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认识

2020-02-16 00:36王亚奇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0期
关键词:实体供给现代化

王亚奇(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时代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什么说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为着力点,本人在认真研读相关材料的基础之上,对这几个问题提出了一孔之见。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以往的经济体系不同,在追求经济增长方面,它更强调了经济增长的质量,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一)新的社会矛盾决定了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体系

党的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历史巨变,世界为之震惊,他们震惊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上。在规模上,中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的差距有明显缩小,国家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在速度上,从改革开放至今,除去近几年国家有意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且远远高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里的不平衡,不充分,不仅仅指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更有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障不平衡等其他方面。在这样的国情下,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做出改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依靠人口红利和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收获了巨大的成功,现在,我们必须将原来的能耗大,速度高的生产方式转变为以创新为驱动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为高质量发展阶段。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之所以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到这么重要的位置,就是因为它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全面推动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以及动力变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攻关利器”,它贯穿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战略任务,因此只有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到底,才能实现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增长阶段的成功跨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将新发展理念融入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是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与新发展理念内涵相一致

首先,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是创新的经济体系。在当今这个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必须通过创新,推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高新科技产业方面,必须占领技术制高点,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进程中弯道超车,缩小与西方领先国家的差距,培育全球主导权。这一点和党的报告中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意见相一致。其次,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是一个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这既包括实体经济与虚体经济、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依然较为薄弱,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较为困难。因此,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产业方面的投资,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再次,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是绿色的经济体系。“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治国方略的指导下,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各个产业在绿色低碳以及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整个经济体系逐渐转变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2]最后,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是开放,共享的经济体系,历史充分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机遇与危机并存,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对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的回应;同时在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收入分配差距,真正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必须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重点之一,它的顺利建成对与能否成功建立起现代化经济体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不是让三大产业中的某一个产业一枝独秀,而是提高三个产业的生产效率,转变发展动力,以科学技术和创新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在农业方面,要构建现代农业基础,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到增质导向的转变,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大对农民的生产补贴,增加农民收入,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工业方面,推进工业结构升级,推进其向中高端发展,加强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化。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来提升我国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价值。在第三产业方面,“在2017 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榜单中,全球百强品牌广泛分布在科技、零售、传媒等领域中,中国尚无服务业品牌上榜,优秀品牌乏善可陈,难以满足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3]因此,积极培育名牌企业,在确保优势行业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快新型产业的步伐,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整体的开发和管理水平。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为着力点

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本钱,是构建国家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不论经济如何发展,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当前的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仍然还需要面对无效和中低端供给过剩、高端品牌匮乏等一系列难题。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搞创新,促发展,改变中国“制造大国,品牌弱国”的现状。国家必须提高对实体经济的重视,推动经济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政策经济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扩大各类企业有效供给,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实体经济企业需紧紧跟随“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以“互联网+”为重点,吸纳高端人才,运用互联网经济思维,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做到线上有网站,线下有店铺;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积极培育高端品牌,让众多“中国制造”如华为一样变成“中国骄傲”。

(二)优化发展环境,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为实体经济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必须贯彻服务型政府理念,完善政府行政服务,简化行政审批事项,节约行政性成本支出,给予实体经济更大的经济竞争优势。二是加强财政、金融、环保、能耗等政策调控力度,引导人才,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向实体经济,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切实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和投资成本。三是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坚持公平竞争,逐步建立法治化的完善市场监督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市场体系。四是弘扬工匠精神,尊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真正让其才劳有所得,使高级技术人成为国之利器。最后,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业,充分拓展实体企业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实体供给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