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成人医院医务人员对开展临床研究的对比调查

2020-02-14 03:12韩江陈涵周为民郭爱华马蓓颖胡亚滨童世庐刘世建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医学因素

韩江,陈涵,周为民,郭爱华,马蓓颖,胡亚滨,童世庐,刘世建

调查与研究

儿童和成人医院医务人员对开展临床研究的对比调查

韩江,陈涵,周为民,郭爱华,马蓓颖,胡亚滨,童世庐,刘世建

200025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韩江、陈涵、刘世建);20190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医务科(韩江、周为民);20012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郭爱华、马蓓颖、胡亚滨、童世庐、刘世建)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模式逐步转变,医院早已不是简单的治疗疾病的机构和场所,同时肩负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大责任。科技创新主导了医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医学研究是促进医务人员与学科最前沿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1]。在推进医院创建国际化品牌和构建学院型医院的整体发展目标中,科技创新尤为重要[2]。三级医疗机构里的医务人员已成为临床研究的主力军,了解他们从事临床研究的动机以及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可以更好提供支持服务,从而有效地激励科研活动的开展。

医院各临床及医技科室管理机构差异、学科类别差异、科研人员自身水平差异等因素都会对科研过程造成影响。为了更加全面了解医务人员当前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各种因素对于临床科研工作所带来的影响,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因此,针对儿童和成人医院的医务人员科研意识的调查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对上海市两家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了科研工作“知、信、行”调查分析,期望对提高现代医院科研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成人和儿童医院分别随机抽取一所三级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简称儿中心)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简称九院)],以其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包括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科研专职人员和行政人员。

1.2 调查方法

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有效调查问卷,按照各科室人数比例进行发放。及时核对调查结果,由调查员及时更正错误和遗漏。共发放问卷 416 份,回收问卷 390 份,有效问卷 384 份,问卷回收率为 92.3%。

1.3 主要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内容包含下列三方面:①基本情况:包括医务人员的性别、年龄、科室、人员类型、最高学历、职称情况。②科研项目实施情况:包括是否参与过临床研究及参与类型、参与临床研究的动因。③获取临床研究相关信息的来源、开展临床研究所产生的顾虑、阻碍和期待获得的帮助。

1.4 统计学分析

调查问卷经汇总、核查后使用 Epidata 3.1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建立数据库。运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百分比使用卡方检验,采用 logistic 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医院分组为因变量,校正两个医院之间的人口学差异[3],< 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 384 份问卷调查数据,医务人员男女比例儿中心为 1:3.76,九院为:0.98:1,儿童医院女性占比更高;科室分布中儿中心内科医生比例更高;儿中心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 55%,九院占总人数的 70.2%;副高及正高职称人数儿中心占比 20.2%,九院占比 12.1%(表 1)。

2.2 开展临床研究态度的调查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大部分医务人员都认为有必要开展临床研究(儿中心 94.9% vs 九院 96.3%),但组织参加过临床研究的比例较低(31.9% vs 47.2%)。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见表 2,是否组织或参加过临床试验在两个医院间存在差异,儿中心临床试验明显少于九院。

2.3 开展临床研究关注的因素及感兴趣的领域

开展临床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提升临床水平、发表学术论文和为医学发展做贡献,但是儿童和成人医院两者存在差异;多数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研究主要关注的方面为:是否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以及研究结果是否能发表;开展研究的主要兴趣领域,儿童医院医务人员更关注疾病治疗和预后,成人医院医务人员关注疾病治疗和诊断,两者在疾病预后和预防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表 3。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见表 4,两个医院开展临床研究价值(医学发展做贡献和提高声誉并获取酬劳)和关注因素(工作量、研究结果的发表和收入变化、疾病的预后和预防等方面)在两个医院间存在差异。

表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布

表 2 两个医院临床研究意愿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注:以九院为参照,*< 0.05;模型 1:单因素模型,自变量仅为医院分组变量;模型 2:多因素模型,控制年龄和性别变量;模型 3:多因素模型,控制年龄、性别、科室、人员类型、职称和学历等因素。

