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化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

2020-02-22 03:20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汪阿恋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教学能力

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汪阿恋

摘 要 针对教师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不强等“瓶颈问题”,教育部出台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各地分类、分科、分层“精准施训”的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以初中化学《指导标准》为依据,以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为载体,通过深入研读《指导标准》,精准选择培训主题;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自我诊断的分析,精准定位培训目标和参训学员“最近发展区”;基于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精准设计和实施培训课程内容;结合成人学习特点,精准优化培训方式;最后通过学员满意度测评和学员撰写“学科整体理解”相关主题文章的方式,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

关键词 教师培训 课程指导标准 精准施训 学科整体理解 教学能力

教师培训是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途径。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一直制约着教师培训质量的提升。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各地分类、分科、分层实施教师培训,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学)》(下文简称《指导标准》)。《指导标准》要求对照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诊断,基于实践导向制定培训目标,提升培训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做到“精准施训”[1]。福建教育学院通过公开竞标承担了2019 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培训课标(初中化学)班的教学。该培训项目以初中化学《指导标准》为依据,进行“精准施训”的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获得了参训学员的高度好评和认可。现将项目团队第一阶段的实践探索进行总结、提练,以期和国内同行交流探讨。

一、精准选择培训主题

《指导标准》的实质是将学生的课程目标转换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标准,建立了分学科的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体系,有助于精准确定教师的能力发展需求以及“最近发展区”,确保“精准施训”。初中化学《指导标准》包括前言、培训目标与内容和实施建议等三个主要部分。其中培训目标和内容部分由学科整体理解、科学探究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等6个方面组成。这6个方面中的后5个方面实际上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5个一级主题一一对应[2],在此基础上增设了“学科整体理解”这一具有统摄性、引领性的重要一级主题。郑长龙教授认为,化学学科整体理解是指教师对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的一种本原性、结构化的认识[3]。初中化学《指导标准》将“学科整体理解”一级主题进一步细化为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即:二级指标1:化学学科特征、内容体系及价值理解(细化为三级指标:①化学学科特征与内容体系理解;②化学学科的价值认识);二级指标2:初中化学课程理解(细化为三级指标:①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的理解;②课程内容的认识;③学生学习进阶的把握);二级指标3: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细化为三级指标:①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②教学设计系统;③教学實施技能);二级指标4: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与反馈(细化为三级指标:①评价理念和基本方式;②评价内容及工具设计;③评价结果分析及反馈);二级指标5: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与改进(细化为三级指标:①教学反思;②教学研究方法的运用;③促进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1]。王云生教授认为,明确“学科整体理解”的内涵是提高教师课程理解与实施能力的关键,提高“学科整体理解”能力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应该采用多样、灵活的培训研修方式提高教师的“学科整体理解”能力[4]。通过对初中化学《指导标准》的深入研读,我们认为“学科整体理解”能力对于提升参训教师教学能力具有全局性、统摄性的作用和价值,故将第一次集中培训研修的主题确定为:基于“学科整体理解”的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二、精准诊断与分析教师关键能力

1.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诊断工具的说明

初中化学《指导标准》为教师培训组织者和初中化学教师开发了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表现级差表”,并提供了四级能力水平描述的“教学能力水平表现级差点”,为初中化学教师进行自我诊断提供了依据,帮助初中化学教师真实地了解个人教学能力的实际水平,从而清晰地认识到个人教学能力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1],有效地激发初中化学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内在动机和积极性[5]。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水平表现级差表由上述的“学科整体理解”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构建,每一个三级指标的教学能力水平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并按照“你最像下面哪一种?”结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进行描述,方便初中化学教师进行自我对照和诊断。

2.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在问卷星网站设计由14道能力诊断题组成的“化学学科整体理解”教师问卷,并通过QQ群和群发手机短信邀请2019 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培训课标(初中化学)班的50位学员参加问卷调查。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调查,共回收到50位学员的调查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

