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下产业扶贫:由“输血式”扶贫变“造血式”扶贫路径探析
——以“闽宁模式”为例

2020-02-16 00:09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姚迪
营销界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互融闽宁葡萄酒

三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姚迪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党中央在2020 年落实消除农村贫困并继续推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西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方面的重要举措之一,而产业扶贫又是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方式。“闽宁模式”是由福建、宁夏两省区对口支援,通过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合作所共同创造的,是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而如今,在“闽宁模式”产业扶贫的催生下,激活了宁夏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助推了宁夏产业转型与升级。同时也将市场因子注入了“闽宁模式”之中,形成了东西部互融式的双向协作,加强了闽、宁两地深度的产业扶贫协作,实现了双方共建共享发展。在“闽宁模式”的催生下“闽宁示范村”模式在2018 年被列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国推广。本文拟对东西部扶贫协作下“闽宁模式”中的产业扶贫由“‘输血式’的产业帮扶—形成‘造血’体系—增强‘造血’能力—互融式的东西协作”四点作为路径进行探析。

一、靶向帮扶:以精准扶贫为导向的“输血式”产业帮扶

“闽宁模式”是1997 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下产生,一直以精准扶贫为主导。就“闽宁模式”示范村闽宁镇而言,严格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扶贫根本。按照“精准识别、因人施策”:建档立卡制度,精准识别贫困户以及贫困人数。“合力攻坚、稳定脱贫”:推行的“4+1+1”模式使得闽宁镇可以如期脱贫。在此模式下精准扶贫在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同时也助推了贫困地区“养殖产业、光伏产业、农业产业”的发展,在发展这些产业时双方在互赢双赢基础上,既满足宁夏所需又考虑福建所能,福建省向宁夏不断输送人才、资金、经验、科技、市场等地区发展要素,为宁夏输送血液,为“造血式”扶贫打下了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会有后发的优势,宁夏贫困地区通过福建“输血式”扶贫时激活了自身内在动力,为形成“造血”体系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形成造血体系:以市场纽带推进产业扶贫模式

从1997 年到2007 年,福建省将5600 家福建企业和800亿资金带到了宁夏,为宁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得益于在1997 年闽宁两省区第二联席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协作,促进闽宁双方共同发展”和“动员企业家到宁夏投资办厂”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并与闽商座谈,动员企业家们到宁夏找市场,同时希望他们把福建的先进发展理念和好项目带到宁夏,动员更多的国有、乡镇和“三资”、福建的企业家到宁夏投资办厂,开展经贸合作,举办公益事业等。这些无疑是将市场因子注入了“闽宁模式”之中,在取长补短时又以福建优势带动宁夏的优势,这就更加明确了“闽宁模式”今后的走向:全方位协作模式、互融式发展。2016年以来闽商4 万多人在宁夏当地拥有制造业、养殖业、手工业的代表性企业,其企业总资产达800多亿,年营业额约200 亿元,上缴税收约1 亿元,安置当地劳动力就业3 万多人。在形成自身“造血”体系环节上福建激活了宁夏的“基础性资源”,成为推动宁夏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从根本上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并将此变成了自身的“造血”能力。

三、增强“造血”能力:发展具有地区特色化产业

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特色化发展路径是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好当地天然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结构优势,不但可以发展出具有品牌特色的产业,其综合开发的利用和后期产业链的延伸还会带动更具规模的经济发展,从而助推贫困地区产业转型与升级。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的建设是典型的成功案例。闽籍商人陈德启到宁夏考察时发现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形气候与法国著名葡萄酒产地波尔多相当,条件得天独厚,十分适宜葡萄生长和酿制优质葡萄酒。陈德启与宁夏当地政府签订合同,买下贺兰山东麓10 万亩荒地开发生产葡萄酒。多年的发展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势头一直较好。2014 年,葡萄面积达万亩,其中酿酒葡萄达51 多万亩,产量高达20多万吨,葡萄酒的产地渐渐以“大产业”的趋势发展,获得了“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认证,连续三年在国际评奖中拿到三十多个奖牌。在2016 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上,宁夏葡萄酒以品牌价值140.96 亿元位列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酒水饮料类第四名。在宁夏“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葡萄酒产业被列为重点支持的主导产业之一,成为宁夏产业化发展的热点。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为更多人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将带动当地“葡萄酒特色小镇”旅游业的发展。

宁夏贺兰山东麓在葡萄酒的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特色化发展路径,利用当地天然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结构的优势,实施“区域特色+信息化”战略配合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后期产业链的延伸,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强力推动优势产业的发展,同时提升了宁夏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本地区创业创新能力,使特色产业、特色品牌不断增值,在提高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绿色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走品牌特色之路,宁夏的产业自觉被深度唤醒,增强了自身的“造血”能力。

四、互融式的东西协作:新时期闽宁产业协作的新特点

2018 年以来闽宁两省区通过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推介会,共引导112 个闽籍企业落地宁夏贫困县区,两省区共同建设产业园8 个,引导82 家企业入驻园区,实际投入25.48 亿元。吴忠市在福州、厦门、晋江设立3 个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销售枸杞、亚麻籽油、葡萄酒、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3000 多万元;中卫市在漳州设立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销售硒砂瓜4000 多吨;固原市在福州、漳州、泉州等地设立外销窗口,年销售马铃薯近5万吨、淀粉1300 吨。2017 年宁夏龙头企业赴闽开拓市场,销售农副产品达6.25亿元。从单向的“引进来”到“你来我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闽宁产业合作正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开启更多新模式。新的历史起点上闽宁两省区将新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合作全过程,双向发展加强产业间深度互动,实现东部向西部、沿海向内陆之间的梯度转移,开启全方位、互融式的协作,聚焦新型煤化工、现代纺织业、云服务等,起点高、效率高、质量高地将东西合作带入新层面。

在“闽宁模式中”首先通过“输血式”的产业扶贫以“4+1+1”的模式确保精准、稳定的产业扶贫效果,以市场为纽带始终贯穿产业扶贫,助推贫困地区产业模式的发展,形成自身“造血”体系。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本地特色化产业,走特色化发展路径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最后形成互融式的东西协作,实现双方共建共享发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着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和共同发展,同时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双向拓展全方位开放新的空间,通过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与此同时必须要坚持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不断优化和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实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注释:

①“4+1+1 模式”即:当地干部群众的“一户四牛一棚一电站”的脱贫模式。(1)肉牛托管分红脱贫模式。托管企业为每户贫困户托管肉牛4 头,每年分红8000 元,项目期限三年。(2)光伏小镇建设项目,采取“企业担保+贫困户贷款+ 政府贴息+发电分红”的模式,为原隆村2000户移民群众每户建设1 座光伏电站,生态移民在二十年内国家不限电、现行补贴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每年分红1 万元。(3)设施大棚创业脱贫模式。依托原隆村昌盛光伏科技公司,通过“政府+企业+贫困户”合作模式,实现76 户贫困户“一户一栋大棚”。年收入不低于3 万元。

猜你喜欢
互融闽宁葡萄酒
《1999-闽宁镇》油画190cm×190cm 2019年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智能电视亮相 OPPO智美生活发布会开启万物互融新生态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十款葡萄酒与十块石头
记闽宁教育发展之路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
南北派竹笛彼此相借鉴分流与互融并行
互融共进促和谐——关于湖北荆门城市民族工作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