2.4 开展临床研究的顾虑

经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研究的主要顾虑集中在开展临床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儿中心和九院的占比分别为 82.6% 和 73.2%,2= 4.39,= 0.036;组织难度大,儿中心和九院的占比分别为 72.5% 和 54.5%,2= 12.02,= 0.001;实施过程繁琐,儿中心和九院的占比分别为 75.4% 和 60.6%,2= 8.61,= 0.003;易导致医患纠纷,儿中心和九院的占比分别为 38.4% 和 34.1%,2= 0.70,= 0.403;其他方面,儿中心和九院的占比分别为 4.3% 和 0.4%,2= 32.40,< 0.01。这几方面在儿童和成人医院差别明显,在儿童医院实施难度更大,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见表5,相对于成人医院,儿童医院在组织难度和实施过程方面顾虑更大,在两个医院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对于临床研究的认知度

在本研究中,经调查的医务人员普遍认为临床研究具有必要性,大部分的调查人员都表示有兴趣参与临床研究,与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相跟随的是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标准化,都需要临床医务人员作为主体去研究和发现。开展临床研究的必要性目前在医务人员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知。

表 3 开展临床研究的价值、关注因素和感兴趣的领域

表 4 两个医院开展临床研究价值、关注因素和感兴趣领域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注:以九院为参照,*< 0.05,**< 0.01,***< 0.001;模型 1:单因素模型,自变量仅为医院分组变量;模型 2:多因素模型,控制年龄和性别变量;模型 3:多因素模型,控制年龄、性别、科室、人员类型、职称和学历等因素。

表 5 关于开展临床研究的顾虑,两家医院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结果

注:以九院为参照,*< 0.05,**< 0.01,***< 0.001;模型 1:单因素模型,自变量仅为医院分组变量;模型 2:多因素模型,控制年龄和性别变量;模型 3:多因素模型,控制年龄、性别、科室、人员类型、职称和学历等因素。

3.2 医务人员对于临床研究的驱动力和行动力

提升临床研究水平是驱使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研究的重要动机,推动医务人员有兴趣开展临床科研[4]。研究科研行为的前提要先明白医务人员参与科研行为的动机。

本研究中对 384 名医务人员的科研动机进行调查分析,多数人从事科研活动的动机在于发表论文、提高临床水平以及为医学发展做贡献。科技论文发表的质量,可以反映出医院科研能力的强弱,也是衡量投入与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5]。医院中多数医务人员的任务毕竟不仅仅只有科研,尤其在大医院医务人员每天要完成的医疗工作已经相当繁重,导致进行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但是很多医院为了提高其知名度、声誉等,从科研方面对医务人员提出了硬性要求,如将获奖课题数、发表论文数、获奖等与薪水福利挂钩[6]。在医院内部各种考核指标的压力下,在不久的将来,参与临床研究的医务人员势必越来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儿科医生可能工作繁忙,对于工作量是否增加更加敏感,对于结果发表更在意,但是对收入相对没有成人医院在乎,对于医学贡献和提高声誉并获取酬劳,均存在明显差异,可能样本量偏小(32/138 vs 4/246),造成 OR 值偏大。因而以“发表文章”为目的的科研活动会使医务人员在临床研究中产生功利化行为,而“提高临床水平和为医学发展做贡献”则是科研动机的一种超越提升,是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中的“自我超越需求”。

3.3 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过程繁琐是影响医务人员从事临床研究的主要因素

大型医院的医务人员,因为日常工作的负担普遍较重,往往无法全身心投入到临床研究当中,而要想把研究工作做好,势必要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尤其是我国儿科医生缺乏,儿童专科医院在开展临床研究方面,相对于成人医院难度更大,面临的顾虑更多。如何平衡这一矛盾也成为提高现代医院临床研究水平面临的挑战之一。医学科技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依赖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劳动,这是科研成败的关键[7]。临床研究是人类对医学领域的一种探讨式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给研究者搭建一个平台,提供进行研究所需要的帮助,比如针对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研究的培训,针对研究设计及样本量估算提供指导方法,为已开展研究的人员提供时间以及经费方面的支持,只有得到物质和时间方面的保障,才能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开展有价值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4 对策及建议

4.1 树立科研意识

医院科研水平的发展依托于医务人员较高的科研认知及科研素养[8]。医务工作者要在日常工作中树立科研意识,强化业务能力,提升科研水平。以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方法化压力为动力,积极处理好工作和科研之间的矛盾,力争形成工作和科研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局面[9]。

