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我国卫生防疫战略举措及其当代启示

2020-02-22 23:07李灏轩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建国初期卫生防疫党中央

李灏轩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建国伊始,中国医疗水平低下,疫情泛滥,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安全,面对严峻的疫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提出防疫方针,部署卫生防疫工作,极大提高了新中国卫生防疫水平。在全国处于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的艰难形势下,回顾和学习建国初期我国的卫生防疫举措能为更快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借鉴,为新时代更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建国初期,我国卫生防疫战略举措实行的背景

(一)医疗条件十分落后

由于战争的破坏,旧中国的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落后。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前我国人口出生率约35‰,死亡率约25‰,婴儿死亡率约200‰……解放前的旧中国,平均期望寿命在35 岁左右,是当时世界上寿命最短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几近崩溃,人民的温饱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更无从谈及卫生防疫。据相关统计:“一九四九年全国中西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共有505040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仅有38875 人,全国有医院2600 所,病床80000 张,占全国人口85%以上的农村仅有病床20133 张。”至于医疗物资更是缺乏,绝大部分化学药品和简单的医疗设备都无法自产,需要依赖进口。

(二)疫病泛滥

新中国成立之初,天灾不断,医疗水平的低下,导致疫病迅速蔓延。据建国初不完全统计:“我国全人口的发病数累计每年约一亿四千万人,死亡率在千分之三十以上,其中半数以上是死于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上,如鼠疫、霍乱、麻疹、天花等。”其中血吸虫病曾祸及中国南方13个省、市、自治区,在总计200 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一亿多人口受到血吸虫的威胁,血吸虫病危害严重,患者轻则腹水,重则丧命,在血吸虫病严重地区甚至村户死绝;黑热病流行于中国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全国的患病率高达0.35%;丝虫病是旧社会留下的危害甚大的寄生虫病,遍及中国15 个省市自治区,据统计防治前全国共有3099.4万人患病,以至于有“十男九疝”的说法。

(三)卫生防疫工作事关新中国的国际形象

自1840 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00 多年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在“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下,贫病交困,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导致传染病肆意传播,人口死亡率极高。因此,西方列强总以“东亚病夫”来羞辱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新生的中国政权进行封锁孤立,羸弱的“东亚病夫”形象也成了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为了打破这一侮辱性的刻板印象,加强卫生防疫工作,改善人民群众体质已然上升为一项政治任务。

建国初期,正是处于如此艰难的形势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卫生防疫战略举措应运而生,给新中国的卫生防疫工作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为新中国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建国初期,我国卫生防疫战略举措的基本内容

(一)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

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在我国人口当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深知农村防疫工作中所蕴涵的深刻政治含义。因此,他提出把“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作为卫生防疫工作的唯一出发点。新中国刚刚成立,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合理,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责令卫生部“必须努力赶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在全国建立各级基层卫生组织,至少要让中国大部分县份拥有一所配备有2-7名专科医生和一名药剂师的卫生院组织。”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医疗的燃眉之急,卫生部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凡是医学校的毕业生,首先要分配到农村工矿和部队去……再回来城市工作或组织防疫医疗队到乡间去工作。”对于农村地区看不起病的问题,毛泽东在开展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卫生工作领域的合作化。经党中央指示,1955年,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采取了社员缴纳医疗金,公社再给予补助的措施,首先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上实现人人看得起病的目标。通过山西省的成功实践,“到1957年,以医疗融资合作为基础的集体保健站、医疗站已发展到了1 万余个。”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建国初,通过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农村地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二)坚持“预防为主”的防疫方针

