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涉案法检剧《法医秦明》的叙事技巧分析

2020-02-23 23:17赵子鹤
视听 2020年5期
关键词:秦明法医案件

□ 赵子鹤

自2004年4月19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后,涉案剧便更多转向网络投放,逐渐成为我国网络剧中的热门类型。其中涉案法检剧作为一种独立且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向,以新奇的法医视角、紧凑的叙事模式及刺激的观影体验赢得多数年轻网络受众的追捧。网络涉案法检剧《法医秦明》自2016年10月13日于搜狐视频平台上线,截至目前累计播放量已超过18亿。它作为该系列类型剧的代表,以“法医”的主叙事视角取代我国传统刑侦剧的“警察”主叙事视角,展开案件分析与追踪,开启了我国网络涉案剧的叙事新方向。本文从“碎片化叙事”“真实性叙事”和“模式化叙事”的叙事技巧出发,解构《法医秦明》鲜活、紧凑和多样的叙事特点和涉案剧叙事模式的新结构,解读网络剧类型的基本特征及未来发展。

一、线性拼接的碎片化叙事

随着社会生活和阶级矛盾的日益复杂,涉案题材往往能通过一定的突破口,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引发人们进行深刻的思考。以“内容”作为区分特征的话,涉案剧通常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典型涉案剧,以一个案件为叙述主线,如《征服》,更注重结构化;第二类是一般涉案剧,由多个案件形成线性叙事,如《重案六组》,更注重碎片化。

《法医秦明》的创作内容偏向于一般涉案剧,20集内共破获12起案件,多次采用平行蒙太奇手法增添独立案件的碎片感,使每个故事都成为一个独立的“碎片”,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性。但该剧也把重点传达的医学常识、人物情节和价值导向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空间。它利用法医、警察和罪犯的三重叙事线索,形成由秦明、大宝和林涛组成的龙番警局铁三角与罪犯对抗的二元对立阵地,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复杂浓烈的人世情感。

此外,《法医秦明》刻意规避以罪犯角度来叙事,而是从法医和刑警的角度来宣扬公安执法系统高效而科学的办案体系,破解典型案件。如分尸案中的变态心理、无头尸案的重组家庭问题、恐怖派对案的校园欺凌问题、胡奇案的家暴问题等,这些也正符合热奈特所提出的三种“叙述层次”中的第一种——“解释功能”,即“低叙述层对高叙述层”的解释。它通过每一个市井故事,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故事的立体感和观众的代入感,不仅将表层的情节活灵活现地联系到一起,还将涉案法检剧最终所要传达的人性冷暖和价值差异等转化为深层的人性问题和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从而解释犯罪之根本,引人思索,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艺术化的真实性叙事

《法医秦明》以网剧形式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其以“社会现实”为中心的叙事主题迅速吸引了大批受众。《法医秦明》成为当年的网络“爆款”,很大程度上源于叙事内容的真实与艺术化的处理手法。影视作品改编自现实生活中身为法医的秦明先生的著作,是通过假定场景对现实生活的翻版和模仿。秦明在法医和作家之间进行角色转换,所写所想所感契合现实,受众很容易相信规定场景的真实性并快速代入自己的情感,使得剧集在增强戏剧化效果的同时,兼顾了观众的感受和需求,让受众在虚实之间感悟人生之道。

同时,《法医秦明》拍摄过程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并存的特点。在影片中,对开篇只出现一集的“下水道”场景搭建、对全集各种“尸体”的制作与还原、对大量暴力血腥画面的细致调整等,足以见得该剧在现有制作水平上的最大努力。制片方将70%的费用花在制作上,打造有诚意的高水准网剧,这才是“爆款”的根基。

但正如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曾言:“现实主义作品需要在忠于现实的同时,考虑观众的接受度与社会的影响力。文艺作品的创作者必须对现实有所提炼有所取舍,不能将所有的丑陋一股脑扔给观众”。因此,剧中有一幕“来自官方的吐槽”,借李大宝之口告诉观众:此剧所有细节都不是刑侦过程的完全重现,而是做了艺术化的处理,以假定性场景最大化还原案件的真实性。这种叙事手法堪称涉案题材剧的神来之笔,最大限度规避了此前涉案题材可能会引起的社会不良效果。

三、突破固有的模式化叙事

类型片本质上是通过明显的模式化叙事,将观众放于“上帝视角”,以此快速进入规定场景、获得观影主动权。纵观我国最早的涉案法检剧系列,影片虽然存在叙事内容和方法的不同,但必然都存在正面形象、反面人物、跌宕情节和邪不胜正的套路化模式。这些模式大多都是作为主旋律来讲述国家意识和推行国家品格。并且伴随观影群体的不断扩大,广大影视工作者一直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为标准进行艺术创作。如《法医秦明》在叙事风格上也多采用轻松明快的方式,林涛的“宝宝”、秦明的洁癖和大宝的相亲都成为年轻受众的笑点,将警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从高处拉向日常。

《法医秦明》在保持“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破案剧模式和轻快鲜明的叙事风格之外,从叙事角度、人物形象和叙事原则上也都进行了戏剧创作。首先,它采用了本土化叙事的角度,如小吃街地沟油问题、常用鼻息试探生死、原生家庭的影响、家庭伦理道德等事件的戏剧表达。案件背景大多具有中国本土化色彩,是落地生根式的演化,是现实案件的缩影,很容易让观众在观影期间找到集体记忆,产生同理心,并进行深入思考。

其次,创造脸谱式的圆形人物。原著中“大宝”这一角色原本是一位男性痕检师,但在原著改编成电视剧的过程中,将这一角色更换为由焦俊艳饰演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转变增添了影片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也暗示着女性在职场上地位的提升。而她的多面化能力和鲜明独特的个性,也承载了多重剧情发展的需要,不仅增添了戏剧张力,还将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上的两面性呈现在荧幕上,让剧中的主角卸下光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带给观众多样化的真实体验。

最后,《法医秦明》案件展开的细化、悬疑化和画面的恐怖化营造了紧张激烈的影片节奏与氛围,激发了观众观影的猎奇心与兴趣点,打破传统戏剧完全传达价值观的叙事原则的同时,树立了涉案法检剧的新型叙事模式。网络涉案法检剧更多是以“法医”这一特殊职业作为主叙事视角解析案件实情,以暴力美学满足受众的窥视欲和特定的心理需求,以快节奏的叙事方式呈现艺术真实,创造出一种具有戏剧性并符合影视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

四、结语

《法医秦明》系列剧作为中国首部网络涉案法检剧的代表,也带动了大批网络涉案法检剧的制作与播出,各部剧集在评价上褒贬不一。但作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影视作品,《法医秦明》拥有小说的基本受众群体,在内容上不逃避现实问题,不美化错误,始终倡导正确的价值导向,并尝试融入新时期的文化艺术价值观。从叙事技巧上看,它以“强情节”叙事编排加快情节节奏,虚实交替,刻画典型人物并将故事进行戏剧化处理,更加符合当代网络年轻受众的审美判断。

《法医秦明》12起案件中每一起都在通过传递基础医学知识满足受众的求知意志,通过对抗罪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由此可见,涉案法检剧在揭露假丑恶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国家意识,把温暖传递至每一个警务人员和追求真相的大众的心里。

猜你喜欢
秦明法医案件
雪花飘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虫虫法医
“左脚丢鞋”案件
请你吃汉堡
秦明:做个会说“段子”的好法医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破罐破摔
3起案件 引发罪与非罪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