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场舞文化的价值取向研究

2020-02-20 20:27查春华周艳婷曾令婷
四川体育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广场城镇化价值

查春华,周艳婷,曾令婷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场舞文化的价值取向研究

查春华,周艳婷,曾令婷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321004。

广场舞不仅作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得到蓬勃开展,更是作为一种关乎社会和谐的文化现象得到广泛关注。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等,阐释了广场舞的文化价值,同时,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对广场舞文化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追求健康美好生活:掌握科学方法是行动指南;表达集体文化诉求:提升道德素养是迫切需要;展示城乡和谐风貌:提供公共服务是基本保障;践行积极老龄化:助力“健康中国”是应时之需;纾解社会发展矛盾:寻求相对平衡是应然选择。研究最终期望形成合理的价值导向,为促进广场舞现象的社会治理,推进广场舞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提供支持。

新型城镇化;广场舞;文化;价值取向

广场舞是以自发或有组织的形式在广场、社区或公园等空旷场地开展的操舞类集体健身与表演活动的泛称。广场舞通常有欢快的音乐伴奏,涵盖的动作内容非常广泛,如民族舞、现代舞、健身秧歌、健身操、排舞、啦啦操等,动作简单多样、跟学容易,运动强度与运动量可控,以健身和娱乐为主要目的,具有健身性、娱乐性、艺术性、时代性、地域性等特征[1,2]。广场舞不仅是一项健身运动,一类舞蹈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广场舞文化的健康发展不仅关乎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与舞蹈艺术的发展,还与我国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和谐进步息息相关。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创造力成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3]。广场舞是生活化的体育文化传播的代表性项目,广场舞运动项目文化的传播与引领,是广场舞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4]。为促进广场舞活动健康、文明、有序开展,繁荣群众文化体育事业,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5],2015年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通知”,这是政府对广场舞活动日益重视的表现,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是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6]。

1 对广场舞文化价值的认识

广场舞文化不只局限于体育文化的范畴,它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广场舞文化价值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广场舞参与者与广场舞产生了文化价值关系。

广场舞在中国有着悠长的传承历史,追溯广场舞文化脉络,在民俗活动和民间舞蹈中可找到线索,它与祈福、节庆、迎神、祭祀等集体活动存在一定联系。人类在原始社会就以群体聚集的生存方式存在与发展,在劳作间隙与生活中时常以集体舞蹈的形式表达情绪,它起源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由人民群众所创造,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时代变迁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广场舞的内涵、形式与文化价值也发生较大变化。当前,我国广场舞在城市和乡村都得到蓬勃开展,并从广场、公园跳到了春晚舞台和世界各地。广场舞文化借助流行音乐、网络视频以及移动媒体等传播手段实现了更广泛的传播,已经成为雅俗共赏的群众文化活动和最为普及的全民健身活动之一。然而,广场舞也因“噪音扰民”等问题饱受争议,其活动场地和设施的结构性欠缺、引导扶持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等问题已日益凸显,不利于广场舞活动的健康发展[5],广场舞盛行的背后伴随着重重阻碍。广场舞引发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公众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缺失。广场舞的推广与发展,需要我们以文化认同来欣赏、包容广场舞,以文化自信正确看待广场舞的流行和发展,以文化自觉引领和推动广场舞健康发展[7]。

2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广场舞文化价值取向分析与探讨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城乡文化建设应得到充分重视[8]。特定的社会形态背景和不同阶段下都有不同的文化需要和价值观,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广场舞文化价值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8],这一过程对广场舞文化发展路径和文化价值取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合理引导广场舞文化的价值取向,不仅有利于广场舞的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2.1 追求健康美好生活:掌握科学方法是行动指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第一”的价值观逐渐在城镇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群中成为主流,参与广场舞活动是人们追求健康美好生活的重要实践行动。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是中老年妇女选择广场舞锻炼的主要动机需求[9]。广场舞动作将传统或现代的舞蹈艺术体验、塑形、健身、娱乐等功能融合在一起,充分契合了中老年女性的健身意愿和需求。有研究显示:广场舞锻炼能明显提高中老年妇女人群的幸福感指数,广场舞锻炼时长,频率,年限与提升幸福感指数的相关性显著[9]。刘生杰等的研究表明,广场舞对提高中老年妇女的心肺功能、肌力、反应时均有较大的意义,对腰臀比的变化有显著影响,同时,广场舞对中老年妇女体质指数较太极拳锻炼影响效果要好[10]。

