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天然草地生产现状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2020-02-14 22:23张云霞杨浩哲杜红旗朱伟然梁亚爽张国启
家畜生态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豫西灌木草地

郭 孝,李 黎,张云霞,杨浩哲,杜红旗,朱伟然,王 磊,梁亚爽,张国启

(1.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 河南省饲草饲料站,河南 郑州 450008;3.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4. 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5.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6.河南省地图院,河南郑州 450000)

豫西地区是指河南省西部山区以及低山丘陵地区,包括洛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除了南阳盆地),以及郑州、平顶山、许昌和驻马店西部等部分地区。豫西西接关中,东靠黄淮海平原,北临黄河,南接南阳盆地,区位优势明显。豫西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河流众多,生物资源极其丰富[1],也是河南省天然草地主要集中分布地区。河南省天然草地面积为522 400 hm2,豫西山区草地面积为300 200 hm2,占57.47%;河南省天然草地有4类30个型,豫西山区草地有4类11个型;而且豫西地区天然草地大都没有很好利用,处于轻牧或者未利用状态,开发潜力极大。所以,研究豫西地区天然草地的开发利用对于河南省草地的科学利用意义重大。另外,豫西地区地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长江流域,具有这些地区的草地特点,所以研究豫西地区草地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与其接壤的全国其他地区草地的开发和利用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豫西地区的自然特点

豫西地区主要分布于京广线以西地带,分为豫西北山区、豫中西部浅山丘陵区和豫西南山区及丘陵区,国土面积为53 200 km2,绝大部分地区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下,小部分属于由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

豫西地区处于由半干旱区到半湿润区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气候适宜,雨量充沛,由南向北年均温度为10.5~16.7 ℃,年降水量为600~950 mm,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时数为1 285.7~2 292.9 h,全年无霜期201~285 d,适宜南北牧草生长。土壤类型为潮土、褐土、棕壤土,少量为黄棕壤、砂姜黑土、山地灰化棕壤土、山地草甸土[2],土壤质地北部为壤土或者沙壤土,南部为壤土或黏壤土,土层较薄,疏松多孔,肥力中等,水分条件较差,pH为6.5~7.5。地形东低西高,海拔120~2 200 m。

2 豫西地区的草地特点

豫西地区草地资源极其丰富,草地类型多样,利用前景极大。河南省的4个草地类均有,其中暖性灌草丛的面积最大,大约为260 400 hm2,占全省该类面积的67.81%,其次是低地草甸、热性灌草丛。全省山地草甸全部分布于豫西,但是面积很小,只有1 200 hm2。下有11个型,分别为: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具灌木的白羊草,黄背草(Themedajaponica),黄背草、白茅(Imperatacylindrica),具灌木的黄背草,具灌木的荩草(Arthraxonhispidus),具灌木的野古草(Arundinellaanomala)、暖性禾草,具灌木的野青茅(Deyeuxiaarundinacea),具灌木的苔草、暖性禾草,具灌木的白莲蒿,苔草、杂类草。豫西天然草地中被子植物共有159科、1 030个属、3 230个种及变种。其中有900多种为天然草地的建群种、优势种和伴生种,黄背草、白茅、白羊草、扭黄茅(Heteropogoncontortus)、鹅观草(Roegnerianutans)、狗牙根(Cynodondactylon)、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Turcz.)、白莲蒿(Artemisiasacrorum)、鸡眼草(Kummerowiastriata)、荩草(Arthraxonhispidus)、披针叶苔草(Carexlanceolata)为最常见的草种。野生牧草有1 405种,主要饲用植物有340种[3],珍稀植物40科61种,其中2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24种为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省内珍稀植物有9种[4]。该区草地平均草层高度55.99 cm,平均盖度86.73%,平均产草量为3512.68 kg/hm2,草地载畜量为726 520.76羊单位。

