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场馆设施:发展历程、困境与优化路径
——基于社会管理创新视角

2020-02-16 00:36钟丽萍刘建武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0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体育场馆场馆

钟丽萍 刘建武(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随着我国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人口增加,老年人对体育健身和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在政府单一供给情况下,社区现有的老年体育场馆设施由于功能单一、开放不够,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党的报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全民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政府要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和公益组织的活力,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的良性互动[1]。因此,从社会创新视角下,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力量活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体育场馆设施的治理,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发展质量和效率,是解决老年人体育场地需求的“应然”和不平衡不充分供给的“实然”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鉴于此,本文在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分析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在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并提出对策,旨在更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活动场馆设施的发展历程

(一)探索阶段

从1978年到1994年的17年间,我国老年人体育设施的供给处于探索阶段。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颁布了81项体育设施政策,如1978年《关于加强城市体育工作的意见》、1979年《关于加强群众体育工作的意见》等。其中我国首次明确提出支持老年人体育活动开展的政策文本是1983 年老龄委印发了《关于老龄工作情况与今后活动计划要点》,文件提出要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开设老年人阅览室、游艺室以及各种文体活动场所,为老年人进行文体活动创造方便条件[2]。此阶段,体育场馆和体育基础设施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但由于政府作为体育场馆的主要建设者,其功能较为“单一化”。

(二)快速发展阶段

从1995年到2013年期间,我国老年体育场馆设施的供给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颁发了有关体育场馆设施的政策约有134件,例如1995年《体育法》、2011年国务院下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等工作文件[3]。这些文件要求将体育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并引入社会资金参与体育设施建设;重视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设定体育场馆开放时间。新建的体育场馆应照顾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体育组织应当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科学指导。随着这些文件的推广,我国体育场馆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实现了产业化,体育场馆的功能已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三)综合发展阶段

从2013年至今,我国老年体育设施供给处于综合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国家发布了许多关于建设和开放老年人体育场馆的文件。2016 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2019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文件建议政府重视老年人体育的发展,建立和完善老年人体育协会;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场馆建设,推进智慧+体育建设,提升全民健身智能公共服务能力;以体育设施为载体,建设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促进体育、住宅、休闲、商业的全面发展[4]。这些文件促进了中国老年人体育设施的综合发展。

■社会创新视角下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场馆设施的发展困境

(一)社会组织投入场馆运营不足

目前,中国大多数体育场馆仍由政府直接投资。即使在供应体育场设施的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政府也必须在供应体育场设施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1]。由于体育场馆建设前期投资大,资金效益期长,且体育场馆设施属于公共属性,其营利性有限[5]。许多社会组织不愿意投资体育场馆建设,导致体育场馆建设资金过于依赖政府,市场融资过程缓慢。

(二)体育场馆各类专业人才缺乏

体育场馆的运营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管理工作,专业化的运营团队是体育场馆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外体育场馆倾向于采用专业管理团队运营,场馆设施维护外包安保、绿化、场馆设备、票务等工作服务,全面提高场馆运行效率[2]。在中国,由于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和盈利性,许多社会组织不愿意承包大型体育场馆。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的旧观念,支付方式不易被推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既懂体育专业技术又懂场馆运营人才较少,使得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场馆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6]。

(三)体育场馆设计缺乏整体规划

我国多数大型体育场馆由政府投资建设,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有63.3%的场馆在规划设计时未能考虑到场馆赛后运营的需要,有71.7%的场馆运营管理部门未能参与场馆前期的设计[7]。这些数字表明,许多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在之前久未考虑到赛后的多元化发展,如建造地址偏远,老年人锻炼不方便、部分场馆为了一时的需求,将体育场馆建的过于宏大,后期维护费用较高,使得政府难以管理与维持运营。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场馆设施优化路径

(一)改善场馆运营管理体制,引入多元化供给主体

从社会创新的角度来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市场化,以企业改革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为方向,最终实现市场化运作。政府应打破常规经营理念,政府机构不再承担所有服务供给职能,通过招投标、委托、授权、特许经营等多种新手段和新方法,将部分大型体育场馆的体育服务转移给企业和社会组织供给,以丰富服务内容,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体育服务需求[8]。

(二)引进专业团队,满足老年人体育需求

专业体育运营团队是提供优质服务、持续稳定运营、满足老年人体育服务需求的重要保障。专业社会指导员可以帮助老年人开展体育活动,使老年人能够提高健身效率[9]。因此,场馆经营者需要引进优秀人才,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健身服务。首先,场馆可以与学校合作,引进体育复合型专业人才。场馆运营商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平台,学校为运营商培养专业的体育指导人才;其次,与优秀企业或团队合作,借鉴其先进的体育服务技术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经验。最后,场馆经营者应加强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体育人才培养和输出机制。

(三)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秉承创新发展理念

首先,政府要将体育场馆的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规划当中。一座城市建造体育场馆综合体时存在筹集资金多、占用面积广、资金回转率长等特殊情况,对整个城市以及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10]。其次,在打造的过程中要场馆的主题、设备、外观等要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与老年人体育服务需求相适应,与城市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相匹配。最后,各地级市的体育行政部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等多部门要联合讨论制定本地区的体育服务综合体规划,要预留充足的体育用地和配套商业用地,使得体育场馆充分发挥“体育+商业”的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拉动城市新区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体育场馆场馆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比亚迪集团扶贫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场馆风采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