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脱贫攻坚营造舆论氛围
——电视新闻专题片《唱支山歌给党听》拍摄感悟

2020-02-23 23:17徐晓明
视听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题片山歌电视新闻

□ 徐晓明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涌现出了许多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优秀党员干部。他们扎根基层,体察民情,投入真情,谱写出了一首首时代新曲。以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形式聚焦这些人物,能够拍摄出既有深度又有情怀的主旋律作品,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由笔者为主拍摄的电视新闻专题片《唱支山歌给党听》在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的电视频道播出后,又在相关的新媒体平台进行了推送。许多受众看了后纷纷叫好,并在公众号上留言、点赞。这是因为这部作品既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形象,也让大家深刻地感受了基层党员干部是怎样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为此,笔者将结合作品的采制实践,对电视新闻专题片如何讲好脱贫攻坚的视听故事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从特定区域选择本土题材

电视新闻专题片实际上是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扩展和延伸,不但体现在时间长度上的增加,更反映在思想深度上的演进。只有在精选题材、充分运用事实素材的基础上,才能采制出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优秀作品。这需要记者在拍摄前有周密的规划和完整的构思,在采访、拍摄、撰稿、剪辑等多个环节注重电视媒体视听优势的发挥。电视新闻专题片与一般的电视新闻报道有着明显区别,前者既有真实记录又有理性分析,并且十分注重对背景的介绍。如何选题对作品的成功至关重要。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真实性,必须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为题材,并抓住受众关注的某个点来作为报道对象。只有作品题材与时代有紧密联系,才能引发受众的广泛共鸣①。以农村脱贫攻坚为题材的电视新闻专题片,离不开当下的现实语境。外婆坑村位于新昌县澄潭江源头,与浙江的东阳、嵊州、磐安三地交界。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因为贫穷,这个村的80户人家中还有40个光棍。精准扶贫、加快脱贫,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必须有效解决“不平衡”与“不充分”等问题,让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新昌是绍兴市所辖的最小县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市范围内相对较低。笔者与同事经过多次的实地调查,发现大山深处的新昌县外婆坑村的题材比较典型,能由点到面、以小见大地展现基层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贡献,提炼出作品应有的重大主题。电视新闻专题片《唱支山歌给党听》从这个特定区域中选择拍摄题材,目的是追求符合时代要求的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专题片与纪录片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属于不同的视频传播形态。新闻专题片主要侧重于对现实生活的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集中而深入的报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要具有真实性、新闻性、导向性,又要体现出一定的审美性。与此同时,电视新闻专题片还要追求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价值,解析事件的现状、背景、原因、进展、启示等,使受众对事件或人物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和理解,让人得到启迪并给予审美愉悦。因此,电视新闻专题片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②。

电视新闻专题片要提炼主题,就必须注重三个环节:一是在创作思维上对节目素材进行筛选,把最能反映人物思想状况、最能代表人生事业成就的事实,最能说明事物本质特征的相关材料集中起来加以表现;二是要以现实生活中发现的真人真事为对象,突出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追求内容的显著性、新鲜性和接近性;三是在文本创作上要多用象征、隐喻、联想、对比、渲染、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现生活现状的变化③。只有题材接地气,电视新闻专题片才会有灵气;只有记者对拍摄对象的生存环境感同身受,才能反映出他们的命运变化与情感起伏。

二、用具体事件搭建结构框架

脱贫攻坚题材的电视新闻专题片虽然存在着政论片的某些特质,有着传播信息、引领思想的作用,但在叙述时也要以具体事件为框架,讲好受众爱听的故事。而要突出主题,就应该坚持“思想导向第一”的原则,紧扣时代脉搏,讴歌典型事迹④。选准新昌县外婆坑村的题材后,笔者与同事决定把当地村民在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走脱贫攻坚、勤劳致富道路作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结构框架,借助现场采录的丰富同期声,真实地讲述了这个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富裕村的故事。

由于电视新闻专题片有很强的纪实特征,因此也要通过讲好故事来吸引人。新闻专题片的结构与戏剧节目有一定的相似性,先勾勒情节,然后再反映冲突与发展,再呈现转折与高潮,最后以结局收尾⑤。以具体事件为结构框架,情节丰富、细节真实,能增强作品的可看性。这部作品讲述的都是一个个小故事,无论是修路、涉足龙井茶生产,还是发展乡村旅游业,既有通过村民的追忆,也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金仁自己的口述。为了理顺故事脉络,作品还用小标题把全片分成“若要富,先修路”“要脱贫,兴产业”“聚人心,奔小康”三个板块。开头与结尾部分,又将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作为背景音乐,以追求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结构多为横向性,即画面组接上不像纪录片那样连贯,但画面的规范、严谨、端庄、严谨、干净,依然是其固有的风格。电视图像存在先天的不足,电视图像是一种空间符号,空间符号只具备直观的空间形象变化的能力,不具备抽象理念的概括与演绎的功能⑥。为此,要突出作品的宏大主题,就需要用典型事例来支撑。笔者与同事在采制该片时基本都是跟拍,目的是呈现场景与人物的原生态,以此来为作品主题服务。