1950 年8 月,经党中央指示,卫生部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做出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预防传染病的工作。面对过去难以防治的天花病,党中央责令中央卫生部颁发了《种痘暂行办法》,指出要尽早进行接种预防,规定“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之居民,不分国籍,均须种痘。”通过接种牛痘注射疫苗,从源头上遏制了天花的传播;血吸虫病曾流行于长江中下游12 个省,危害着农民生命健康和农业生产,1955 年党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成立了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钉螺。此后,党中央采取边防边治的方针,发动群众开展了灭螺歼灭战,“通过滩地垦种灭螺、平整土地灭螺、结合垦种灭螺等方式”到1958年“消灭钉螺的面积和治疗的病人,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黑热病流行于中国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中,以吸血的白蛉为传播媒介,扑灭白蛉是消灭黑热病的根本途径,因此,卫生部从一九五一年开始在黑热病严重区采取了防蛉驱蛉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措施,由于清除了传染源,“自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八年,全国共治愈黑热病患者63 万余人。”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灭源防疫工作,人们有意识地对鼠疫、血吸虫病、黑热病等传染源进行扑灭,对传染病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国初期,在广大人民中,尤其是农民群众中存在着各种不卫生的习惯和听天由命的想法。毛泽东认为“报纸作为一切工作的武器……是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一个武器”因此,毛泽东十分重视农村地区的防疫宣传。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卫生宣传活动。《人民日报》、《健康日报》等群众性期刊,都进行了卫生宣传;中央和各地的广播电台经常播放卫生新闻;讲究卫生的皮影、快板书随处可闻;卫生人员也经常在“三头”(田头、街头、炕头)以及运用“三边”(边检查、边宣传、边改进)的形式进行挨门逐户的宣传。通过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卫生防疫知识,增强了人民群众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了人民群众卫生防疫的意识。

(三)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

中医作为中国的国粹,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随着西学的传入,中医被看作是封建糟粕受到很多人的排挤。但毛泽东认为“中国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毛泽东始终重视中医,在井冈山时期,革命根据地被封锁,医疗物资极度缺乏,毛泽东从实际出发,提出“用中西两法治疗”伤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必须很好地团结中医,搞好中医工作,才能担负起几亿人口艰巨的卫生工作任务。”面对西医治疗效果快,中医受众广这一难以抉择的问题上,毛泽东指出“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在毛泽东看来,中西医各有优劣,“必须把一切积极因素保存和发挥,中西医一定要团结,西医一定要打破宗派主义。”通过扬长避短、优劣互补,一定能够走好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团结中西医”的批示下,一大批中西医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全国卫生防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重视发动群众,开展群众爱国卫生运动

建国之后,为了尽快改善人民群众的卫生环境,毛泽东亲自提出开展群众爱国卫生运动。群众爱国卫生运动缘起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实施的细菌战。1952 年2 月,美军在朝鲜战场实施的细菌战。祸不单行,1952 年入春以来,华北地区爆发了严重的疫情。同年3 月,毛泽东在接到华北疫病防治情况的报告后,迅速下达批示,根据朝鲜志愿军在反细菌战的措施提出:“通令东北军区、华北军区、华东军区及华南军区仿志愿军进行清洁卫生工作。”在毛泽东号召下,全国人民大力开展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广泛的卫生清洁运动,掀起了以反对美帝细菌战的爱国卫生防疫运动。通过这次爱国卫生运动,不仅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而且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改善了城乡的卫生条件。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毛泽东认为爱国卫生运动应继续保持下去,继续发扬人民群众对卫生防疫工作的热情。1958年毛泽东起草《中央关于在全国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部署了“除四害”的具体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又掀起一个以除四害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群众路线,开展群众爱国运动,为改善人民卫生环境、改进卫生防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建国初期我国卫生防疫战略举措的特点

(一)人民性:强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立脚点。毛泽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建国初期,面对疫情泛滥的严峻形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夺度发动大规模群众卫生运动,依靠人民力量建设医疗事业、完善防疫体系。在毛泽东看来,防疫和闹革命有异曲同工之处,单靠党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要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参加到防疫工作中来,卫生防疫工作才能走得远,才能搞得好。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与疫病作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九年,人均寿命由解放前的35岁延长到了68.2岁,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二)科学性:强调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建国初期我国卫生防疫战略举措是吸收马克思列宁主义卫生防疫理论,结合中国医疗实际所得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疫战略之策。建国初期,天灾频发,疫情泛滥,国内缺医少药,人民群众苦不堪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应该把中国传统中医与西医结合在一起,通过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为治疗疫病提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道路。在疫病防治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医疗实践,向世人证明了这一道路的科学性,也为我国未来的医疗技术发展提供了一条长远之路。

