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2020-02-16 00:36王朴珍陈达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0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院校

王朴珍 陈达(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在高职扩招一百万的背景下,大学生毕业人数急剧增加,许多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现状。大学生就业困难重重,就业信息的不匹配、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大学生“高调”的自我评估与“低调”的自我贬低等诸多因素制约大学生的就业。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助推了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为学生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联系的桥梁,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一道新的曙光。

本文提出的产教融合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产业开展深度的合作,双方共同承担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责任,实现双主体育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政策支撑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政府提倡并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但各地政府响应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激励政策的还是少之又少,企业因缺乏政策上的优惠,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二)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一是大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办学资源,打造专业特色;而企业则更想通过合作,从学生的顶岗实习、跟岗实习获得廉价劳动,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二是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薄弱,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只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出用人标准,没有深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直接到企业特定岗位进行工作,往往需要“回炉重造”,大学生就业率不高。

(三)产教融合不够迅速

高职院校一般基于政策文件、企业用人标准、学院办学定位、市场需求等来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新形势下人才市场需求瞬息万变,高职院校对接人才市场不够迅速,未及时与企业沟通、交流,信息的不对称,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诸多因素,造成教育的滞后性,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在结构、层次、质量上跟不上企业的需求,造成产教缝隙,不能实现完美对接。加之当前还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够

高职院校承担理论课教学,但由于缺乏“双师型”教师、缺乏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加之学校对创业就业课程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缺乏就业经验,拿不出像样的简历,很多求职信“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在我国,由于职教体系尚未健全,企业缺乏职教经验,不知道如何进行职教,完全以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实践培训重视不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训不足,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产教融合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

(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是高职院校要加强产教融合工作,主动与企业在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构建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相结合的产教融合平台,实现把学校办到产业园区,把专业建到产业链上的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二是要促进一批有学校特色的专业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企业签订订单班、合作班等,调动企业资源参与办学,定向培养学生,打通一条“学校直接向企业输送人才”的直通车。三是要把握企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发展方向,加强对新兴业态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中小企业、中高端的产业输送紧需的人才,提高新兴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四是加强校企合作,双方共建青年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与基地。五是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兄弟院校联手举办校园招聘会,打破信息壁垒,为学生找到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校企双方要共同建设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选择课程、完成课程评价等内容,实现双方在教育教学环节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知识的要求,对实践能力的要求等设计课程内容,确保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吻合。

(三)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大本营,企业是人才成长的“炼金炉”,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的实训教学,要加强与各单位的合作,多渠道拓宽筹措资金,增加办学资源,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外高水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身求职能力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高职院校要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到校讲课,开展论坛与讲座;要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参观合作的企业,从中来感受企业文化与氛围,认识岗位环境体验职场文化,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合作企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核心技术、关键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政行校企有效联动形成合力

要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必须多方联动、共同培养。一是政府要出台有关产教融合的激励性政策与文件,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给予税费上优惠政策;要大力推动人才引进政策等相关文件,给予学校经费支持,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前往相关地方城市工作做好制度保障。二是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要将所开设的专业与其所对应的技能证书紧密衔接,鼓励大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积极去获取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让大学生端稳手中的“技能碗”,并以此成为就业的一块“敲门砖”。三是高职院校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联合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其他职业院校等牵头组建一批深度融合、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产教联盟或职教集团,通过联盟之间的资源共享、人才互补、互惠互利的机制,解决一批学生的就业问题。四是构建多元办学格局,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二级院校,有效整合政行校企各方资源,构建由企业社会参与的、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扩大学生就业面。

(五)加强就业培训与指导

一是高职院校要加大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选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参与国培、企培项目,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就业指导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加大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建立就业网站、就业 App 公众号、就业云等全方位、多元化、特色化就业平台,加大就业信息的推送,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三是邀请企业经理进校为学生讲解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内容,并在教学中融入产业技术创新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四是鼓励学生响应国家“一带一路”“三支一扶”政策,弘扬工匠精神,提高公共服务意识,提升学生面对重大灾害等危机时主动作为的社会化服务水平,鼓励青年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的崛起奋战在祖国最需要的前线。

总而言之,深化产教融合,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把握有利契机,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