2.1 暖性灌草丛

该草丛在豫西地区分布最广,是河南暖性灌草丛最为丰富的地区,有260 400 hm2,占全省该类面积的67.81%,主要分布于豫西山地和低山丘陵地区。该区的灌木主要有荆条(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酸枣(Ziziphusjujubavar.spinosa)、水栒子(Cotoneastermultiflorus)、毛黄栌(Cotinuscoggygriavar.pubescens)、橿子栎(Quercusbaronii)、连翘(Forsythiasuspensa)、沙棘(Hippophaerhamoides)、黄刺玫(RosaxanthinaLindl)、中华绣线菊(Spiraeachinensis)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羊草、黄背草、白莲蒿、白茅、早熟禾(Poaannua)、鸡眼草、荩草、扭黄茅、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披碱草(Elymusdahuricus)、披针叶苔草、京芒草(Achnatherumpekinense)、长芒草(Stipabungeana)、拟金茅(Eulaliopsisbinata)、白花草木樨(Melilotusalbus)、斑茅(Saccharumarundinaceum)、荻(Triarrhenasacchariflora)、狼尾草(Pennisetumalopecuroides)、狗尾草(Setariaviridis)、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小飞蓬(Conyzacanadensis)等;药用植物也很丰富,主要有紫花大叶柴胡(Bupleurumlongiradiatum)、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地黄(Rehmanniaglutinosa)、二色补血草(Limoniumbicolor)、艾(Artemisialavandulaiefolia)、丹参(Salviamiltiorrhiza)、山茱萸、杜仲(Eucommiaulmoides)、牛蒡子、香附子、紫苏(Perillafrutescens)、茜草(Rubiacordifolia)、蒲公英、糙叶败酱(Patriniarupestrissubsp.scabra)、车前(Plantagoasiatica);有毒有害植物主要有毛茛(Ranunculusjaponicus)、狗舌草(Tephroseriskirilowii)、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蒺藜(Tribulusterrester)、苍耳、大蓟(Cirsiumjaponicum)、硬毛棘豆(Oxytropishirta)、曼陀罗(Daturastramonium);退化植物主要有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香青(AnaphalissinicaHance)、大戟(Euphorbiaesula)、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a)、唐松草(Thalictrumaquilegifolium)、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苍耳(Xanthiummongolicum)、翻白草(Potentilladiscolor)。

该区草地平均草层高度57.23 cm,平均盖度86.58%,平均产草量为3 517.43 kg/hm2,草地载畜量为735 632.54羊单位。

2.2 低地草甸

豫西地区低地草甸的面积为37 800 hm2,约占河南省该类面积的一半,主要分布于与东部平原接壤地带、山地和低山丘陵低洼地带。下有2个型,分别为狗牙根、假俭草和莎草、杂类草。该区的灌木主要有黄刺玫(Rosaxanthina)、荆条、酸枣、杭子梢、毛黄栌、连翘、野皂荚(Gleditsiamicrophylla)、陕西荚蒾(Viburnumschensianum)、橿子栎、绒毛胡枝子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羊草、黄背草、披针叶苔草、野古草、北京隐子草、白茅、茅叶荩草(ArthraxonBeauv)、披碱草、知风草、阿尔泰狗哇花、龙牙草、鹅绒藤等;药用植物也很丰富,主要有柴胡、防风、桔梗、茵陈蒿、黄精、地黄、二色补血草、白头翁等;有毒有害植物主要有毛茛、狗舌草(Tephroseriskirilowii)、苦豆子、蒺藜、苍耳等;退化植物主要有委陵菜、唐松草、泽漆(Euphorbiahelioscopia)、白头翁、硬毛棘豆和额河千里光(Senecioargunensis)等。该区草地平均草层高度53.56 cm,平均盖度83.42%,平均产草量为3 327.78 kg/hm2,草地载畜量为693 456.23羊单位。