(三)预防性: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建国初期,由于没有充足的医疗资源,广大人民群众深受疫病折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提出“预防为主”的原则,在疫情重灾区实行一边救治,一边预防的方针;在城乡间,通过报纸、广播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媒方式,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普及科学的防疫常识;在河谷湖泽地区,发动群众消灭血吸虫的宿主钉螺,在广大农村地区,通过防蛉驱蛉与药物治疗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预防了黑热病的蔓延,这就体现了建国初期我国卫生防疫战略举措中“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新中国卫生防疫举措中所体现的预防性,明确了在防控疫情中预防和救治是辩证统一的,同时也证明了在人口基数巨大的中国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是防控疫情的一条良策。

四、建国初期我国卫生防疫战略举措的当代启示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席卷整个神州大地,震荡九州,惊扰万民。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为了未来更好地防控疫情,我们或许可以从建国初期我国卫生防疫战略举措中探求些许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

建国初期,疫情泛滥,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难以保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将卫生防疫工作提上工作日程,各级政府和党委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广泛发动群众配合工作,取得了卫生防疫的非凡成就。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搞好实事,只有发动人民群众,才能克服种种困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做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党中央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但在防疫阻击战中,有的地方政府为追求数据好看,出现了严重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必须加强党在防疫工作中的统一领导,必须坚持防疫“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员干部必须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做到令行禁止、守土尽责。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阻击战应是一场人民战争,离开人民群众疫情防控工作就会举步维艰,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心实意保障人民群众疫情期间生活资料不受影响,要坚持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广泛发动群众进行“群防群治”。

(二)坚持中西医并用,重视中医在重大疫情中的防治作用

建国初期,国内医疗资源缺乏,毛泽东结合中国医疗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历史证明,中医对于重大疫情的防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中医的态度模棱两可。直到今天,网上仍然充斥着“中医无用论”的说法。这也启示我们,只有深刻学习毛泽东“中西医结合”这一战略举措,坚持走好“中西医结合”道路,明确中医在防控疫情中的历史地位,采取一切措施增强中医的科学性,重视重大疫情防控中采取中西医并用的治疗方法,才能在新时代推动中医良性发展,走上中医复兴之路。

(三)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防疫体系

建国初期,正是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卫生防疫工作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被人类攻克,但还有许多未知的疾病在威胁着人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未知疾病的威胁,如今的卫生防疫工作也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首先要做好监测与预防。各级疾控机构和各个省县级三甲医院在做好公共卫生监测的同时,应增加一项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报告系统,即短期出现大量症状相同或类似的患者,要立即上报有出现疫情爆发的可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时间就是生命,为避免以往逐级上报,错过疫情防控最佳时机,紧急上报系统的上报途径应该公之于众,采取实名上报的措施,要让参与病患救治的相关医护者能在第一时间上报,使国家各级卫生部门和各级疾控部门及时掌握具体情况,采取对应措施,控制疫情。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其次要做好卫生防疫药品、设备、人才储备。各省市从医疗机构选拨出优秀的专业人士,组织建立一支专业化、科学化、技术化集一体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队伍,要将防疫演练常态化,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理;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协调进行卫生防疫物资储备库的选址,建立全国统一的防疫物资数据库,加强与药品、医疗设备生产厂家的协作,建立一条完备的应急防疫医疗物资生产体系,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做到战备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最后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国。中国社会每每面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总是“两头轻,中间重”,即重视对疫情的治疗,轻视对疫情的预防以及疫情带来的教训。2003年爆发的非典来源于野生动物。非典疫情后,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声此起彼伏,但仅仅十七年后,同样疑似源于野生动物的新型冠状肺炎又一次肆虐神州大地,从侧面证明了野生动物相关法律存在漏洞。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必须及时健全保护野生动物相关法律,加大力度揪出贩卖野生动物组织,捣毁野生动物贩卖利益网,坚持依法治国,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防控疫情阻击战是一场人民战争,也是一场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考验。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是打赢防疫阻击战的政治保证,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中央领导小组,科学部署、精准施策, 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科学有序布防布控,各级党政干部深入防疫一线,守土尽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打赢防控阻击战的制度保障,防疫阻击战打响以后,全国各地扎实推进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形成上下一心、层层协助的防疫控疫统一战线;多难兴邦、百炼成钢,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建国初期我国卫生防疫战略举措的启示下,在全国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精准防控下,我们一定会早日打赢防疫阻击战,一定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建国初期卫生防疫党中央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回顾“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卫生防疫的特点及做法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救援部队卫生防疫实施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建国初期工业化建设与现代工人的塑造*——以“王秀珍思想”讨论为例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