用量10~18 g,多为15 g,钩藤用量15~20 g,多为15 g。路志正[33]针对“热、痰、风”三因治疗高血压,常用天麻配伍钩藤,天麻用量为10 g,钩藤15 g。认为高血压治宜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眩为大法,方中首选天麻、钩藤、夏枯草,天麻用量3 g,钩藤9 g[32]。

4.4 配伍菊花 治疗糖尿病肾病[34]视物模糊,头胀痛,失眠等症状,天麻用量10 g,菊花10 g。防治中风复发及智能损伤,天麻用量6~45 g,多为6 g,菊花用量10~45 g,多为30 g[35]。

4.5 配伍虫类药 治疗肝风内动引起的心律失常,配伍可平肝熄风、搜风通络,其中天麻用量12 g,全蝎15 g,蝉蜕9 g,地龙15 g,僵蚕9 g[36]。治疗癫痫[37],天麻用量10 g,全蝎5 g,麸炒白僵蚕10 g,蝉蜕10 g。

5 小结

通过总结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天麻及其用量经验,得出临床用量多为0.85~4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选择天麻最佳用量与配伍。天麻平抑肝阳,可配伍半夏、白术、茯苓、钩藤、虫类药物、川芎、石决明、石菖蒲、菊花、夏枯草、决明子、白芷等,治疗神经系统(如癫痫、头痛、眩晕、脑梗死、失眠、抑郁、帕金森、健忘、脑胶质瘤、脑震荡后遗症、中风、运动神经元病、面部痉挛、抽动类病证)、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肾病),用量多为0.85~45 g;平肝熄风通络,可配伍半夏、钩藤、牛膝、虫类药物、生龙骨、石决明、生牡蛎、独活、桑寄生等,治疗循环系统(如高血压、心律失常、胸痹、聚证)、运动系统(痹症、痿证),用量多为3~30 g。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天麻具有镇静催眠、镇痛、抗眩晕、抗衰老、抑菌、抗免疫、抗炎及保护神经细胞等药理作用;临床运用天麻较安全,但应注意天麻不能与御风草根同时使用,否则可能会引起肠结证。且天麻不适用于津液衰少,血虚、阴虚等患者。

猜你喜欢
钩藤川芎天麻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华钩藤研究综述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RP-HPLC法同时测定7个产地天麻中5种成分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