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跨界导演的影响研究

2020-02-23 23:17董烁
视听 2020年5期
关键词:跨界明星互联网+

□董烁

跨界导演,是指其他领域的知名明星跨界电影行业当导演的群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影导演代际划分趋向于边界模糊,电影创作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以跨界导演为代表的新锐导演崭露头角,使电影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许多明星也跨界当起了导演,“演而优则导”的周星驰、姜文、黄渤,“写而优则导”的韩寒、郭敬明、王朔等,都有了新的导演身份。

一、“互联网+”时代跨界导演SWOT分析

SWOT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对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①。跨界导演置身电影行业大环境之中,因其拥有庞大粉丝群体和人脉资源,在资源运作、粉丝与观影人群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不同领域的明星跨界能够更好诠释自己专业风格,从而打造个性化标签,比如作家擅长前期剧本的创作,演员擅长角色选取与人物表演的把控。需要指出的是,一位优秀的导演是电影的核心,导演的意图要贯穿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如线串珠。但是跨界导演单凭一技之长,未免显得有些单薄,这也是跨界导演的劣势所在。

互联网“碎媒体”的发展,活跃了“一云多屏”的视频播放平台。另外,“互联网+电影”可以说是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并实现了1+1>2 的经济效益。作为一种消费符号,明星本身具有票房号召力,许多跨界导演凭借名气、资源、人脉取得电影的成功。然而受到资本利益的驱使,缺乏品质,只注重商业化运作,对电影来说无疑是一种威胁。“互联网+”时代,跨界导演的发展既面临一种机遇,也面临一种挑战。

二、互联网“资本为王”导致跨界导演创作过度商业化

中国早期电影属于计划经济模式,不太注重市场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电影产业资本化发展经历了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几个阶段,电影商业化气息日益浓厚。“互联网+”时代,电影商业模式出现巨大变革,互联网资本全面进入电影全产业链,并开始形成“制片—在线发行—在线售票—在线院线”的产业链,且各环节均己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力量②。以BAT 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出于对资本的窥视开始进军影视行业。

随着影视商业化浪潮的涌动,一些跨界导演抱着急功近利的创作心态。首先,在电影作品形式上,动辄追求大明星、大制作;其次,电影内核诸如艺术表现、美学意蕴等缺乏细致打磨,存在瑕疵。恶搞、戏仿、无厘头等泛娱乐元素更是对艺术的解构。以《小时代》系列为例,从电影市场角度分析,不可否认其互联网大数据化受众精准定位、碎片化媒体营销宣传等市场资本运作方面的成功。但是在电影价值观和电影本体层面,部分研究者认为其“景观化”现象严重,重点呈现时尚、品牌、都市等景观,电影注重形式化的同时忽略了叙事的艺术性内涵。许多娱乐化元素的叠加,只能满足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无法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更难以引发共鸣。

夏衍在《电影的特性》一书中提到,电影由起初只具备纯娱乐功能逐渐转变为具备教育、认识、审美诸多功能,并寓于娱乐功能之中。陈凯歌导演在接受第3届澳门国际影展记者采访时讲到“电影主要功能是提供希望的”③,同时也对年轻导演寄予了电影创作的期望。在电影创作实践中如何以创意为主,统领艺术的总体构思和布局,将民族主体性的智慧融入一个个让观众赏心悦目的故事里,考验着一个电影艺术家的原创力④。跨界导演应该注重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创作两手抓,要以“内容为王”而不是“资本为王”,不能本末倒置。

三、互联网IP“瞬时文化”导致跨界导演作品快餐化

不同于传统IP,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使IP本身具有一定的用户基础与规模。观众对自己感兴趣的IP耳熟能详,大数据技术还能反馈用户对IP的喜好,这些为电影的热销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网生IP”的影响力,更多取决于互联网对观众作用力的大小。有说法认为,观众本身其实也算是“IP”。跨界明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往往又会起到推动IP的作用。

电影《煎饼侠》由《屌丝男士》系列IP改编。网络剧《屌丝男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众基础,大鹏自导自演的电影《煎饼侠》延续了IP剧幽默搞笑的风格和大量的明星“走场”等特征,观众对电影充满了期待,自觉走进电影院观看。其火热的原因为,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让现代人在学习、工作中备感压力,互联网满足了人们追求快乐审美的“浅阅读”需求,娱乐化的“碎媒体”也成为他们排遣孤独的临时“解药”。“文化快餐”《屌丝男士》网络剧篇幅短小,滑稽夸张的搞笑情节能够满足大部分观众的娱乐观感。

另外,互联网带来的“瞬时文化”,使不同媒体和领域处于一种边创作边反馈的互动形态,比如一边是小说的创作,一边是影视的制作,互联网更全面、更高效反馈给用户⑤。电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改编电影版《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整个拍摄制作周期仅两个多月,实际拍摄仅20 多天,票房惨淡,作品质量和口碑都不尽如人意。

