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关系

2020-02-14 01:22樊俐慧朱向东徐坤元邵蒙苏
吉林中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紫苏叶行气枳壳

樊俐慧,朱向东*,徐坤元,邵蒙苏

(1.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000;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3.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主要含挥发油、紫苏醛、左旋柠檬烯及少量a-蒎烯等[1]。紫苏叶味辛,性温,无毒,归肺、脾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和胃的功效。本文通过对经典名方及古今医家临证经验的整理,探讨紫苏叶的临床用量范围,常用配伍和量效关系,以期为紫苏叶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利的借鉴。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代医家常用紫苏叶配伍不同中药治疗表证、脾胃病、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如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苏饮,紫苏叶(三分约1.242 g)发散风寒,宣肺止咳,行气宽胸;配伍葛根,以奏行气解表,宣肺理气之功,治疗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紫苏叶(一两约41.4 g,每服约0.55 g)解表散寒,行气宽中;配伍藿香,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明·《医学纲目》正气天香散(上为细末,水调服,每次服五、六钱),紫苏叶(一两约37 g,每服约0.69 g)疏散肝郁,色紫兼入血分,能调理经血,佐以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二药配伍后紫苏叶可助香附理血分之气,主治妇人诸气作痛,或上冲心胸,或攻筑胁肋,腹中结块,发渴刺痛,月水不调,或眩晕呕吐,往来寒热;东汉·《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紫苏叶(二两约27.6 g)芳香行气,理肺疏肝,以宣通郁气;配伍厚朴,以助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清·《重订通俗伤寒论》香苏葱豉汤,紫苏叶(一钱半至三钱约5.63~11.25 g)为血中气药,善解血郁,具有理气和营、行气宽中之效,佐以陈皮既能疏郁达表,又能理气发汗,治疗妊娠伤寒。

2 名老中医紫苏叶用量及配伍经验

颜正华教授在治疗风寒袭肺型咳嗽时,采用升降并顾,宣肃并行,沉浮并用之法,方中紫苏叶10 g以解表散寒,配伍荆芥9 g增强祛风解表之效[2];认为慢性胃炎的病理特点是“因滞而病”,治疗时“通滞”是核心大法,曾用紫苏叶5 g行气宽中,配伍陈皮10 g以增强行气通滞之效[3]。路志正教授治疗气壅痰热型胎漏,紫苏叶6 g行气宽中,枳实12 g以理气畅中,二药合用疏利气机之效显著[4];治疗湿阻气机型心悸,病机为湿邪侵犯心脉,阻滞气机,治疗上常以宣化湿热、调理气机为主,常用10 g紫苏叶宣通气机,配伍5 g黄连清心经之火,两药参合而用,辛开苦降,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共奏清化湿热,调畅气机之效[5]。李振华教授认为脾胃湿热型泄泻,为内伤脾胃湿热证,方中用紫苏叶配伍枳壳,增强行气之力,气行以推动湿热之邪从下而出,使热清泻止,紫苏叶、枳壳各10 g[6]。周岱翰教授认为气虚感冒患者多属正气素虚,卫外不固,感受外邪,邪从热化,常用紫苏叶10 g益气解表,配伍葛根20 g解肌升阳,二药配伍轻扬升散,增强解表之力[7]。邹德琛教授认为表证汗出咳喘,多由风邪外袭内迫于肺,以致肺气不利而作喘,常用紫苏叶15 g,荆芥10 g,以解表散风,宣肺散邪,二药相伍宣散外邪,而平喘咳[8]。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仝小林教授认为痰热互结型痞满,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水热互结,中焦失和,治疗以清热化痰,行气除满为主。紫苏叶走上而行气宽胸止呕,合黄连之苦寒,亦为辛开苦降以降上逆之胃气,紫苏叶用量为6 g,黄连9 g[9];认为脾胃阳虚型呕吐乃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治以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紫苏叶能行气宽中,厚朴既能行肠胃气滞,又可燥湿健脾,共奏行气宽中,和胃降逆之效,紫苏叶用量为9 g,厚朴15 g[10]。

张炳厚教授认为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以肝阴虚,肝郁表现为主,治宜养阴柔肝,疏肝和胃。紫苏叶散肝之郁而和胃,半夏理气消胀,和胃降逆,消积散结,合用共行柔肝理气和胃之效,紫苏叶用量为5 g,半夏15 g[11]。

