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丽教授从“毒损脑络-枢机-筋脉”论治帕金森病思路探讨

2020-02-14 01:22朱思佳王亚丽李智山冯其美
吉林中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脑络枢机筋脉

朱思佳,王亚丽,李智山,冯其美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属中医“颤病”范畴,中医论述其病变部位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密切相关,属本虚标实之变,其病机可归结于风、火、痰、瘀四端,或单因致病,或相兼为病,以致筋脉失养,肢体拘急颤动。王亚丽教授[1-2]提出帕金森病的病位在脑,其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风内动为标,随病情进展,机体逐渐呈现“肾虚毒损”的病理状态。笔者认为,颤病病位可分为病机之病位及病态之病位,前者在脑,为疾病产生之原因所存;后者在筋脉,为疾病发生之表现所在。而中晚期帕金森患者肝肾亏虚,髓海失充,脑髓空虚,邪毒内生,虚实交杂为患,毒邪渐侵及肢体筋脉,导致头摇肢颤难以自持。其中,邪毒内生,上达脑窍,内损枢机,外袭筋脉,且邪毒内损始终贯穿疾病发展、演变过程,是中晚期帕金森病发展变化的重要环节。

1 帕金森病与毒邪

1.1 中医学对于毒的诠释 《内经》中最早提出了“毒”的义释。《素问·刺法论》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素问·生气通天论》谓:“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疴毒,弗之能害。”提出“疫毒”“大风疴毒”,皆指自然界峻烈的致病因素,相似于现代医学的细菌、病毒、原虫及其他致病因素等。而中医学中“毒”之意义更具宽泛性,《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金匮要略心典》云:“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可见古代医家对毒的解释分为邪盛成毒与邪蕴成毒。张学文教授提出六淫邪盛化火即可成毒[3],王永炎院士认为邪气亢盛,败坏形体即转化为毒[4],均是现代医家对于毒学理论的进一步认知与发展。

“毒”从病因学上可分为外毒与内毒,前者来源于体外,为可兼杂六淫侵袭的一类致病因素,后者是脏腑功能减退或障碍引起机体代谢紊乱或乖戾失常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的致病因素或病理变化[5]。吴深涛教授[6]在内毒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附生之毒与本原之毒理论,附生之毒即经典毒邪理论,认为此类毒邪多指从化于痰、湿、瘀、火等邪气的邪毒;而本原之毒列为与瘀血、痰浊相并列的病理产物,并指出其成毒原于瘀浊,即由浊致毒,且本原之毒亦可与湿、火、痰、瘀相兼为患,致使疾病进一步发展变化。

1.2 帕金森病与毒的关系 王亚丽教授指出肾虚髓空,邪毒内损是帕金森病的演变结果,而痰浊内生、瘀血内停是帕金森病进展演化的中间环节,久则痰瘀互结,蕴结成毒,败伤脑髓[7]。由此可见,帕金森病与内毒关系密切。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内毒的产生来源可分为3类[8],一是指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例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炎症的主要参与者,其异常活化产生多种炎症因子(代谢废物)从而引发神经炎性反应,诱导神经元变性和死亡,导致疾病发生[9-10];二是指那些本为人体正常所需的生理物质,由于代谢障碍超出其生理需要量也可转化为致病物质形成毒,研究表明[11],活性氧(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等)在脑组织中的过量产生,导致一系列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帕金森病,且近年研究与帕金森病相关的铁死亡[12],以铁离子相关蛋白为中心的铁代谢异常,导致患者体内铁离子水平过高,亦是帕金森病的可能发病机制之一;三是指本为生理性物质由于改变了它所应存在的部位,亦成为一种毒,目前此种内毒成因在帕金森病尚未有相关发现,但近年来帕金森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或可成为突破点之一。

痰、瘀是帕金森病的关键病理因素,蕴结日久,痰为顽痰,瘀成死血,分别转化为痰毒、瘀毒,胶结为患,不仅使肢体颤动加剧,难以向愈,而且可使病情进展而伴生他症,出现神情呆板、表情淡漠、言蹇善忘、头晕沉重等表现,痰毒、瘀毒附生于病理因素痰、瘀所在,为附生之毒;而吴深涛教授提出脏腑失和酿内毒,为本原之毒,其病因外责之当今食居易涩气瘀浊,内责之脾虚气不散精,浊气内生,日久则易秽腐生毒。

2 毒损脑络-枢机-筋脉

2.1 毒损脑络 “毒损脑络”理论与帕金森病病机变化具有高度契合性,二者同是因虚致痰,因虚致瘀,痰瘀互结,日久腐化成浊毒,损伤脑络,引发脑病。此外,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区的路易小体(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也具有损伤脑髓的特点,属于内生浊毒范畴。

