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话题日记助力绿色作文

2020-02-21 00:16岳晓燕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48期
关键词:运动会审题角度

岳晓燕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写作文是一件“烧脑”的事情,而且费力不讨好。这个学期,我决定从“话题日记”着手,和孩子们一起开拓绿色写作之路。

日记,就是生活随笔。为什么要规定话题呢?话题集中,孩子们才可以互相碰撞,一起成长。话题集中了,教师指导也更有针对性。散着写,固然灵动,但是对于大规模教学而言,无疑增加了指导的难度。话题之外,随笔式日记也是要写的。下面浅谈本学期开学后我集中指导的两次话题日记:运动会、秋天的收获。

一、写“运动会”,要选准角度

运动会这个话题,多数孩子是有话可说的。可是,班里竟然出现了个“刺头”,因为是国庆节期间写的,有一位同学就写了一篇《论规定内容对学生伤害有多大》。既要全面指导,又要给这个孩子良好的引导,我想,点评日记时的大力表扬,既可以鼓励认真书写的孩子,又能给言之无物、情绪消极的孩子带来启发和反思。

针对不少孩子仍然写流水账的情况,我的幻灯片出示了这样的文字:从筹备、彩排、开幕式展示、运动会各个项目正式开始到结束;从运动员,到观众,到裁判;从同学,到老师;从整体,到个人;有胜利,有失败,有承担,有推诿……以上种种,写作时要不要面面俱到?你选择哪个角度来写?

具体到一个角度,作文内容就集中了,就言之有物了。随后,我出示了这次写得很有借鉴意义的作文题目:成功的背后;我们班的“蒙面大侠们”;运动会之800米;幕后的英雄;拼过,就够了!

看过题目,听过范文,班里很安静——优秀范文具有最大的说服力。之后,我布置学生回去修改,第二天再批阅,题目就五花八门了。虽然有的也还不够好,但是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而老师也不再翻开一篇便是千篇一律的《运动会》了。写的还是运动会,但是每个人都开始有了“角度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接下来我们便开始写《秋天的收获》。

二、《秋天的收获》,审题立意很关键

《秋天的收获》,学生写得还是不够好。角度限定了,他们却不会审题立意了。原来是角度放出去,自己选择角度来写作,现在却是集中火力突击一个目标,所以,审题立意最关键。

这个题目不长,关键词只有两个:“秋天”和“收获”。“秋天”是时间的限定,可以有景物描写。这个学生基本可以做到。难点在于“收获”。作文提示语中有“每一天都在成长着、收获着、感悟着”这样的句子。但是,学生写作的“收获”应该侧重于那些角度呢?

“叽叽喳喳”上阵,效果立显。展示结果如下。(1)情感:亲情、友谊、师生情……(2)意志品质:变得坚强、自信、勇敢、有毅力……(3)生活感悟:明白了某个道理、感受到不曾感受过的东西。

我在班里做过调查:收获过友谊的,举手一片;与某个老师关系特别好,收获了师生情的,举手一片;与父母关系僵硬,又冰释前嫌的,又是举手一片。至于成长中意志品质的收获和生活中的感悟,学生都是有的。

可见,学生们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找不到写作角度。思路打开了,角度找到了,写作的主要问题便迎刃而解,多数同学动笔前便真的有了“秋天的收獲”。作文写完,我在批阅时发现,这次作文多数学生都有一个新颖的角度和不俗的立意。

问题当然还是不可避免,于是我又提出进一步修改提示:(1)要有主体事件(记叙);(2)要有细节刻画(描写);(3)结尾要点题(议论抒情);(4)要有景物渲染,体现是“秋天”的收获。再次修改完,多数同学就都有了一篇相对不错的文章了。

后记

付出了便收获了,作文指导也是如此。

收获固然让人惊喜,问题却不能被掩盖。事实上,在作文指导方面,我们下的功夫太少,又急于有收获,难免产生浮躁的心理。作文需要生活的积累,需要一个活泼泼的心灵去感知去提炼;作文需要阅读的积累,还需要我们引导孩子爱阅读爱思考;作文需要表达的技巧,还需要我们把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中学、在写中练、在修改中提升。

猜你喜欢
运动会审题角度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我要参加运动会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角度不同
人啊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与众不同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