李赛美教授认为甲亢为气滞、痰凝、瘀血壅结颈前,导致颈部肿大,并且脖子大,眼突,均为头面之上,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风邪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头为阳位,风为阳邪”,头面部更容易被风邪侵犯,故临床多用疏风解表之防风、紫苏叶等药,方中紫苏叶疏风行气,防风祛风解表,共奏疏风祛邪之效,紫苏叶用量为15 g,防风10 g居多[12]。

4 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陈皮 治疗胃脘痛,紫苏叶行气宽中,陈皮健脾和胃,调畅中焦气机而使升降有序,共奏理气和中,行气健脾之功,紫苏叶15 g,陈皮10 g[13]。

4.2 配伍枳壳 治疗慢性肾衰竭,紫苏叶行气畅中,枳壳斡旋中焦,行气祛湿,配伍后可宣通气机,使清升浊降,紫苏叶10 g,枳壳15 g[14];治疗子嗽,风寒束肺,入里化热,肺失宣降,兼见胃气失和,紫苏叶行气,和胃宽中,枳壳擅长理气疏肝,二药相伍既宣散外感之邪,又正本清源内伤之病,紫苏叶、枳壳各12 g[15]。

4.3 配伍桔梗 治疗皮肤病(荨麻疹、皮肤瘙痒),紫苏叶色赤气香,通气行血、宣散湿邪,桔梗开宣上焦之气,合用使经脉温通,气行则湿化,紫苏叶15 g,桔梗24 g[16];治疗急性咳嗽,紫苏叶宣肺止咳,桔梗利肺止咳,二药配伍则壅塞顿开,痰豁气顺,咳嗽速平,紫苏叶、桔梗各15 g[17]。

4.4 配伍砂仁 治疗痰热瘀结,气阴耗伤型肺痨,紫苏叶润肺止咳,砂仁温中行气,理气醒脾,合用清肺散结,健脾通络,紫苏叶12 g,砂仁10 g[18]。

4.5 配伍芦根 治疗表证,紫苏叶辛温宣散,芦根之凉可制约辛温药之温性太过,同时又可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止风寒之邪入里化热侵及气分,紫苏叶配伍芦根,于温性药之中加入辛凉药物,寒借温之先导,鼓动阳气以祛邪外出且防凉遏闭邪,温借寒之凉润,以防燥烈伤阴,二药配伍,寒温并用以解表,紫苏叶10 g,芦根20 g[19]。

4.6 配伍黄连 治疗呕吐,紫苏叶辛温芳香,能理气宽中,和胃止呕;黄连清胃热,使气化湿行,两药合用,调理肺胃、清热止呕,紫苏叶15 g,黄连3 g[20]。

4.7 配伍葛根 治疗小儿肺炎,紫苏叶发散表邪,又能宣肺止咳,行气宽中,葛根解肌表之邪热,宣发肺气,共奏升发清阳而宣通肺气,紫苏叶、葛根各10 g[21]。

5 小结

通过总结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紫苏叶及其用量经验,得出临床汤剂用量多为1.24~27.6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选择紫苏叶最佳用量与配伍。如紫苏叶解表散寒用于治疗咳嗽、感冒等表证时常配伍枳壳、荆芥、白芷、桔梗,用量范围在1.24~15 g;若用于治疗喘证、奔豚气、咳喘、肺痨、嗳气、梅核气等疾病时,紫苏叶行气宽中可配伍陈皮、杏仁、枳实、黄连、黄芪等用量为5~27.6 g;若需发挥其和胃的功效时,紫苏叶可配伍生姜、厚朴、半夏,治疗呕吐、慢性胃炎、胃脘胀痛等,用量常在6~15 g。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紫苏叶具有抗凝血、解热、升血糖、镇静、镇痛、抗动脉粥样硬化、止吐、促消化等药理作用;临床运用紫苏叶虽安全范围较广,汤剂常用剂量下(1.24~27.6 g)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本品忌与鱼、鳖同食,且应注意其不适用人群(凡气弱表虚而无外感风寒者忌用;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服用后会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慎食;虚寒之人不宜服用;本品辛散耗气,不宜久服)。临床使用应根据患者疾病的具体证型、症状,选取最佳剂量及配伍药物,以便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紫苏叶行气枳壳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夏天宜与紫苏常相伴
紫苏叶的营养价值及其产品加工研究进展
孕妇可以用紫苏叶 泡脚吗?
清江枳壳高产栽培技术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
治副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