广场舞最具实用性的价值体现是健身、健美和心理调适功能,然而,参与者大多采用跟练形式,健身知识与方法匮乏。要实现广场舞对健康促进的价值,还需要主动学习请教,掌握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相关部门或组织也应通过培训、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对群众开展科学健身理念、知识的宣传,使广场舞参与者科学合理地安排锻炼周期、活动时间与频率,控制适宜的运动强度与运动量。

2.2 表达集体文化诉求:提升道德素养是迫切需要

广场舞现象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觉醒,以及对当代生活的文化诉求[11],广场舞参与者选择并痴迷于这种活动形式,可能不仅是出于健身目的,或许是因为其公开的组织形式和舞蹈动作为她们提供了一种情绪表达的方式[12]。然而,也应当看到,广场舞活动中过度追求热闹场面的倾向,与现代社会人们所习惯的氛围产生了分歧[13]。传统价值取向以小共同体为本位,而对群体外的公共利益较为忽视,这一矛盾的解决,主要还是要靠建立新的价值取向,依靠道德自律加以根本解决[13]。

广场舞参与者作为广场舞文化需求的主体,将其对生活的热爱付诸于行动,影响着周围群众。广场舞参与者既是文化的推广者,也是文化的承担者,这就要求广场舞参与者不断提升道德素养,以“正能量”的行动赢得公众支持。广场舞参与者在长期的活动中,也是不断提升自身健康状态、文化艺术修养和道德素养的过程。

2.3 展示城乡和谐风貌:提供公共服务是基本保障

城镇化的目标要实现城市规模与格局更加优化,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8]。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形成了部分人口迁居现象,居住空间的变化也产生了新的邻里关系,居民抱着对构建新邻里关系的渴望参与广场舞活动,同时也在实现着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的交融。广场舞健身作为城乡居民的群体行为,不仅满足了居民的多元文化需要,而且呈现了城乡文化形象与特色[14],展示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和社会和谐风貌。

居民的健身需求与广场舞的噪音扰民之间并无逻辑性关系[15],广场舞活动对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的积极作用大于负面影响。广场舞引发的社会冲突,提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供给与规划应当给予更多关注[11]。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鼓励城市文化多样化发展,还将文化、体育与休闲设施作为人文城市建设的重点,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8],为广场舞文化的发展提供软硬件保障。场地设施不足是制约广场舞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场地设施供给上,提倡盘活现有场地资源,增加广场舞专门场地设施,可在社区、公共广场,以及其它运动项目场地中划分设置广场舞限时活动区域;而利用公园、绿地、水岸等可兼容空间,打造广场舞专门场地。广场舞场地设施的规划建设应体现实际需要和项目特色,不仅要适合参与者聚集,还要避免干扰,尽可能与环境形成相互适应和优势互补。广场舞活动空间应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居住环境相协调。

2.4 践行积极老龄化:助力“健康中国”是应时之需

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也带来诸多社会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们的就业方式更加多样,年轻人普遍选择与父母分开生活,“空巢”现象较为普遍[7]。据浙江省民政局发布数据(截止2017年末)显示,浙江全省纯老家庭人口数为24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3.06%。许多老年人与外界联系少,处于孤独、寂寞的心理状态,一些老年人有脱离社会的强烈感受,应运而生的广场舞成为应对社会转型和自我调适的一种手段和载体[7]。广场舞的兴盛也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老年群体在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对养老支持、公共医疗保障、公共体育服务诉求上的表达所形成的[11]。

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16]。老年人健康快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17],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广场舞活动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践行动,老年人借助广场舞的积极作用不仅改善了身体状态,摆脱了心理孤独和不适,也实现了自身价值,从而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动力。

