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情共舞:共情与麻醉医患沟通

2020-02-17 00:41王朵朵
医学与哲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共情医患麻醉

王朵朵 赵 跃 刘 伟

随着公众对医疗保健系统的期望和对患者权利认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激增,甚至对医生的暴力行为一触即发[1-2]。手术麻醉导致的医疗纠纷占有较大比重,而麻醉医生是临床外科救治过程中的重要一员,风险程度高于其他临床专业医生[3]。对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发现,三甲医院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沟通缺乏或不当[1]。麻醉医生通常被认为是幕后的工作者,与患者沟通时间短暂,更缺乏与患者的情感沟通,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因此,麻醉医生必须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与患者加强沟通,使患者理解并支持麻醉医生的工作,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共情是识别、理解患者的观点和情感,对患者的情感感同身受,并能基于患者的观点和情感主动与其进行沟通的一种能力[4]。共情双方可以通过言语或非言语表达形式,产生情感上的共鸣[5]。本文介绍共情的概念、共情在麻醉医患沟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麻醉医患沟通中应用共情,建立和谐的麻醉医患关系,减少麻醉医患纠纷。

1 共情的概念

共情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对其定义却没有达成共识。早先研究人员将医生的共情定义为“一种认知属性,它包括理解患者内在经历和观点的能力,以及交流这种理解的能力”[6]。最新的共情定义是四维度共情,包括四个组成部分:(1)情感:想象和分享患者心理状态或感受的能力;(2)道德:医生表达同理心的内在动机;(3)认知:识别和理解患者观点和情感的智力能力;(4)行为:表达对患者观点和情绪理解的能力[7]。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共情是识别、理解患者的观点和情感,对患者的情感感同身受,并能基于患者的观点和情感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一种能力[4]。共情是医患沟通的最佳纽带,可以促进医患情感交流,改善医患关系[8]。

2 共情在麻醉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2.1 对于麻醉患者而言

共情可以使患者感觉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尊重,促进患者自我表露和自我探索,加强医患沟通、信息沟通、情感沟通,缓解患者对于手术及麻醉焦虑、不安和恐惧的心理,增加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信心[9-11]。例如,麻醉医生在术前访视时,患者说:“医生,我真的很害怕,手术当中我会不会很疼呀?手术会不会不成功呀?我会不会死在手术台上呀?”麻醉医生可以这样共情:“您不要害怕,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您目前的身体情况,做万全的准备,手术整个过程会一直陪着您,我们将会和手术医生一起配合完成手术以保证您术中的安全。”此外,患者对麻醉恐惧也包括疼痛[12],而共情可以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止疼药的使用[13-14]。因此,麻醉医生在医患沟通中主动共情患者,可以解除患者对麻醉的顾虑,缓解患者疼痛,增进患者对麻醉的信心。

2.2 对于麻醉医生而言

共情不仅仅有益于患者,同时对医生也是有利的。共情可以促进医患沟通,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提供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研究表明,在医患沟通中使用共情的医生比未使用共情的医生可获得患者更多的认同感和尊重,更少的职业倦怠感,更多的职业成就感与满足感[15-16]。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中国麻醉师工作倦怠程度高,工作满意度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正常工作[17]。因此,麻醉医生在麻醉医患沟通中主动共情患者,可以了解更多患者的相关信息,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有利于制定更完善的麻醉方案,减少患者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减少麻醉医生的职业倦怠感,增加麻醉医生的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

3 共情在麻醉医患沟通中的应用

相对于手术医生来说,麻醉医生面临的沟通挑战是临床科室中特有的。麻醉医生仅在择期手术前一天进行术前访视,与患者接触时间较晚、沟通时间短暂。其次,大部分患者对麻醉充满疑惑和不安,担心各种麻醉风险,特别是急诊手术患者及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和麻醉科医生沟通的时候,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沟通困难[18]。此外,麻醉医生在手术室及术后恢复室依赖于监护仪的数据评估患者的麻醉安全,患者可能受到冷漠或草率对待,麻醉医生缺乏与患者的情感沟通[19]。基于麻醉医患沟通的特殊性,将共情应用于麻醉医患沟通中,可以获得清晰、简洁、温情的沟通,这对麻醉工作至关重要。共情在沟通中表达方式除言语沟通外还包括非言语沟通,如目光传递、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等[20]。下面描述如何将共情分别应用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时间段。