电视新闻专题片用具体事件搭建结构框架,通过丰富的内容介绍,能达到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的目的。当然,这中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倾向性,即主题的揭示和思想的表达。在《唱支山歌给党听》中,镜头叙事采用了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手法,对不同场景分别通过悬念设置、情节冲突、细节刻画等叙事模式。如在反映外婆坑村大力发展旅游业时,分别为苗族和白族的两个年轻姑娘向记者介绍说,外面已经有10 个少数民族的35 位姑娘嫁到这里,从而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江南民族第一村”,这时的对应画面是一群少数民族女子与当地村民载歌载舞的场景。

三、以典型人物为叙事主体

许多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叙事主体是人物。《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部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就是新昌县外婆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金仁。要讲好这个人物的故事,就离不开对他人生经历和背景的适当介绍,使人物丰满。为此,笔者与同事调用了大量与这个村和林金仁有关的资料照片、视频,在筛选后进行了整合,确保了作品在叙事时空跨度较大的情况下画面信息的连贯性。

电视新闻专题片选取的典型人物最好是经历比较曲折的,这样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兴趣⑦。20 多年来,林金仁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一名共产党员的执着,带领村民勤劳致富,使外婆坑村成了富裕村。他带领村民凿岩开路,天堑变通途;开荒种茶,千亩高山生态有机茶成为村民的摇钱树;开办农家乐,发展旅游业,让外婆坑村走上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奔小康之路。

1990年,外出箍桶的林金仁被村民推举为新昌县外婆坑村村委会主任,接着又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林金仁在外面收入较高,不大乐意担任这个职务,而他的妻子也极力反对。当地村民对林金仁说,之所以要选他当村委会主任,是希望他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路来。林金仁觉得不能辜负村民的期望,决定试试再说。村民们说,如果他不能带领村民致富,下一任大家就别再选他了。林金仁当上村里的负责人后,认为对于贫困山村来说,修筑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至关重要。这里的村民去附近的镜岭镇必须越过5个山岗,单程就有17.5 千米,步行要走4 个多小时。一头猪养大了,两个人一早抬到镇上去卖,要到半夜才能回村。1992年8月,外婆坑村通往外界的沙石路终于修通。

随后,林金仁又带领村民发展龙井茶生产,结束了村里长期以来只做珠茶的局面。他瞒着妻子个人出资购买龙井茶苗,免费送给村民改造老茶园。当然,林金仁在扶贫路上也有苦与乐,他原先是箍桶师傅,完全可以离开自己的村庄过上比较好的生活。但他认为,带领全村脱贫致富是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2008年,全村茶园面积由1991年的96 亩增加到了1500 亩,茶叶总产值达296 万元,还成功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外婆坑”大佛龙井,产品远销国外。这时候,林金仁又动员村民搞起了乡村旅游,现在村里的农家乐已有13家,民宿也有13 家。如今,村里单是旅游这一块的人均收入就超过了2.5 万元,再加上茶叶等其他收入,村民们已经走上了小康之路。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拍摄创作也要投入情感,这种情感说到底就是人性的体现。笔者与同事在采访拍摄时善于寻找典型人物与自己在情感上的共鸣,增加了作品的温度与厚度。实践证明,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受众。电视新闻专题片《唱支山歌给党听》以新昌县外婆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金仁这个典型人物为叙事主体,用镜头记录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感人事迹。

四、结语

要拍摄创作出能感染人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新闻专题片,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记者就要不辞劳苦,两腿泥一身汗,深入到当地最贫困的山村。只有挖掘到最鲜活的第一手素材,采取纯纪实的手法,才能以视听语言讲好生动的故事,让作品充满泥土的芬芳。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的《唱支山歌为党听》,对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拍摄创作进行了全新的尝试,以期能为同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注释:

①王东广.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分析及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7(03):142-143.

②滕树华,史金红.浅谈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创新[J].电视指南,2016(12):49.

③熊高.视觉传播下对电视专题片的再认识[J].视听,2012(09):6-10.

④史若楠.脱贫攻坚题材专题片的故事呈现与主题表达[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9.

⑤康永春.电视新闻专题片创作贵在以“真”动人[J].记者摇篮,2020(01):90-91.

⑥郑征予.电视文化传播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0.

⑦石长顺.电视专题与专栏——当代电视实务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61.

猜你喜欢
专题片山歌电视新闻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苗山歌
苗山歌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