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双国家队”组建模式研究

2020-02-20 20:27王清杉
四川体育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国男篮主教练男篮

王清杉

中国男篮“双国家队”组建模式研究

王清杉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273100。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男篮“双国家队”组建模式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双国家队”组建模式是低风险高效率的国家队建设机制创新。有利于加强国家队内部竞争力;为年轻球员和教练员积累大赛经验;锻炼国内球员和发掘后备人才。但同时也存在着短期内男篮国家队实力削弱;组队难度增加;磨合的效率和效果等问题。建议:以世界杯和奥运会为契机,完善选拨制度和轮换机制,挖掘和储备有潜力的球员,提高中国男篮实力,弘扬中国篮球文化。

男篮;双国家队;组建模式

姚明在当选新一届篮协主席后,为了让国内年轻球员得到更多机会,同时促进国家队的良性竞争和水平提升。在此背景下,中国篮协提出了“双国家队”机制,利用两年半的“无压期”将中国男篮均衡的分成红、蓝两队,共同出战各项国际比赛,在2019年世界杯、2020年东京奥运会前合并成中国男篮国家队出战。

1 “双国家队”模式简介

“双国家队”应该是“双国家集训队”,中国男篮国家队只能有一支,两支队伍轮流参加比赛,哪支队伍出战哪个就是我们的国家队。这也并不是篮协的创新之举,以前足球方面国家队和国奥队都进行过类似尝试。两支国家集训队将各有15名球员,以主教练为主体来选拔队员。选拔的方式采用某些项目在奥运会分组时采用的“蛇形排位法”,如A队教练先选择第1名队员,B队教练选择第2、3名队员,A队教练再选择第4、5名队员,依此类推,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两队实力上的均衡。两支球队在正式合并前互不流动、互相保持独立。

2 “双国家队”模式组建意义

2.1 “双国家队”模式有利于增加锻炼机会

2.1.1 “双国家队”模式有利于锻炼国内本土球员 近几年中国男篮的整体实力有所下滑,亚洲霸主地位受到威胁,尤其在后姚明时期,随着王治郅的退役,周琦和王哲林等人还不能挑起大梁,这就使得易建联孤木难支。新老交替成为国家队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发掘和锻炼后备人才就尤为重要。国内球员最大的锻炼机会就是在CBA联赛中,但因为外援占据场上大部分的时间和球权,大大缩短了国内球员的上场时间和出手机会,这就严重阻碍了国内球员技战术能力的提高。“双国家队”模式的实施使得更多年轻球员有了上场展示自己的机会,为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能挖掘更多有潜力的年轻球员进入到国家队进行更专业更系统的训练,让中国男篮的梯队建设更加完善。

2.1.2 “双国家队”模式有利于锻炼国内教练 “双国家队”模式对教练员也是一种学习和锻炼。之前中国男篮使用过不同的外籍主教练,但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次由两位国内教练全权管理,也是对他们的一种锻炼。

2.2 “双国家队”模式有利于增强竞争性

2.2.1 球员之间的竞争 随着国家队集训人数的增加,红、蓝两队球员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毕竟正式进入国家队的人数并没变,哪些球员能脱颖而出,为国出征,一切都是未知数。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竞争力度,促使球员们不断提高个人竞技水平。

2.2.2 教练员之间的竞争 不仅仅是球员之间存在竞争,红蓝两队的教练员之间也是有的。李楠和杜峰同是中国篮球新生代的教练员,有着不同的执教理念,但相同的是都想为中国男篮出一份力,肩负着重大责任,面临着巨大压力,使他们能不断地进行培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执教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

2.3 “双国家队”模式有利于减少伤病风险

伤病对于运动员来说是致命的,尤其是在大强度和高密度的训练下,会大幅增加受伤风险。“双国家队”模式使得更多的球员可以接受国家队最专业的训练体系,减少了受伤风险。同时分成两队参加比赛,减轻比赛负荷,减少球员受伤几率。

2.4 完成中国男篮的新老交替

在后姚明时代,中国男篮迎来了一个比较艰难的时期,一支优秀的球队,既要在不同的位置有适合的球员,又要保持球队攻防能力持续稳定。年长的队员大赛经验丰富、心理素质好,对球队的战术理解深刻;但也因为年龄和伤病影响,在场上的积极性和拼抢能力大幅下降。年轻队员身体素质好,积极性高,但在比赛中的经验和心态还不成熟,对球队的战术理解和运用不够好。“双国家队”模式,可以将新老队员均衡分开,使老队员高效率的带动新队员成长。

3 “双国家队”模式存在的问题

“双国家队”模式在被提出时也受到了许多质疑,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不会被理解,在探索过程中,总是艰难的,随之出现的问题也急需我们去研究和解决的。

3.1 实力和成绩暂时会受到影响

男篮国家队一分为二,实力无疑会大大的削弱,在短时间内成绩会产生波动。2017年的亚洲杯,才仅仅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这让杜峰和男篮队员们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怎样能迅速止损,走回正常的轨道,这就需要红、蓝两队快速磨合,适应队伍的战术,找到自己的节奏。

3.2 组队难度增加

3.2.1 教练员的选拔 2019年男篮世界杯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红、蓝两队将会正式合为国家队,届时派出哪位主教练和哪些队员出战将是一个很难的选择,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评判教练和球员。李楠和杜峰都很年轻,也都曾是俱乐部和国家队主力队员,有着丰富的大赛经验,但篮球项目技战术体系复杂,每个教练的战术特点和执教风格也不尽相同,这都是需要教练和队员们长期磨合才能适应的。

