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进德育教学课堂策略研究

2020-02-21 18:03刘丰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戏曲青少年民族

□刘丰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对戏曲艺术的继承、弘扬、创新和发展,选拔、培养和造就优秀的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戏曲事业教育的目的。戏剧史就如同一部中国史,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记录着这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中国的戏曲与印度的梵剧、希腊的悲喜剧并列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历史悠久的文化瑰宝。戏曲教育,和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一样,都是属于艺术教育的领域。在当今,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现代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体验课堂的地方,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把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戏曲艺术文化带到现代课堂教育中。戏曲这一瑰宝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艺术修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如何让学生学习和感受戏曲艺术的文化,如何展示和传授学生戏曲艺术是我探讨研究的目的。

1.2 研究现状与意义

有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现在的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关心和了解还是比较少的。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艺术意识刻不容缓。著名京剧艺术家孙毓敏说过“中国人可以不懂芭蕾,但是不可以不懂京剧,可以不晓得乌兰诺娃,但不能不知道梅兰芳”。现在普遍学习艺术的课程,一般以西方知识为主,很多学生都只知道贝多芬、柴科夫斯基、莫扎特等,只知道要看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却连每年春晚的春节序曲的作者是谁都一无所知。一个对本民族的传统一无所知、漠不关心的年轻人怎么会对自己的民族有发自内心的崇敬和喜爱呢?当代青少年在了解西方的传统艺术时,绝不能漠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对青少年的民族艺术教育,直接影响到传统艺术的传承。要帮助青少年了解祖国各个地方的风俗人情,了解艺术发展的历史,学会尊重和借鉴他人的思维方式,这对青少年来说十分具有意义。

2.进行戏曲教育的意义

戏曲教育是通过引用活泼鲜明的艺术形象去培养青少年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戏曲教育还可以培养青少年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智,促进他们审美、德行、体质、智力以及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戏曲艺术教育是近年来伴随着德育、美育教育的兴起而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主要通过讲授、欣赏和实践,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去了解戏曲、关心戏曲、研究戏曲、认识和了解祖国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戏曲文化,可以建立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弘扬、振奋民族文化精神,可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爱国主义教育。戏曲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让所有青少年都接受戏曲艺术教育,而不是部分学习戏曲或者以戏曲为特长生的青少年。艺术的有形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熏陶和体验,让每个青少年都发展得更全面、更合理。

近年来,全国已有二百多所高校开设了戏曲艺术选修课程,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也都有各种方式的戏曲欣赏课。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也越来越有影响力,对戏曲艺术感兴趣的外国友人也越来越多,戏曲艺术教育也成为面向世界的艺术教育课程。我相信戏曲艺术教育是一项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事业,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3.戏曲体验教育过程

3.1 戏曲艺术与传统文化教育

从古至今,戏曲所反映的内容、情节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戏曲艺术向大众展示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教人善、忠、义、孝,教人追求美好的爱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激发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戏曲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如《赵氏孤儿》《岳母刺字》 《杨门女将》 《智取威虎山》 《红灯记》 《沙家浜》等很多歌颂赞美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惩恶扶善、舍己救人的正义精神的戏曲剧目。像岳飞、杨家将、杨子荣、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也更激发青少年的精神斗志和英雄情怀,教育青少年如何做个正义的人。戏曲还融合了多种民族的艺术元素,是我们课堂需要弘扬的文化精神,身为中华民族子民,对于我们的国粹必须要了解才有助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拥有绚烂多彩的文化底蕴,戏曲的种类繁多,风格多彩多样、地域性色彩也十分丰富,为现代的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可以很好地帮助青少年了解祖国风土人情,了解艺术发展的过程,学会尊重他人和借鉴前人的思维方式。有效的戏曲艺术教育,一定可以唤起炎华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这对于我国青少年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3.2 戏曲艺术融入教育

戏曲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项内容,要采用欣赏—学习—鉴赏—表现的方式进行。在课堂上的引入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把戏曲艺术教育渗透进其他教育之中,如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可以引入戏曲曲目来讲解古典文学,如讲到岳飞,就可以放《岳母刺字》的戏曲给学生欣赏;如讲到地域的时候,可以把当地的代表性剧目普及给学生,如河南的豫剧、四川的川剧、广东的粤剧、安徽的黄梅戏等;在音乐课和美术课上可以加入戏曲音乐和服饰、脸谱、道具、乐器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把戏曲和其他文化联系起来,让学生容易接受。也可以采用课外活动形式,如建立俱乐部,成立兴趣小组、组织夏令营等,在玩中学习,吸收经验,激发兴趣,提高积极性。还可以在班级的图书小角落上放置一些关于戏曲的报刊杂志,以供学生课外阅读时去了解戏曲。我国中央电视台cctv-11戏曲频道上也有很多优秀的戏曲节目,汇集了全球200多个戏曲种类,教师可以适当下载引入一些具有教育引导意义的视频供学生观看,如戏曲知识问答、中小学戏曲展示等,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解答的欲望,有助于学生爱上戏曲,主动去学习戏曲。