3.1 术前医患沟通

尽管普遍认为麻醉医生的“优势”是不需要与患者进行密切的社会交往或建立亲密的心理关系,但情感沟通是医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1]。因而,麻醉医生在进行术前访视与患者沟通时,应当主动共情患者,耐心细致地询问患者情况、认真倾听患者有关病情描述、详细的告知患者麻醉相关事项。麻醉医生与患者沟通时应该采取通俗易懂的话语,尽量避免专业术语,同时给予患者足够关注的目光,前倾的身体姿势,理解时点头的动作以及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等,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足够的尊重和诚意,缓解患者及家属对于麻醉的顾虑,增强手术的信心。

3.2 术中医患沟通

3.2.1 诱导前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开始前的几分钟内,患者的恐惧逐渐加剧,而共情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9]。麻醉医生在手术室佩戴口罩帽子,无法观察到面部的表情,因而共情的表达主要是言语的沟通。麻醉医生实施麻醉操作时,应该运用鼓励、安慰性语言,如“请小心移动到这张床上来”,或者“这个血压袖带是自动的,你会在它测量时感觉涨涨的,但将会保证您术中的安全”,又或者“请您不要担心,整个手术我都会陪伴在您的左右”等。言语表达时吐字要清晰、声响需合适、语速适中、语调平和,以显示对患者的关心和尊重,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3.2.2 麻醉维持中

麻醉维持中,麻醉医生主要关注监护仪的数据评估患者的麻醉安全,患者容易受到冷漠或草率对待。非全身麻醉的患者自主意识保留,在嘈杂的手术室环境中,不安、恐惧、悲观情绪加剧,容易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在非全身麻醉中,麻醉医生应该注重于与患者的情感沟通,适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并及时处理,转移患者注意力,让患者感觉是在一个安全、轻松的环境中度过手术的。

全身麻醉时患者的意识消失,且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极低[22],但是其一旦发生可能是患者痛苦和潜在诉讼的根源。术中知晓可能在麻醉医生未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因而,即使患者行全身麻醉,麻醉医生仍应该尊重、关爱患者,切忌将患者量化成监护仪上的数据。

3.2.3 苏醒期

患者从全身麻醉中苏醒时,即停止麻醉药输注至拔出气管导管前,尽管此时患者意识可能不完全清楚,麻醉医生仍需关心和安慰患者。麻醉医生不应该简单粗暴地“哎,醒醒,醒醒”并大力拍醒患者,而应当轻柔地唤醒患者“您醒了,请不要害怕,深呼吸,抬起您的头、握紧我的手,我需要将您的气管导管拔出”。患者拔出气管导管转入麻醉恢复室后,随着药物的逐渐代谢,意识逐渐恢复,疼痛随之而来。患者会多次询问相同的问题:“医生呀,手术做完了吗,我还活着吗?我伤口好疼呀,能不再给点药呀?”麻醉医可以这样共情患者:“您放轻松,手术很成功,止疼药物我们已经给您用了,您现在可以跟我聊聊别的,转移一下注意力,这样就会减轻您的疼痛”。麻醉医生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不仅能缓解患者疼痛不适,同时减少药物使用,加快患者麻醉恢复。

3.3 术后医患沟通

患者手术结束,并不意味医患沟通也随之结束。考虑到患者及家属在术后迫切希望得知术中情况,麻醉医生在手术结束后应当主动告知患者及家属“请您们放心,手术一切顺利”。提醒患者及家属麻醉后的注意事项及麻醉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既能解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也能保证患者术后的安全。

4 结语

长眠于纽约东北部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提到,医学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因而医学是科学和人文的结合,它不仅要求医护人员提供技术性服务,更要求在医疗过程中体会患者的感受,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由于麻醉医生与清醒患者接触时间短暂加之麻醉医生工作繁忙,心理支持在麻醉工作中最易被忽视。因此,共情是医患沟通的重要纽带,共情更是一种情感互通的人际沟通方法。麻醉医生需要将共情应用于医患沟通中,即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运用言语和非言语技巧向紧张、不安、恐惧的患者传递情感的温度,让共情与麻醉工作相互交织,让麻醉工作不仅是一个科学的工作,更是充满温情的工作。

猜你喜欢
共情医患麻醉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