3.调查数据的统计

在进行问卷结果分析时,我们将教学能力等级水平转化为分数,四级、三级、二级和一级分别对应4分、3分、2分和1分。通过统计,得到参训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自我诊断平均得分,见表1。

通过表1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自我诊断平均得分表可以发现,“化学学科整体理解”5个二级指标中,第4个指标“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与反馈”的平均得分最高为2.61分,其次为第1个指标“化学学科特征、内容体系及价值理解”为2.56分,再次为“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为2.43分,紧接着是“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与改进”为2.36分,最后为“初中化学课程理解”为2.23分。

对表1中14个三级指标平均得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平均得分最高的是“4.2评价内容及工具设计”平均得分为2.78分,平均得分在2.50分以上的三级指标还有“1.1化学学科特征与内容体系理解”(2.66分)、“2.3学生学习进阶的把握”(2.54分)、“3.1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2.54分)、“4.3评价结果分析及反馈”(2.54分)和“4.1评价理念和方式”(2.50分)。平均得分在2.50分以上的三级指标共有6个,其中有3个三级指标构成了第4个二级指标“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与反馈”。14个三级指标中,平均得分最低的为“2.1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的理解”(1.92分),低于2.00分。平均得分低于2.30分的还有“2.2课程内容的认识”(2.24分)和“3.2教学设计系统”(2.28分)。

进一步,对14个三级指标平均得分取平均值,得到2.43,可以认为50位参训学员的“化学学科整体理解”能力自我诊断平均得分为2.43分。

4.调查得到的结论

通过统计以上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50位参训学员的“化学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平均等级水平处于水平二到水平三之间,平均得分为2.43分;(2)“化学学科整体理解”5个二级指标中,第4个二级指标“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与反馈”的平均得分最高,为2.61分,第2个二级指标“初中化学课程理解”平均得分最低,为2.23分;(3)“化学学科整体理解”14个三级指标中,平均得分在2.50分以上的有6个,最高平均得分为“4.2评价内容及工具设计”(2.78分),最低平均得分为“2.1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的理解”(1.92分)。平均得分低于2.30分的共有3个三级指标。

三、精准定位培训目标

基于参训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自我诊断平均得分情况的分析表明:50位参训初中化学教师的“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等级水平并不高,处于水平二到水平三之间,并且距离水平三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将参训初中化学教师的“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于达到或者超过“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水平三。“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水平三与参训初中化学教师现有的“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即可视为参训初中化学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基于此,将培训目标确定为:在参训初中化学教师现有“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等级水平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同伴互助、自我能力诊断、教学实践反思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参训初中化学教师的“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等级可以达到或超过水平三。

四、精准设计与实施培训课程

通过对初中化学《指导标准》的分析,确定了“基于‘学科整体理解的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主题;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自我诊断的分析,确定了参训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的等级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定位了精准的培训目标。为实现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须要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可借鉴性、可模仿性强的培训课程作为支撑。按照《指导标准》提出的“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实践导向、分层培训”理念,我们采用有利于促进初中化学教师深度学习的“纵向课程设计”理念[6],采取结构化、单元化的方式来设计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内容由师德与专业理念、化学学科整体理解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等三个模块构成。其中,师德与专业理念模块课程包括:名师专业成长的规律与路径、责任与担当——谈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化学学科整体理解模块课程包括:化学教师学科理解能力的内涵、增加学科理解,落实素养培育、关注素养新导向,聚焦教學新思考、初中化学教学关键问题的实践与思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模块课程包括:教材文本知识背后的教育价值、初中化学教学任务分析与实施、指向关键能力的初中化学教学结构化教学设计、基于学科理解的《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课二次异构[7]等。