3.2.2 运动员的选拔 球员们的风格和技战术特点等各有不同,并且主教练一般是对本队队员了解较多,在训练比赛中指导也会得心应手,所以在合并后选拔队员可能倾向于本队队员,因此如何做到公平的选拔参赛人员,如何确定主力,如何确定替补球员,如何组成最优组合代表国家去征战赛场等成了新难题。

3.3 磨合效率受影响

篮球作为团队项目,需要场上的5个人有默契的配合才能取得胜利,这就要求队员之间彼此了解每个人的打法和教练的战术安排。但这些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需要队员们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比赛来磨合适应,所以时间和效率也是红、蓝两队合二为一是面对的主要问题。

4 建 议

“双国家队”创新模式的使用,高效率的扩大中国篮球的人才储备,拓宽教练选拔的范围,增强国家队内的竞争性,减少运动员受伤的风险,完成中国男篮的新老交替。中国作为2019年男篮世界杯主办国,并有很大的机会进入2020年东京奥运会,这是难得的机遇,所以“双国家队”模式的成功与否将会很大程度决定中国男篮的成绩。

4.1 做好后勤保障

为确保中国男篮在“双国家队”模式下能顺利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就必须选用两套完整独立的后勤保障团队协助。这样两只队伍之间才会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不断的提升后期服务保障。

4.2 完善选拔制度

4.2.1 教练员的选拔 “双国家队”模式中,选拔合适的人尤为重要,只有制度公平合理才能保障创新模式达到预期效果。主教练的选拔应该是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篮协的共同商讨决定,并且教练团队内的人并不应该直接安排,而是选择能配合主教练带领队伍的人员,这就需要篮协尽可能地给予主教练权力。

4.2.2 运动员的选拔 运动员的选拔也要根据教练员团队的执教风格来选择,只有进入适合自己的战术体系内才能提升水平。队员选择完毕后,能否在后期进行交换,建立更加适合的攻防体系,这就需要红、蓝两队在对抗的同时也要积极交流,共同进步。

4.3 完善红蓝队轮换机制

红蓝两队分开集训,能让更多年轻球员得到锻炼机会,全面提升他们的竞技能力。但篮球作为团队运动,仅仅依靠个人能力是不行的,想整体提升男篮国家队竞技水平,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应该让两队球员去充分磨合并相互适应,根据教练战术安排和球员在球场上的攻防表现,综合选出组合最佳的队伍代表国家征战。建议更改现有的不交叉、不流动原则,不定期地从红、蓝两队球员中抽出一部分重新组合进行集训,两位教练轮流执教,选择适合球队的队员,延长磨合时间,并通过比赛不断检验训练比赛效果,使队员与队员、教练与队员之间达到高度适应,这样才会在合并后快速的进入状态。

4.4 提高磨合效率

“双国家队”的创新模式想要得到1+1>2的效果就必须重视两队的磨合问题,加深球员们在场上配合的默契,加快攻防体系建设。同时,也要重视球员与教练的磨合,让球员能更快的适应教练的攻防体系和理解教练的指挥意图;教练也能根据不同球员的特点设计战术配合。

4.5 协调联赛利益

“双国家队”模式是为了给年轻队员更多机会,选拔优秀教练,提高中国男篮在国际上的竞争力。CBA联赛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大规模的提高中国男篮的水平,所以当男篮世界杯、东京奥运会与CBA联赛相冲突时,应如何权衡二者的利益呢?中国篮协应该站在国家的高度,从整体上来权衡二者的利益,合理安排比赛规程。

[1] 王小平,黄松峰,王海霞,郑杜彬.中国男子篮球队“双国家队”配置的耦合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06):81~85.

[2] 郝月蓉.我国竞技篮球双国家队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01):57~61.

[3] 李江涛,胡兴黎.中国男篮国家队“一国两队”创新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02):61~62.

[4] 王成龙,郭洪亮.国际视野下“双国家队”男篮竞技实力提升战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01):59~64.

[5] 石 杰.新周期中国男篮组建模式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9):8+4.

[6] 陈 进,易 黎.中国男篮红、蓝双国家队模式改革的利弊分析[J/OL].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3):2-3[2019-05-01].https://doi.org/10.16730/j.cnki.61-1019/g8.2019.03.002.

[7] 张桂芳,郭亚飞.中国男篮“双国家队”组建模式利弊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157~159.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odel of “Double National Team”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WANG Qingshan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s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273100,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formation mode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double national tea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mode of “two national teams” is the innovation of the national team construction mechanism with low risk and high efficiency. It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team, accumulating competition experience for young players and coaches, training domestic players and exploring reserve talent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weakening of the national team strength in the short term, the increasing difficulty of team formation, and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 of running-in. Suggestions: Take the World Cup and Olympic Games as an opportunity, improve the selection system and rotation mechanism, tap and reserve potential players,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promote Chinese basketball culture.

Men's basketball team; Double National team; Formation model

G841

A

1007―6891(2020)01―0023―02

10.13932/j.cnki.sctykx.2020.01.05

2019-05-16

2019-07-26

猜你喜欢
中国男篮主教练男篮
第28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四强技术对比分析
主教练是运动员防伤的关键:来自现代足球的启示
第28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整体实力分析
周琦,中国男篮的“大魔王”
从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失利反思中国竞技篮球
华师男篮
2004—2005年:中国高中男篮联赛.迈克尔.乔丹为冠军队颁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