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探究:还学生自我研读文本的权利

2020-02-23 15:43李泽兰
师道(人文)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组念奴娇怀古

李泽兰

近日,笔者参与了一位教师的“磨课”,她执教的是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中的一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笔者以此为例,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教《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师带着学生走

第一次执教《念奴娇·赤壁怀古》,该教师在备课组研讨的基础上,定下了教学设计。整个教学呈现三大板块:一读,图文结合,理解大意;二读,想象画面,品析字词;三读,知人论世,品悟情感。

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是清晰的,也符合诗词教学特点。教师对每个板块都很熟悉,能以问题为线索把几个环节链接起来,层层推进。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似乎对苏轼报效国家的思想与壮志难酬的情怀有所感悟。听完课后,不少老师都觉得这节课是成功的,可我总觉得这节课少了点活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引导去寻找相应的信息,但是却失去了真实的领悟、探究的过程。

整堂课除了朗诵的几分钟之外,学生研读这首词的时间不多。表面上学生对词的意象以及周瑜和苏轼两个人物都能概括一二,不过,这些都是在教师的步步牵引下勉强完成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是这堂课的问题所在。我认为,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用心感悟文本,还学生自我研读文本的权利。

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

二教《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教材跟着学生走

一、生本对话: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把学习的时间真正交还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文本对话,教师要少讲、精讲,做好方法的引导。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苏轼豪放派的风格,可以和《雨霖铃》进行比较诵读。学生在比较之后,能够体会豪放派的特点:雄放恢弘。

学生初读文本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如下内容:全班一起研读这首宋词,各学习小组组合成两个大组。第一大组的同学针对上阕向第二大组同学提出问题,第二大组的同学针对下阕向第一大组同学提出问题。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好,哪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回答得更准确。

这首宋词上阕写景,下阕咏史抒情,学生提问和研讨的内容相对集中,不会有很大的偏离。学生一般围绕 “写了什么” “怎么写”“为什么写”而展开讨论。此时,教师不能仅仅做一个旁观者,而是要做一个调控者,能适时地将学生偏离的远道拉回来,让学生不断地丰富和完善问题的提问和解答。

二、师生对话:还学生感悟文本的权利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不仅仅是抒发词人壮志难酬之悲,更有对建功立业之理想的不懈追求。这是本词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把“人生如梦”这四个字作为突破口,让学生理解这四个字富含的深意。在学生活动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任务的:

有人说“人生如梦”是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有人说是积极入世的思想体现。请你选择一方观点进行深入辨析。

这个任务抛出来后,教师不要急忙要求学生呈现答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想空间,让他们去交流、查找资料,写一写、说一说。学生经过深入的辨析就会明白: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面上看是苏轼想把一切忧愁尽付一醉,是英雄不得遂志的沉痛低吟,但是“人生如梦”又是苏轼面对失意的一种豁达人生态度。是啊,人生如梦,那“雄姿英发”的英雄周瑜不也随着时间“灰飞烟灭”了吗?功业名利也如梦, “我”这一生失意又如何?苏轼有失意的惆怅,但又跳出了失意的樊笼,是一种自我超脱、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在学生领悟了这一思想感情后,教师再趁热打铁,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失败经历说说感悟。这个环节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创作空间,又是让学生领悟文本的一次升华。

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还学生领悟文本、探究文本的权利,就是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做“假学习”的木偶。一些语文课,教师精心备课、设问,学生认真听课、做笔记,看上去很完美,但实质上教师忽视了课堂的生成。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扼杀,甚至会丧失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构建生本课堂,还语文课堂本真。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把学生学习语文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多表达。解放课堂,促进生生、师生、生本的对话,让课堂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大组念奴娇怀古
念奴娇·脱贫振兴庆盛会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念奴娇·脱贫振兴迎二十大
单座物流车专利布局分析
船体曲型分段外板板架吊装工艺优化
中山城怀古
念奴娇 国庆(外三首)
上都怀古
念奴娇 ·白衣兴颂
值日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