在培训课程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参训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示自我诊断平均得分情况,按照“补短板”“精准帮扶”的思路,对“学科整体理解”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平均得分较低的项目给予更多的关注。为确保培训课程能够契合培训主题、培训目标,确定培训课程以后,尽可能多地邀请“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表现水平为四级水平的高校教授、一线名师和教研员作为课程主讲或主持专家。同时,把参训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自我诊断平均得分统计与分析报告提供给授课专家或主持专家,以便授课专家或主持专家更加全面地了解本次培训的主题、目标和参训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现有等级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力争做到“精准设计、精准实施”。

五、培训效果的评价与反思

我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一是,在第一次集中培训结束一个月后,通过QQ群和群发手机短信邀请学员到问卷星网站进行培训学员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见表2);二是,在第一次集中培训结束后,要求每一位学员结合培训的所思、所学、所获撰写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化学学科整体理解”相关主题文章,并交给项目团队。有49位参训初中化学教师都按项目团队的要求完成以上两项任务(有1位教师由于客观原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培训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数据和证据。

表2可见,参训初中化学教师对本次培训持高度肯定的态度。培训的总体满意情况,“非常满意率”达到95.92%,“满意率”达到4.08%,两者之和达到了100.00%。测评各项“非常满意率”均达到了91.84%以上,其中“为学员提供培训资源”的“非常满意率”达到了100%。“培训设计”“教学中的主持点评”“班级文化和学习氛围”三者“非常满意率”均达到97.96%;“培训需求”“实践性课程效果”“培训方式方法”“培训团队服务管理水平”四者“非常满意率”均达到95.92%;“培训目标”“培训主题”“教师教学与指导”“对学员的专业引领”“培训中学员交流研讨”的“非常满意率”均为93.88%;“用餐与服务水平”和“住宿条件与服务水平”的“非常满意率”分别为91.84%和93.88%。

在学员满意度测评问卷中,我们还设置了“您认为本次培训最突出的优点或给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的开放性问题。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学员们普遍认为:自己对“学科整体理解”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加深;高校专家、一线名师和教研员的“学科整体理解”能力水平等级很高,对学员们起到了很好的专业指导和引领作用;本次培训的需求分析、主题选择、目标定位和课程内容设计相当精准;本次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和指导性强;通过一线优秀教师的精彩课例的深度观摩、评析和磨课,专家组织指导学员从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思想上做分析,帮助学员们找到了自己在学科整体理解、课程性质和目标认识上存在的不足,在课程内容理解和把握上的问题,以及对学生学习进阶认识上的盲点;诊断自身在“学科整体理解”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的“差距”和明确改进的方向,有助于提升“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

通过对参训学员提交的49份“学科整体理解”的认识相关主题文章进行全面的文本分析,发现学员们从培训设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培训资源、培训组织、培训成效等各个视角,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培训收获体会,对为什么要提升“学科整体理解”、什么是“学科整体理解”、如何提升“学科整体理解”,以及“学科整体理解”如何应用于教学实践等进行多角度论述。通过第一次集中培训研修,大部分学员通过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同伴互助、自我能力诊断、教学实践反思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对化学学科的整体理解和认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学员们都纷纷表示,第一次集中培训研修让自己对“学科整体理解”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找到了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很多學员都提到,通过培训,自身的教学知识得到了提升,教学认知和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将用“学科整体理解”来统摄和指导自身的教学行为,实现自身教学行为的改进和转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等3个文件的通知[Z].2017-11-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郑长龙.化学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J].课程·

教材·教法,2019(09).

[4]王云生.教师的“学科理解”能力及其提升[J].基础教育课程,2019(24).

[5]张贤金,郭春芳,吴新建,等.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两个关键问

题[J].教学与管理,2015(15).

[6]张贤金,吴新建.促进教师深度学习: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转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8).

[7]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教师培训实践性课程形态探索:同课二次异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2).

[作者:张贤金(1985-),男,福建泉州人,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吴新建(1966-),男,福建永定人,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教授,硕士;叶燕珠(1980-),女,福建泉州人,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汪阿恋(1986-),女,福建泉州人,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白文军】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