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播音主持艺术与民族声乐艺术的异同之处及相互借鉴作用

2020-02-23 23:17刘旭光田明昊
视听 2020年5期
关键词:播音员气息声乐

□ 刘旭光 田明昊

艺术类专业毕业生激烈的竞争和演艺、传播等行业的变化,要求学习民族声乐、播音主持等专业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多向邻近专业学习,朝着复合型艺术人才的目标努力。民族声乐和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互相了解彼此所学专业的共性和个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中借鉴对方专业的长处与优点,融合优势与特色,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复合型艺术人才的需求。

一、播音主持艺术与民族声乐艺术的异同之处

(一)艺术特点方面

对于学习“台前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日后能够站在舞台上或镜头前工作是他们奋斗的目标,而播音主持与民族声乐的艺术特点及职业要求决定着这两种艺术都体现着对美的追求,都是交流的艺术与团队的艺术。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无论是播音员主持人还是民族声乐演员都需要通过声音语言、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向观众表达;而在舞台上的每一个闪亮瞬间,播音员主持人或民族声乐演员身后都会有一个强大的舞台和节目团队来支撑。

不同的是,观众对民族声乐演员表演的期待往往是其演唱的歌声、塑造的角色、歌曲的内容、情感的流露及个人形象等;而观众对主持人的期待多是其主持的节目或活动的内容。虽然播音主持艺术的美体现在主持人身上,但是在节目或活动中主持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充分与节目或活动的核心内容、风格特点相符合。

(二)气息运用方面

同为声音艺术,播音主持艺术与民族声乐艺术有很多共同点,都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都讲究声音搭在气息上流动,都追求声音具有纯净、通透、自然等特点,避免因气息欠缺或气息运用不当导致的声音挤压、暗哑、僵硬等问题。而在气息控制的依据和既定要求等方面,播音主持与民族声乐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气息的控制中,民族声乐演员与播音员主持人都会对自身气息的强弱、大小进行控制,而他们控制的依据有所不同。民族声乐演员在演唱时,常常由声乐作品上已有的音乐表情记号、旋律走向、歌曲节奏等启发其对自身气息进行调控,进而在尊重作曲家或作品背景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播音员主持人在演播文艺作品时,虽然也需要根据文本的层次、主题、基调等,以及据此划定出的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去掌握气息,但在这其中,播音员主持人有更大的创作空间,不同的理解,甚至不同的演播目的、不同的演播场合,可能会要求完全不同的气息控制。

民族声乐演员和播音员主持人因为不同的既定要求,也会对气息控制的量与强度出现很大区分。民族声乐演员的创作过程完全是表演创作,虽然不一定每次创作都有严格意义上的舞台,但其表现形式是一种舞台艺术,这要求民族声乐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始终有大量的气息作为支撑,气息控制的强度也是强劲而持久。播音员主持人有着不同形式的创作需求,除了舞台表演还有访谈、综艺节目等以人际互动为基础的表达方式,还有新闻播报等以传递新闻信息为基础的表达方式,前者要求气息在平实中变化有度,后者要求气息有力而平稳,不喧宾夺主,服务于信息传递。区别于民族声乐演员气息运用的强劲而持久,播音员或主持人要求气息稳劲而持久,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量和强度的要求。

(三)发声共鸣方面

无论是民族声乐演员还是播音员主持人,都十分讲究科学的发声方法、良好的共鸣和清晰的咬字吐字,但两种艺术在这些方面依然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在发声用声方面,民族声乐演员演唱时会注重作品的绝对音高,避免演唱走调;而播音员主持人除了要符合普通话的语音要求,还要根据每个人的舒适音区在音高上做调整。民族声乐演员在演唱时常常通过调控演唱音量来诠释作品,在音乐厅和剧场歌唱时也会强调音量使后排观众听得清楚;而播音员主持人更要考虑人际交流互动中对适当的音量控制的需要。在某个音节的时长上,民族声乐演员大多会依据声乐作品谱面上的规定去演唱;而播音员主持人则要根据重音、节奏等表达需要来自行掌握。在声音特点上,当今高校民族声乐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声音多有水、润、明亮、金属感强等特点;而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往往倾向于准确、清晰、动听、朴实,并在此基础上富于变化,不会像民族声乐那么强调艺术表现力。