3.3 戏曲引入现代课堂的手段

在欣赏中建立初步印象后,可以带着好奇过来学习一下戏曲知识和一些简单的戏曲动作、手势和唱腔,在具备一定知识后,通过鉴赏学会体味戏曲中的奥妙。戏曲是一种具有很强操作性、实践性的艺术,需要亲自动手、动口、动脑来体验一下,才能加深对戏曲艺术的领会。参与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单纯的欣赏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比如说:一段唱腔我们可能欣赏过很多遍,当我们亲身学唱时就必须弄懂其中的音调、情感、节奏等要素。

假设我们开展一个戏曲实践课,以粤剧为例,运用到学习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在“唱”上,讲究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这运用到了声乐技巧,如何运气,如何发音,还要强调唱腔的韵味和感染力,根据每个“行当”的特点,还有独特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如青衣、花旦则需要发声状态模仿女性声音的高、尖、亮。而花脸演唱的时候需要喉咙全部打开,利用胸腔发挥共鸣作用,这种有点类似于外国的美声唱法,要表现出人物性格的豪放粗狂。唱,是戏曲最重要的表演方式,是需要建立在欣赏上有个整体的观念,才能将其情感态度表达出来。

在“念”上,戏曲界有句话说“千斤话白四两唱”,说明了念白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是表达人物思想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处理念白的时候,不仅要口齿伶俐、发音准确,做到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还要根据人物特点和情节开展注意轻重急缓、抑扬顿挫、传情达意的变化,达到悦耳动听且传神的境界。唱念俱佳是戏曲演员追求的艺术境界。

在“做”上,有五种基本技法:手、眼、身、法、步。手指手势,身指身段,眼指眼神,步指台步,法指技术的规格和方法,在不同的人物形象上有不同的做功,青衣端庄,老生沉稳,净行豪迈,花旦轻盈,小生潇洒。

在“打”上,是重要的形体动作部分,不是纯粹的武打,而是将武术化为舞蹈,准确地表现人物气质性格,有时候需要用到道具,不过这些是需要时间和长期训练才能找出感觉的,在欣赏课上,简要学习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了。

结合以上戏剧的四大行当,教师需要将枯燥无趣的课程加以创新,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可以吸引学生踊跃加入体验戏曲中去,还可以加入戏曲中常用的乐器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如果学生对乐器加入比较有兴趣,教师可以加入乐器,如鼓、板、扬琴、二胡、木鱼、萧等,用镲、鼓、板可以进行节奏的训练,如模仿老生沉稳的步伐,小生轻跳快速的步伐等。还可以由学生自己即兴发挥,创编一个场景的节奏和简单乐曲也是非常好的。所谓百看不如一学,百学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

4.戏曲艺术教育的功能效应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修养具有独特的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里面包含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个艺术形式,戏曲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类,既有艺术教育所普遍具有的功能和效应,更具有自己的特性。通过培养对戏曲艺术的审美过程,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对民族艺术和文化来说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戏曲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1 帮助学生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学科,本身包含了文学、史学、哲学、心理学、音乐、舞蹈、美术等知识。它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文化史、文明史,凝聚了各个时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体现了不同时期历史人物的思想观念、社会思潮和社会风貌。戏曲艺术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在历史、人生、社会、艺术等方面得到知识的升华,还可以让人们在脑海里利用这些知识加深对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清晰脉络。通过对戏曲的了解,也能帮助青少年在认识中国戏曲在世界艺术舞台的地位,帮助青少年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4.2 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审美活动

戏曲教育开始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观摩戏曲片段,让学生对戏曲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接下来指导学生提高审美修养,也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在戏曲教育中,戏曲是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所以在对戏曲进行欣赏时也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戏曲欣赏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行为,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是希望学生积极地参加和主动的探求,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感受戏曲艺术的美,了解戏曲艺术的内涵。随着讲解的深入和细致,逐步转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观摩活动。在欣赏课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去想象,去讨论,去实践。也可以邀请专业的戏曲团队组织到校园内表演,拉近戏曲与年轻人的距离,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与分析鉴别能力。戏曲的美是不断变化的,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是不断开阔审美境界的。而审美体验是自我实现的一种形式,它是自我实现的自由和快乐的瞬间感受,是对自我价值和意义的领悟,从而得到精神意志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提高一个人的审美境界。

4.3 引导学生参与戏曲实践

在介绍戏曲时,要联系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中认识戏曲,了解戏曲。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美育资源,把审美教育延伸到校外,如剧场、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等等,还可以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专题讲座和演出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培养他们感受美、鉴别美的能力,为更好地欣赏戏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戏曲俱乐部,配合理论知识的介绍,由专业的戏曲人员来教授戏曲技能,还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演出活动来给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如举办汇报演出;开设戏曲辅导课,教唱一些经典戏曲片段;开展戏曲知识走廊,普及更多戏曲知识等等,让他们在学习的收获中体会更大的审美愉悦,从而增进对戏曲的了解和热爱。

猜你喜欢
戏曲青少年民族
我们的民族
青少年发明家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多元民族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