2.3 热性灌草丛

豫西地区大约有725 hm2的热性灌草丛,主要在丹江口水库的南部以及和南阳盆地接壤一带,基本上呈零星分布,不成规模,其面积只占河南省热性灌草丛面积的1.25%。共有2个型,分别为白茅和具灌木的白茅。植物种类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其中灌木主要是:苏木蓝(Indigoferacarlesii)、杜鹃(Rhododendronsimsii)、酸枣、小果蔷薇、荆条、多花胡枝子(Lespedezafloribunda)、杭子梢、黄刺玫等;草本植物主要为桔草(Cymbopogongoeringii)、白草(Pennisetumcentrasiaticum)、黄背草、狼尾草、狗牙根、芒、龙牙草、青绿苔草、北京隐子草、鹅观草、京芒草、拟金茅、大油芒等;药用植物主要有茵陈蒿、绵枣儿、野菊、牛膝、紫苏、问荆、青葙(Celosiaargentea)、益母草、薄荷(Menthahaplocalyx)、夏至草(Lagopsissupina)、白头翁、香附子、岩败酱、鱼腥草(Houttuyniacordata)等;有毒有害植物主要有:苍耳;退化植物主要有委陵菜、小蓟(Cirsiumsetosum)、小飞蓬、一年蓬(Erigeronannuus)、土荆芥(Chenopodiumambrosioides)、蕨(Pteridiumaquilinum)等。该区草地平均草层高度60.72 cm,平均盖度90.14%,平均产草量为3 418.64 kg/hm2,草地载畜量为744 543.03羊单位。

2.4 山地草甸

分布于豫西三门峡卢氏县,面积仅有1 200 hm2,占全省总草地面积的0.23%,该区的灌木主要有荆条、酸枣、连翘、毛黄栌、橿子栎、黄刺玫、中华绣线菊等;该类草地只有苔草、杂类草1个型。草本植物主要有苔草、披针叶苔草、白羊草、黄背草、白莲蒿、草地早熟禾、荩草、鹅观草、白花草木樨、狗尾草、蒲公英、阿尔泰狗娃花等;药用植物主要有桔梗、茵陈蒿、黄精、地黄、二色补血草、艾、紫花大叶柴胡、防风、丹参、山茱萸、杜仲、牛蒡子、香附子、紫苏、茜草(Rubiacordifolia)、蒲公英、糙叶败酱、车前、苦豆子等;有毒有害植物主要有毛茛、狗舌草、苦豆子、蒺藜、苍耳、大蓟、硬毛棘豆(Oxytropishirta)、曼陀罗(Daturastramonium);退化植物主要有委陵菜、香青、大戟、猪毛蒿、唐松草、白头翁、苍耳、翻白草。该区草地平均草层高度52.45 cm,平均盖度86.78%,平均产草量为3 318.65 kg/hm2,草地载畜量为732 451.23羊单位。

3 豫西地区天然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草地农田化

靠近居民点附近地形平坦,土肥条件好,便于收获和利用的草地逐渐被大量开垦成为农地,从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故面积逐渐减少;靠近居民点的少数草地因利用过度逆向演替为裸地,导致草地面积逐年减少。

3.2 草地灌丛化

很多地方为了搞育林而封山禁牧,把大面积可利用草场资源圈禁起来,导致灌木害草疯长,加重了草地灌丛化,于是天然草地越来越少。

3.3 草地石漠化

亦称石质荒漠化。一些地势比较高,土层较薄、地形崎岖,植被不良的天然草地,遇到暴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草地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3.4 草地民用化

在草地植被上开荒、建房、安装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致使草地演替为裸地,或导致草地面积逐年减少。

3.5 草地荒漠化

靠近居民点的少数草地因修路和利用过度正在人为转化为裸地。

4 豫西地区天然草地合理利用的具体措施

4.1 大力种植和开发饲草资源

4.1.1 因地制宜种植优良牧草 在豫西北黄土高原亚区,可以种植一些适合温暖半干旱气候条件、适应性强且有饲用价值的豆科和禾本科优良牧草[5],如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沙打旺(Astragalusadsurgens)、小冠花(Securigeravaria)、苇状羊茅(Festucaarundinacea)等;同时还可以种植耐旱、耐贫瘠土壤的饲用灌木,如刺槐、饲用桑、杂交构树等饲用灌木,来提高草地产量和质量,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豫西和豫西南地区,可以种植一些适合温暖湿润和半湿润气候条件、适应性强、有强大竞争能力且有饲用价值的豆科和禾本科优良牧草[5-6],可重点选择红三叶、白三叶、百脉根、紫云英、草木樨、杂三叶、苜蓿、鸭茅、紫羊茅、无芒雀麦、拟金茅等,豆科牧草能够合理固氮,有利于提高草地生产力水平;灌木可选择刺槐、饲料桑、多倍体饲料槐等,既可用于饲草生产,又可用于补播改良草地和防止草地森林化和坡地的水土流失[7-8]。