毒邪既成,损伤脑络,进而弥漫于络脉,损伤络脉。络脉是沟通上下内外、畅流气血、运毒排毒的通道和载体。常富业等[13]指出,毒损络脉是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病情骤然发生变化的结点,也是病情突然加重的转折点,并提出“毒损络脉”的三层内涵,一是邪气成毒化,指出邪气向毒邪的转化是一个蓄积的过程;二是成毒损伤化,指出邪损与毒损的区别除了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外,最重要的区别是毒损多具有形质受损的特点;三是毒损的重要环节是毒损络脉,络脉是毒损最重要的靶向途径之一,是疾病变化的关键点。

毒损脑络是毒损机体的初始环节,浊毒停滞于脑髓,清气不能上达,或上达而无可容之所,同时浊毒侵袭腐蚀脑络,气血灌溉通路受到破坏,则导致神机失用,患者可有头摇肢颤、反应迟钝、健忘淡漠表现;而随浊毒损害的继续深入,络脉进而受损,毒性蓄积至一定程度,则会出现肢体颤动程度陡然加重,同时肢体关节僵硬、沉重,屈伸受阻,活动受限,病情加重难以缓解。从毒损脑络至毒损络脉是病情深入的表现,但二者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存在,在毒损脑络阶段,已有络脉受损之迹象,随着病情进展,毒邪侵袭重点逐渐发生变化,毒邪扩散蔓延,毒邪靶点扩散增大,从脑络转向了络脉,并当络脉毒性蓄积至极点时,引起病情的骤然恶化,出现一系列症状的加重,但此刻的毒损脑络机制仍持续存在,只是从毒损初期的主要病机转为毒损后期的次要病机。

2.2 毒损枢机 《说文》:“枢,户枢也。”意为门的转轴,是便于门窗转动开阖的装置。而中医理论的“枢”,正如《素问·阴阳离合篇第六》所云:“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枢为表里阴阳之枢纽,开阖枢即气机升降出入之“门户”[14]。正如王冰所云:“开者,所以司动静之机;阖者,所以执禁固之权;枢者,所以主转动之微,由斯殊气之用,故此三变之也”。帕金森病与肝、肾、脾三脏密切相关,三脏属三阴。脾属太阴,主运化,主动而用阳,需时刻运化水谷精微以输布全身,以支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肝属厥阴,主藏血,主静而用阴,肝脏需得肝血濡养,保持肝体柔和,以防止肝阳升发太过;肾属少阴,为一身阴阳之枢纽,其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枢机不利,则病由此发。

帕金森病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根本,虚者毒邪更易乘之,故毒邪易留滞、损伤肝肾脏器及其经络,足少阴肾经受损,如转枢不利,则阴阳失和,肾精不藏,使肾阴愈虚,髓海愈空,则健忘、痴呆、淡漠等表现愈加严重。足厥阴肝经受损,闭藏失司,不能化生少阳,枢转阳气,厥阴不藏而阳无以制,肝阳亢逆,化风而动,本应以静为用,然现阖开生乱,动象丛生,则头摇肢颤。毒损枢机,致使枢机不利,开阖失司,动静失调,则机体气血阴阳失和,兼夹痰瘀毒邪共犯机体,直接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

2.3 毒损筋脉 中医认为,经脉连属于肢体外周的筋膜(肌腱、韧带)、肌肉体系,具有联络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类经》云:“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虽经筋所盛之处,则唯四肢溪谷之间为最,以筋会于节也……此经脉经筋所以异也。”文中更是将经脉与经筋在机体分布上加以区别。刘农虞教授[15]认为筋强调分布联络,具有刚强活力之性,并将与营血相关,具有输送气血、传递信息功能的脉络系统(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等)与和卫气相关,具有主管运动、保卫机体作用的筋皮系统(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共同组成“筋脉系统”。

肝主筋,因此所谓筋病,如痫病、颤病、痿病之类,或失却柔顺、拘急痉挛或痿软无力等症,多责之于肝。疾病早期,病情轻微,病势尚浅,虽见肝肾亏虚,毒邪未成,然或可见肢体不自主振振而动,则属肝风内动,治以平肝熄风,补益肝肾,多可缓解此时期的颤摇症状,甚至某些患者肢体震颤症状可完全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随病程的延长,病情随之加重,病势逐渐深入,进入疾病的中晚期,此时痰瘀毒邪已逐步形成,流窜于筋脉,此时肢体颤动之原因不仅与肝风内动相关,更是与痰瘀浊毒滞留不去密切相关。痰瘀浊毒相兼为患,留滞筋脉,具有多种特征,一是广泛性:筋脉存在于全身,上至头面,下至膝足,毒邪流注,攻诘全身筋脉,不拘于某处,攻其上,则可见头摇不止,舌体吐弄,攻其下,则双股振振,自觉沉重僵硬;二是滞留性:痰瘀毒邪滞留筋脉,如水中淤泥留积于河道,阻碍气血通行,而致筋脉挛急,而化痰祛瘀之常法难以祛除,常需疏筋脉,解浊毒,且化痰祛瘀兼顾,若不得其法早日除之,则毒邪滞留日久,浸淫愈深,病情愈重,则羁留愈甚,更加难以祛除;三是内趋性:痰瘀浊毒向外浸淫筋脉,向内则损伤脏腑,尤其肾、肝、脾脏,毒损及肾,先天之源受损,不能主骨生髓,则髓海失充,浊气上侵;毒损及肝,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毒邪侵袭易亢逆化风,筋脉挛急;毒损及脾,后天生化之源受损,气血难以化生,清气不能升达于脑,则脑髓失养,筋脉失健。