在发声位置方面,播音主持要求的是“声挂前腭”,也就是想象“声音像一条有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上端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的”中纵线“前行,受口腔的节制,形成字音,感觉字音好像被是被”吸着,“而挂在硬腭的前部,由上门齿弹出,流动向前”①;但是民族声乐的发声位置明显比播音主持的要高得多,因为民族声乐作品很多都具备音域广的特点,若没有高位置的发声,很难运用混声将作品完整演唱下来。

在共鸣运用方面,播音主持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支撑,播音内容决定着主持人的共鸣使用。我们很少发现主持人会运用头腔共鸣,因为大量的头腔共鸣会使人说话声音过于明亮刺耳,影响了播音员主持人对舒适的人际交流的需要;而民族声乐演员演唱时对共鸣的要求不同于主持人,多联合运用头腔共鸣及其他共鸣腔体来发声和表达情感。

在归音吐字方面,民族声乐与播音主持都讲究“字正腔圆”,不同的是:播音员主持人表达的是语言,咬字时要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自如,从字头到字腹再到字尾都有严格的要求;而民族声乐演员在演唱作品时会根据作品内容和特色,或强调字头突出情感,或强调字腹展示腔体与通道,或强调字尾凸显韵味。

(四)情感表达方面

“以情带声,用爱归音”艺术地表达了播音主持艺术和民族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要求。无论是歌唱演员还是播音员主持人,都会用丰富的情感来渲染艺术作品,而他们在情感表达目的、程度等方面也有不同之处。

在情感表达目的方面,民族声乐演员在演唱的时候,更加注重真情实感的流露,力求用良好的歌唱技巧与处理方式来表达词曲作者的创作目的和个人情感;而播音员主持人会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目的,例如在新闻信息的表达中,创作目的更多是传达客观、准确、理性的声音,这时,内敛、克制的情感表达更多是为了体现新闻媒体的新闻态度。

在情感表达程度方面,民族声乐演员在理解声乐作品的基础上,在舞台上对歌曲的演唱与表演会受到作品音域、演出场地等因素的影响,比播音主持要求更具生动、形象与夸张的艺术表现力,艺术形象更具有立体感。播音员主持人需要通过语言与受众建立对话关系,情感表达程度要更多考虑人际语言传播原理。

二、播音主持艺术与民族声乐艺术的相互借鉴作用

通过对播音主持艺术和民族声乐艺术在各个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播音主持与民族声乐可以互相借鉴和优势共融。

在声音训练方面,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应练习一下民族声乐更多元的呼吸方式,可以对语言情感的表达做出更丰富的处理;而在音色方面,民族声乐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借鉴播音主持专业在文艺作品演播时塑造不同人物情感体现出的多样化的声音表达,避免“千人一声”现象的产生。

在舞台表现方面,手势、眼神等是民族声乐演员或主持人都应具备的表演方式。民族声乐专业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借鉴彼此在手势运用、眼神传达等方面的长处,避免因“程式化”动作引起的艺术表现僵硬等问题。

在专业特长方面,民族声乐专业学生可以学习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灵活的口才表达、熟练的思考写作能力,避免个人知识能力结构单一的问题;而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也可以学习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将声乐演唱作为自己主持时的特长与特色,增强自身综合能力。

三、结语

在实际工作中,播音主持和声乐表演工作者都会或多或少面临着双角色转换,因此学习民族声乐和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应主动对它们的共通之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并融会贯通。

注释:

①张鹂,林峰.播音与声乐气息比较研究——兼谈声乐气息对播音教学的启发与借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1):130-134.

猜你喜欢
播音员气息声乐
自然的气息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春的气息”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