4.1.2 当地优良牧草的驯化与利用 通过2018年河南省的草地清查发现,豫西天然草地有丰富的饲草资源,优等草有隐子草、披碱草、垂穗披碱草、紫羊茅、木地肤、虉草、早熟禾、草地早熟禾、山野豌豆、野大豆;良等草有白羊草、细柄草、鸡眼草、长萼鸡眼草、胡枝子、荩草等16种。很多野生种在豫西分布广,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是值得驯化和推广的优良草种。特别是白羊草能形成地域性草场,非常壮观,是豫西山地天然草地中最重要的建群种,该草适应性极好,遗传性状稳定,非常适合驯化、栽培和推广[9-10];荩草和鸡眼草也是非常普遍的天然草地建群种,适口性好,利用价值高,也能充分适应当地环境,应加大驯化和利用的力度。另外,豫西地区暖性灌草丛中饲用灌木众多,如白刺花是非常好的饲用灌木,其叶片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33.63%~37.37%,茎叶中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D3等,在氨基酸含量方面,叶片干物质中氨基酸总含量 10.28%~18.96%,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7.29%,是非常适宜驯化栽培的灌木[11],此外构树、鸡桑、千金榆、胡枝子、山槐(Albiziakalkora)等,其叶片中粗蛋白质含量在20%左右,茎秆中粗蛋白质含量在13.51%~17.62%,且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营养高,可扩大栽培力度,其枝叶可通过粉碎、发酵等方法加工成动物的好饲料[12-13]。

4.2 大力发展草牧业

当前中国传统农牧业靠“精料+秸秆”的饲养模式已经走不通,只有依靠草牧业才能保证中国的消费需求及食品安全[14]。在饲草资源利用上,应该树立和运用“大资源和大生态”的理念,以科学利用优质草地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牛羊产业,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畜产品质量为目标,建立草地科学化利用模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4.2.1 大力发展现代奶牛业 现代化奶牛业必须用优质饲草料作为保障,优质牧草能提高畜产品数量和质量,并能使乳产品达到国际标准。苜蓿、饲料桑的干物质粗蛋白含量为18%~28%,相当于豆饼的一半,天然草地上的白羊草、鸡眼草、胡枝子等野生牧草饲喂奶牛效果非常好,可以通过大的奶业龙头企业带动浅山丘陵区水土条件好的地方种植和利用这些饲草和灌木,同时大力发展饲草加工企业,促进奶牛产业上档升级。如镇平县敏霞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现有牧草生产基地208 hm2。2013年,公司又以镇平为基础,在当地山区生产苜蓿干草捆1 500 t,草颗粒300 t,产品主要销往洛阳、郑州、西峡、南阳、内乡等周边奶业生产地区,带动奶业发展,自身每年也实现销售收入 200多万元。

4.2.2 大力发展高效肉牛业 利用豫西伏牛山浅山丘陵相对连片和集中优势,探索高效肉牛养殖的新模式。在该区的中部伏牛山地区,要充分利用海拔300 m以下、坡度35度以下的山丘地优势,积极引进肉牛肉羊养殖龙头企业,探索肉牛养殖新模式,使其成为河南省肉牛肉羊母畜养殖基地,实现种养结合和草畜配套。如河南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在豫西利用改良草山4 000 hm2发展黄牛养殖,并以草地利用为切入点推进草地确权工作新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确认承包经营,有效解决了草地保护建设和草地确权难问题,为发展肉牛产业与草地保护利用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