2.5 纾解社会发展矛盾:寻求相对平衡是应然选择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发展突出体现在城镇化进程之中,包括城乡之间不平衡、区域间不平衡、新市民、老市民及流动农民工等不同群体间发展的不平衡等一系列突出问题[18]。广场舞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由广场舞引发的社会热点问题是全民健身发展过程中现实矛盾的缩影。广场舞问题反映出公共体育空间布局不合理而导致的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紧张,同时,也间接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间文化观念上的隔阂。

广场舞项目有其自身的优势,对场地的要求不高,人们参与广场舞活动,也是适应场地设施不足的自然选择。这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有效缓解了我国城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同时,广场舞项目还具有动作跟学容易、活动组织简单、艺术性、文化的包容性强等特点,对广场舞参与者在经济收入、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限制不大。当然,也存在着地域差异和社会层次的不同,广场舞的发展应考虑区域间均衡与协调发展的相对平衡,体现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广场舞活动的组织方式、成套艺术表现形式的选择,还应尽可能地考虑文化观念上的差异。

3 结 语

广场舞作为城乡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要以文化的魅力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赢得更广泛的认可,取决于广场舞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文化价值的提升。广场舞价值取向的合理化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有利于广场舞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将为城镇化的深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动力。

[1] 百度百科.广场舞. [EB/OL]. [2019-06-26]. https://baike.baidu. com/item/%E5%B9%BF%E5%9C%BA%E8%88%9E.

[2] 全国广场舞推广委员会.广场舞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7.

[3] 任 海.聚焦生活,重塑体育文化[J].体育科学,2019,39(04):3~11.

[4] 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通知[S].2015,11.

[5] 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S].2015,8.

[6] 成盼攀,马鸿韬.广场舞多元文化价值及文化建设研究——以北京市城六区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3):33~39.

[7] 姚伟华.文化认同视域下广场舞健康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31(02):60~65.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S].2014,3.

[9] 张晓莉.广场舞锻炼与中老年妇女幸福感相关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06):35~39.

[10] 刘生杰,郭显德.太极拳与广场舞对中老年妇女健身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05):103~105.

[11] 舒刚民.冲突与治理:广场舞现象的社会学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8):27~33.

[12] 张兆曙.个体化时代的群体性兴奋——社会学视野中的广场舞和“中国大妈”[J].人文杂志,2016(03):116~122.

[13] 许丽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社区体育的文化价值取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04):140~143.

[14] 刘 琨.我国城市广场健身文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06):693~695.

[15] 杨继星.个体化时代的集体行动:社区草根体育组织的动机诉求与矛盾冲突——以广场舞为例[J].体育与科学,2016,37(03):82~88.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2019-05-26]. http://www.sport.gov.cn/n10503/c772727/content.html.

[17]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EB/OL].[2019-06-2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7/15/content_5409492.htm

[18] 陈明星,隋昱文,郭莎莎.中国新型城镇化在“十九大”后发展的新态势[J].地理研究,2019,38(01):181~192.

Research on Value Orientation of Square Dance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ZHA Chunhua, ZHOU Yanting, ZENG Lingt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cienc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China.

Square dance is not only vigorously developed as a national fitness movement, but also a cultural phenomenon related to social harmony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and induction, the study explain the cultural value of square dance,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it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quare dance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that pursuing a healthy and beautiful life: mastering scientific methods is a guide to action; expressing collective cultural demands: improving moral literacy is an urgent need; showing the harmonious styl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providing public services is the basic guarantee; practicing positive ageing: Promoting “healthy China” is a timely need; relieving the contradic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seeking relative balance is the proper choice. The study ultimately expects to form a reasonable value orientation, to provide support for promoting social governance of square dance phenomenon, promoting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quare dance culture and social harmony and progress.

New urbanization; Square dance; Culture; Value orientation

G811.119

A

1007―6891(2020)01―0096―03

10.13932/j.cnki.sctykx.2020.01.21

2019-07-30

2019-08-02

2018年度浙江省体育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Y201534192);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9C35020)。

猜你喜欢
广场城镇化价值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布鲁塞尔大广场
在广场上玩
广场
一粒米的价值
家乡的城镇化
“给”的价值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