4.2 制定并组织实施临床研究培训计划

医院从医务人员出发,应努力为他们创造进行科研的条件,在院内可举办相关的临床研究培训,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可使医务人员尽快熟悉临床研究,借鉴好的研究经验,提升工作效率。定期聘请高水平专家对医务人员进行讲座或学术指导[10]。从事临床研究人员应该主动向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研究人员取经,吸取有用的经验并用于自身的工作当中。有条件时引进专职科研人才,不仅可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和科研压力,还可以提升科研能力,增加科研产出,提高科研效率[11]。

4.3 转变科研考核模式,提高医学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现今推行的科研考核模式是“点对点”的评价方式,根据科研的开端和结果收集的资料对一个科研项目进行评价。为了有效地实现规范管理目标,各级医院必须要依照自身实际情况以及课题研究方向制定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流程[12]。要建立一种跟踪式的科研管理体系,即从科研立项开始,对经费的使用、项目的推进、成果的取得、成果的转化等进行全程监督管理[13],进一步提升科研绩效评估的科学性。

[1] Zhou LM, Xu H, Fan J, et al.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of medicines in general hospitals. Med Soc, 2011, 24(3):38-39, 55. (in Chinese)

周凌明, 徐幻, 范靖, 等. 大型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科研动机探讨. 医学与社会, 2011, 24(3):38-39, 55.

[2] Li H, Liu CJ, Li ZP, et al. Thoughts on networ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Chin J Med Sci Res Manag, 2006, 19(2):113-114. (in Chinese)

李晖, 刘成娟, 李自普, 等. 网络信息化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思考.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6, 19(2):113-114.

[3] Gu HQ, Li W, Wang Y. Standard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Rate” in epidemiology study:methodology and SAS macro code. 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14, 18(6):557-560. (in Chinese)

谷鸿秋, 李卫, 王杨. 流行病学研究中“率”的标化和“率”的校正:方法探讨及SAS 宏实现.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18(6):557-560.

[4] Qi AW. Analysis of present condi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hospital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Med Innovation China, 2010, 7(2):150-151. (in Chinese)

岂艾芜. 浅谈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2):150-151.

[5] Ji JW, Zheng KL, Ge HQ, et al. Path exploration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in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under new medical reform. Chin Hosp Manag, 2010, 30(9):34-35. (in Chinese)

吉建伟, 郑孔林, 葛焕青, 等. 综合性医院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的路径探索. 中国医院管理, 2010, 30(9):34-35.

[6] Luo B. How to do a good job in hospital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hina Health Month (Acad Version), 2010. (in Chinese)

罗冰. 如何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及其开发利用.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2010.

[7] Huang JY, Guo YP, Gao W.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J Mathematical Med, 2005,

18(4):304-306. (in Chinese)

黄建英, 郭雅萍, 高卫. 医学科研绩效评估系统研究.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5, 18(4):304-306.

[8] Zhu XR, Zhang WM, Lu YM. Investigation on scientific research cognition and quality of medical staff. J Mod Med Health, 2015, 31(23):3565-3568. (in Chinese)

朱晓荣, 张维敏, 陆元梅. 医务人员科研认知与科研素养调查. 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1(23):3565-3568.

[9] Zhang H. 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promote hospita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roc Clin Med, 2008:954-956. (in Chinese)

张华. 加强科研管理促进医院学科建设.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8:954-956.

[10] Li P, Wang D, Wei WW.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personnel in a military hospital. People's Milit Surgeon, 2010, 53(2):90-91. (in Chinese)

李平, 王东, 魏雯雯. 某军队医院医学人才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人民军医, 2010, 53(2):90-91.

[11] Liu Y, Li D. Research on assista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Chin Health Serv Manag, 2015, 32(3):228-229, 236. (in Chinese)

刘瑛, 李丹. 聘用科研助理对提升新建省级三甲医院科研水平的探索与实证.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5, 32(3):228-229, 236.

[12] Dai RX. Discussion of hospital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pub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pers. Mod Hosp Manag, 2018, 16(2):78-80. (in Chinese)

戴若玺. 基于科技论文发表情况探讨医院科研管理制度. 现代医院管理, 2018, 16(2):78-80.

[13] Marziale MH, Mendes IA. Investments in health research:terms of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Brazil. Rev Lat Am Enfermagem, 2006, 14(2):151-152, 149-150, 153-1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2637);上海市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项目(TM201720)

刘世建,Email:liushijian@scmc.com.cn

2019-07-18

10.3969/j.issn.1673-713X.2020.01.016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医学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