4.2.3 大力发展高效肉羊业 豫西地区具有丰富的低山丘陵草山草坡,大多是暖性灌草丛,非常适合肉山羊的生态养殖,再加上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发展肉羊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把集中连片的天然草场实行半人工改良,对坡地、休闲地、退耕还林地推行人工种草,积极推广适宜低山丘陵区种草养畜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现在牛羊生产不足,价格高位运行,养殖效益好,可利用当前良好的养羊形式,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搞好肉羊标准化养殖场和示范场建设,以种羊繁育、肉羊养殖销售为主,积极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工作,通过羊扶贫,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4.2.4 发展奶山羊产业 豫西山地草场地形复杂,且具有丰富的灌木饲草资源,草地覆盖率高达80% 左右,自然隔离条件好,不仅是河南奶山羊生长的适宜地,更是生产高端奶山羊产品的前提条件。该区域应该全力推进奶山羊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目前,豫西南地区已经建立了一批规模养羊场,草畜结合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建成千只畜位奶山羊养殖场5个,其标准化程度居全国养殖区前列,已具备向市场供应鲜羊奶、酸羊奶和羊奶冰淇淋的能力,切实利用当地的草场草地资源,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未来将进一步向集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4.3 加大对天然草地的改良和保护

草地作为一种农业生物资源,既是我国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又是一个自然的综合体[15],要以重点区域保护和重点工程建没为突破口,实施“种植一点、改良一块、保护一大片”的治理方针;遵循自然经济发展规律,依靠科技进步,坚持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最终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统一。具体利用措施如下:

4.3.1 加强对草地的改良 在缓坡地可以补播多年生牧草及饲用灌木,如紫花苜蓿、拟金茅、多倍体饲料槐、胡枝子等,既能改善草地环境,又能提高草地生产力水平,增加载畜量;在退耕还草土地上,可以选择种植高产的饲料作物,如选择甜高粱、高丹草、黑麦等,以解决冬春季节家畜饲料缺乏的问题,如豫西等浅山丘陵区结合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治理、扶贫开发等政策,大面积开发种植牧草,实行草林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以生态效益为主,同时兼顾野生苜蓿保护、天然湿地保护和典型天然草地类型保护等。

4.3.2 加强对草地的保护

4.3.2.1 加大依法保护力度 首先,天然草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承担着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草原生态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的生态安全,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16],国家政策是草地建设、草地保护乃至发展的重要导向[17],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草原法》、《土地法》、《森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和要求,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实行基本草地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草地生态监测预警机制,确保天然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4.3.2.2 以草定畜,合理开发利用草场 今后要根据草畜平衡的原则,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做到以草定畜,避免过轻利用和利用过度。有条件好的地区,可考虑实行划区轮牧和采用围栏建设等措施,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地资源,提高天然草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条件差的草场,可考虑进行草种补播、开发水源和改善草地的土壤环境。总之,在保证生态条件不受破坏的条件下,要大力发展草牧业,把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4.3.2.3 严禁人为破坏草地植被 首先,要严格禁止非法开荒、修路和搞建筑;其次,有关政府要切实解决好群众科学用电问题,严格禁止在草地植被上盲目安装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行为,以减少对宝贵天然草地的人为破坏。另外,政府对国家封山育林政策要正确理解,搞清楚天然草地和林地的区别,不能一味地禁止对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

5 小 结

豫西是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有众多的名山大川、历史古迹和地址公园都分布在天然草地上,建设美丽草地可以极大地提升这些旅游资源的品质,应该发挥饲草种植的多种功能,加大对天然草地保护、培育和利用的力度,如利用“草牧业+旅游”、“草牧业+文化”等模式,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拓展饲草产业价值链,形成饲草种植与湿地保护、旅游观光有机融合,把生态保护区建设成为优质饲草产区、高品质生态旅游区[17],建设好美丽的河南山川。

猜你喜欢
豫西灌木草地
豫西靠山簧的衍变与传承
草地上的事
Laughing song
草地
内蒙古灌木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漯河市常见灌木类苗木的整形与修剪要点
瑞阳苹果在豫西黄土高原地区栽培表现
“天红2号”苹果在豫西黄土高原的引种表现
与世隔绝的人世
陈谢兵团挺进豫西在战略上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