快餐式电影迎合了互联网时代观众快节奏的消费方式,但是快餐式电影更要注重“营养”的搭配,只有在“配料”上下足功夫,才能为观众提供精神盛宴。正如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提到的“受众即市场”理论,IP 改编要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而不是一味迎合观众口味,让电影成为“快餐”。跨界导演打造IP,有的只是为了炒作,借力观众只做一锤子买卖。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观影人群审美疲劳,进而导致跨界导演品牌的“信誉”下滑。谢晋导演在《谢晋谈艺录》一书中谈到,“只有当导演用全部身心去拥抱作品时才能取得成功”。

四、互联网“粉丝经济”导致跨界导演作品受众单一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⑥。“网生代”观众数量日益庞大。互联网碎片化媒体呈现出去中心化、互动性、开放性的传播特征,因此大多观影人群具有“我的电影我做主”的心态,乐于分享、参与、互动。“网生代”观众以青年粉丝群体作为当下电影主流群体,这些人群又以典型的90后、00后亚文化青年群体为主⑦。

玩着互联网游戏长大的90 后、00 后粉丝群体充满激情、追求个性,这些粉丝不只是局限于对明星的崇拜,更多的是积极参与到与明星的互动之中。他们可以在相关影片官网、各大视频网站、明星微博、贴吧、论坛等地方,围绕话题与专题进行线上转发、评论、炒作。还有粉丝与明星的线下互动,都使影片的热度和关注度随之提升。跨界明星本身同时也是宣传炒作的绝佳素材,成为影片高票房的有力“推手”。

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描述道:“粉丝是过度的读者,其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⑧不论电影质量的好坏,只要粉丝对跨界明星有炙热的情感,就会有忠诚的粉丝愿意买单。电影“众筹”更是让粉丝直接参与到电影的投资之中。阿里巴巴“娱乐宝”平台支持众筹的《小时代》系列电影,是典型的“粉丝电影”。青年作家郭敬明成功吸引了大批的粉丝,他的微博成为影片的重要宣传平台。在电影公映后,粉丝疯狂回击负面舆论,反而推波助澜,吸引了更多人走进电影院。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因为作品存在诸多瑕疵,最终导致了票房和口碑两极分化的现象。

跨界导演电影又以青春爱情片居多,吴克群导演的《为你写诗》、刘若英导演的《后来的我们》、张歆艺导演的《泡芙小姐》、九把刀导演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影片迎合了年轻粉丝的口味。但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跨界导演要正确对待粉丝追捧的情感,合理利用粉丝经济。跨界导演如果只看到粉丝经济的商业化运作带来的经济效益,竭力挖掘粉丝资源,久而久之,粉丝热情就会“遇冷”;另一方面,跨界导演电影创作应该满足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社会群体的观影需求,家庭型电影《捉妖记》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影片在主题题材、情节场面、风格造型等各方面,都能够被不同年龄的观众所接受,包括影片对暴力、血腥、情色场面的成功屏蔽,使得低幼龄孩子也能和父母同往去看小萌妖⑨。注重电影受众人群的差异性,使合家欢式电影《捉妖记》收视率暴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综上,跨界导演加入电影市场无疑丰富了电影多元化的创作,同时也为电影市场未来发展注入了资金活力。对于跨界导演来说,要创作一部好的电影作品,首先,应传承传统电影美学创作规律,正确对待新的商业美学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在“互联网+”大潮中避免危机,转化机遇。其次,跨界导演只有创作出优质内容的电影,电影在与“互联网+”融合中才能更好地实现电影众筹融资、大数据化制片、电商化发行、多云屏放映的“1+4”立体化营销创新模式。总之,跨界导演优质内容和平台两手抓,合理利用互联网投资与营销商业模式,才能为更多粉丝和“网生代”观众等多元化群体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从而打造自身多元化品牌,实现明星价值。

注释:

①杨晓茹,范玉明.网络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75.

②周子钧.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D].济南:山东大学,2019.

③戎钰.电影的主要功能是给人希望[N].楚天都市报,2018-12-14.

④黄式宪.互联网“新业态”下中国电影产业文化滑坡的反思[J].上海大学学报,2015(06):23-39.

⑤程武,李清.IP 热潮的背后与泛娱乐思维下的未来电影[J].当代电影,2015(09):17-22.

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新京报,2019-08-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3255920686086154&wfr=spider&for=pc.

⑦文硕.电影“盈”销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69.

⑧[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163.

⑨尹鸿,王旭东,陈洪伟,冯斯亮.IP 转换兴起的原因、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当代电影,2015(09):22-29.

猜你喜欢
跨界明星互联网+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跨界设计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跨界通平台
扒一扒明星们的
跨界之道
谁是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