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产妇产前胎心监护中的应用价值

2020-02-18 11:15卓越段敏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心理护理

卓越 段敏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产妇产前胎心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接受产前胎心监护的31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均为156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情绪变化、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产妇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质量,对提高产妇产前胎心监测合格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心理护理;胎心监测;情绪状态;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文章编号:WHR2019104094

胎心是反应胎儿宫内活动情况的重要指标,对胎儿胎心情况进行监测可直接了解胎儿宫内的生理活动及异常情况,给临床提供正确的决策,可以有效避免产妇及胎儿不良事件发生率[1]。产前胎心监测的目的在于及早发现由于子宫、胎盘功能不良导致胎儿慢性缺氧而发生的产前死亡以及由于产时缺氧而窒息者,从而降低围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对产妇来讲,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帮助其树立良好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以保证胎心监测合格率[2]。本研究以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接受产前胎心监护的31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护理在产妇产前胎心监护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接受产前胎心监护的31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未发现明显的妊娠期并发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28.74±2.63)岁;孕周34~39周,平均孕周(37.22±1.65)周;孕次1~3次,平均(1.58±0.47)次;体质量56~78kg,平均(64.36±3.75)kg。根据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均为156例,两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具体为:

产妇心理压力过重或伴有焦虑情绪时,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加,常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母亲和胎儿的心率增快。因此在护理中应主动向产妇介绍胎心监测室环境,说明监测仪的性能、安全性及使用方法等,使产妇获得生理及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缓解其紧张情绪,提高胎心监测依从性。认真评估产妇的具体情况,询问孕期身体情况、有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有无不适,指导产妇进食后再行胎心监测,避免因空腹引起胎动、胎心率以及孕妇低血糖反应。胎心监测时若胎儿活动过多导致胎心率增快,应指导孕妈妈做好互动,安抚胎儿使胎心率恢复正常。对胎心监测期望值高的孕妇告知其胎心监测是一种间接的对胎儿心、脑和胎盘功能进行评估的方法,监测结束后认真告知产妇胎心的监测结果,耐心回答产妇提出的问题,满足其心理需求,提高其胎心监测配合度。向产妇讲解自身情绪状态对胎心率的影响,指导产妇收听节奏欢快、优美的音樂,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并鼓励其积极表达自身感受,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情绪变化、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与抑郁评分量表(SDS)评价情绪变化,每个量表均20个项目,SAS量表以50分为分界点,SDS量表以53分为分界点,分值越高表示焦虑与抑郁情绪越严重[3]。治疗依从性:良好:产妇积极配合临床各项检查及治疗;一般:产妇对临床各项检查及治疗存在疑虑,但仍可配合;差:产妇抗拒心理严重,不愿配合临床各项检查及治疗,总依从为良好与一般之和[4]。患者出院时利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评测量表以不记名的形式评价患者满意度,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s)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产妇情绪变化

干预后两组产妇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孕晚期胎心监测十分重要,由于大多数孕妇都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不同程度的影响胎心监测的监测结果,从而影响胎儿宫内安危的客观判断。在医患矛盾日益激化的今天,必须提供更客观及时的诊断依据,帮助临床人员更加准确判断胎儿宫内情况。但大多产妇常因缺乏胎心监护相关知识,加之面对陌生环境,对监测评分希望过高等因素的影响,常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胎心率。心理护理主要是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帮助其掌握胎心监护相关知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以保证胎心监测合格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两组产妇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质量,对提高产妇产前胎心监测合格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雅丽,黄定根,黄月红,等.胎心监护在孕妇产前应用的临床意义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306.

[2] 安碧云,朱火梅,陈婷.心理健康教育在产前胎心监护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9):3031-3034.

[3] 龙艳.心理护理在产前胎心监护孕妇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3):158-159.

[4] 薛云英.心理护理在产前胎心监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08):69-70.

猜你喜欢
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心理护理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