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包头市1322份涉及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0-02-22 01:03王慧萍格根塔娜王宏霞郝美玲
北方药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药品用药监测

李 伟,王慧萍,张 纳,格根塔娜,王宏霞,郝美玲

(1.包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包头 014030;2.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17000;3.内蒙古自治区药品检验研究院,呼和浩特 010020)

基本药物的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指的是一类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以安全、必需、有效、价廉为特征[1]。WHO于1977年首次制定出基本药物标准清单(WHO Essential Medicines List,EML),每两年更新一次(现行版本为第21版,更新于2019年6月,最新一次修订日期为2019年9月)[2]。2009年,随着我国《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正式实施,这些年来,基本药物制度成为我国药物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有效保障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先后于2012年和2018年进行了重新修订,新修订的基药目录自2018年11月1日起实施。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3]。尽管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是通过广大基层医药工作者通过严格的科学评价筛选出来的满足基本医疗服务的一线药物,但是,随着部分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广泛存在,加之其用药人群广,用药量大,相应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因此,通过ADR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客观评价本地区国家基本药物相关药物品种的安全性,及时发现高风险药物的安全隐患,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此外,ADR监测还能够进一步深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4]。因此,加强国家基本药物ADR监测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重要保障[5]。本次研究以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9年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国家基本药物的ADR报告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汇总。

1 资料与方法

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我市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涉及国家基本药物(2018版)的ADR报告,共计得到1322份相关的ADR报告。纳入标准:(1)患者使用的怀疑药品为国家基本药物;(2)报告中的临床资料相对完整,具备可追溯性。分别对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ADR的报告类型以及ADR的转归做出具体的调查和统计,并对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受到损伤的系统及临床表现也做了相应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报告类型及化药分类情况

1322份ADR报告中,已知一般的ADR报告占69.82%,新的一般的ADR占19.82%,已知严重的和新的严重的ADR分别占8.55%和1.81%,报告类型分布见表1。

表1 1322份ADR报告的类型分布

化学药品当中,抗感染药、肿瘤用药以及心血管系统用药所引起的ADR的例次较高,值得注意的是,精神障碍用药所引发的ADR的例次近年来增加的幅度较为明显,表2对化药引起ADR的例次进行了统计,并计算了相应的构成比。

表2 基本药物的化药分类分布情况

2.2 年龄分布及性别比例

统计所发生的ADR各年龄段的发生例数和构成比,见表3,其中45-64岁年龄段最多,共计发生1047例次,占总数的39.26%;其次是65岁及其以上的,共计805例次,占总数的30.18%;排在第三位的是15-44岁,共计584例次,占总数的21.90%。

以性别为要素,统计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女比例为0.82∶1。

表3 1322例不良反应报告的年龄分布

2.3 ADR转归

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经停药好转和痊愈的分别有892例和348例,所占比例相应是67.47%和26.32%;未好转19例,占总数的1.44%;结果不详的63例,占总数的4.77%。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1322份ADR不良反应报告转归分布

2.4 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分布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WHO-ART),将ADR报告当中的ADR名称以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进行分类,排除掉不规范的ADR名称,各类ADR共计发生1939例次。造成患者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共582例次,占30.01%,居于首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出汗、丘疹等常见皮肤损害;引起患者出现消化系统损害的共412例次,占21.25%,位列第二,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腹痛、腹泻等;其它累及患者器官系统及系统对应的ADR名称,见表5。

表5 1322份ADR报告累及系统分布

3 讨论

3.1 ADR类型的报告比例分析

在ADR报告系统中,衡量ADR报告质量的高低,其中一个重要参数就是新的、严重的报告数量及其占比,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对于弥补药品上市前临床研究的局限性,发挥ADR监测的功能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我们从事ADR监测工作必须密切关注的。统计中,涉及国家基本药物的ADR报告中,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占所统计的报告30.18%,略低于我市2019年整体报告中新的、严重的报告占比(31.23%)。分析产生这一原因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上报ADR报告的主动性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上报意识,而市级医疗机构可能还存在基本药物使用意愿不强,特别是近年来在医疗卫生改革中,医院控制药占比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医疗机构上报ADR报告数量有所减少。部分医疗机构还存在上报顾虑,将ADR与药品不良事件、医疗事故等概念相混淆,瞒报漏报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难以全面了解基本药物引起的ADR发生情况。

3.2 基本药物的化药分类分布情况分析

统计基本药物当中,由化学药物所引起的药品ADR共计有1307例次,抗感染药、抗肿瘤药以及心血管系统用药引发的ADR数量较高,反映出它们在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有用药需求的患者人数较多。抗感染当中的β-内酰胺类以及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并且经常与其他治疗用药一起联合使用,相应的发生ADR的概率较大,而关于抗菌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也一直是临床药学工作关注的焦点。因此,临床在应用抗菌类药物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其使用的培训和分级管理,避免无指征用药及其他不合理用药现象的产生[6]。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生态环境的变化,恶性肿瘤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而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引起患者血液及血管系统损害的确定性较高,根据对本次研究的分析发现,多数患者在应用抗肿瘤药物后都会出现骨髓抑制以及胃肠道系统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全血细胞的减少、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还会进一步全身性反应如发热等不良反应,远期的ADR还可能会出现心脏毒性等问题,所以说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肿瘤药物,特别是当基本药物当中的抗肿瘤药物作为患者的首选化疗方案时,应用时应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有目的的进行预防用药,避免或者减少患者出现影响患者继续治疗的严重ADR的发生。

基本药物的统计中还发现,近年来我市抗精神病药物的ADR报告绝对数量逐年增加,反映出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出现精神问题以至于进一步需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而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ADR有锥体外系反应,患者表现出静坐不能、不自主抖动等症状,大部分经过相应的药物治疗后,患者的ADR症状都能减轻或者消失,抗精神病药物的ADR监测我们今后还将持续关注。

3.3 ADR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统计发现,发生ADR的男女患者的比例为0.82∶1,女性发生ADR的比例略高于男性,这与女性对药物的敏感性强、耐受性差有关[7]。一般而言,女性体重较男性轻,并且,女性由于月经、妊娠、哺乳等生理功能,可使女性在使用相同剂量下的同种药品时更易产生ADR[8]。同时统计中还发现,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值得注意的是45及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占比较高,其中,45-64岁患者共计发生1047例次,占39.26%;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共计发生805例次,占30.18%。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成为不良反应易发人群,这与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减退,机体耐受性降低,药物代谢降低、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变化等有关[9]。因此,在临床用药中,对于老年患者用药治疗时,应考虑各方面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尽可能的避免发生ADR,保证合理安全用药。

3.4 涉及系统及临床表现分析

统计发现,所发生的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发生582例次,占所统计报告的30.01%,占比最高,与多数研究的结果一致[7-11],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皮肤红肿最为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占21.25%。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此外,神经系统损害占比也相对较高,占15.32%。临床上,需要医护人员警惕的是全身性损害,患者出现如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ADR时,应及时对患者采取抢救措施,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进一步加剧,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发现和处理严重的ADR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综上,开展针对基本药物ADR监测是对于及时发现基本药物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保障基本药物的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基本药物的ADR监测能够帮助我们淘汰掉落后的以及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药物品种,监测结果亦能作为调整和优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结构的重要参考依据[12]。我们对包头市2019年基本药物的ADR监测,有助于充分了解本地区基本药物整体使用风险,为地方药品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但目前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的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今后在监测工作中还将对基本药物的ADR持续关注。

猜你喜欢
药品用药监测
是不是药品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列举不良反应多的就不是好药?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药品保存细解读
水果药品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