痰瘀浊毒侵及脑络,并逐渐深入络脉,流走全身,枢机不利,开阖无权,肝脾肾三脏受损,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深入,毒邪可渗透于筋脉,阻断气血精微传输通道,筋失濡养,脉失通畅,筋脉挛急,则肢体颤动不居,病至后期,毒邪愈发深入,肢体颤动症状愈加严重,甚或筋脉长期拘挛不舒,可见颜面部呆板、四肢僵硬、活动迟缓、步态异常等表现,从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3 疏筋解毒法治疗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并随病情进展逐渐产生毒损脑络-枢机-筋脉,常用治法(镇肝熄风、清热化痰、填精补髓、补肾助阳等)难以直达病所,缓解症状。王亚丽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总结,提出疏筋解毒法,用于肾虚毒损型帕金森病的治疗,临床疗效甚笃。疏筋在于疏通气血,灌溉全身,荣养筋脉,肢体得舒。治疗上以养肝血、滋肝阴、柔肝体为法疏通、濡养筋脉,临床上多用白芍、僵蚕、生地黄、郁金等柔肝养血,疏筋养筋。解毒之法目的亦为疏筋止颤,其重点在于祛痰逐瘀化浊,痰瘀邪毒胶着体内络脉,顽痰死血浊毒留滞经脉,需巧用药物配伍,攻守兼备,补泻共用方可见效。临床上常用丹参、赤芍、川芎等药物活血化瘀,石菖蒲、远志等药物化痰醒脑开窍,并且在使用活血化痰药物的同时,多辅以虫类药物,如全蝎、地龙、水蛭等,可加强祛痰逐瘀之功效,化解痰瘀顽固胶着之性,三类药物合用,共解痰瘀浊毒。

此外,肾阴亏虚为帕金森病的始动因素,肾虚则精亏,精亏则脑髓空,脑髓空、气血凝则邪毒生,邪毒侵则颤不居、变证生,因此,补肾填精应贯穿治疗疾病始终,临床中多应用龟甲、熟地黄、枸杞子、五味子等补肾填精益髓。王亚丽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疏筋解毒为治则,总结出疏筋解毒方。全方由龟甲、鹿角胶、水蛭、白芍、僵蚕、丹参等药物组成,方中以龟甲、鹿角胶血肉有情之品为君,填精补肾益髓,滋阴熄风止颤,水蛭、僵蚕为臣,破血逐瘀、搜剔 顽毒、熄风止痉,佐以丹参活血、白芍柔肝,诸药配伍,共奏补肾活血、化痰疏毒之效[16]。

现代药理表明,龟甲可通过提高P D模型大鼠中BMP4的表达,从而发挥其调控神经元的功能和营养神经的作用[17],鹿角胶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达到脑保护的目的[18],水蛭、僵蚕均具有抗凝、抗血栓作用,而水蛭对神经元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僵蚕则具有抗惊厥、镇静催眠作用[19-20],丹参中含有原儿茶醛,可以抵抗SHSY5Y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显示出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而芍药苷通过Bcl-2/Bax信号通路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产生神经保护作用[21]。而且组方研究中表明[22-23],该组方可通过提高 PD大鼠中脑 Bcl-2mRNA分布及表达,达到脑保护的作用,并且可使PD大鼠 中脑多巴胺有效浓度升高,从而改善帕金森症状。

4 小结

帕金森病是好发于中老年的慢性神经系统 疾病,其病机以肝肾 阴虚为本,肝风内动为标,并随病情变化逐渐演变为肾虚髓空,毒邪内损。王亚丽教授从毒损脑络、毒损枢机、毒损筋脉3个方面阐明痰瘀浊毒从不同层次对机体的损害,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提出运用疏筋解毒方补肾活血、化痰疏毒,为改善中晚期帕金森患者的症状提供可靠有力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脑络枢机筋脉
从久病入络探讨慢性头痛的病因病机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五谈肝与咳、喘、哮
——肝与枢机密切相关对肺之影响*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知足常乐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脑络欣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一统天下(龙首)
益气脑络通汤治疗脑栓塞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