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出现的“数字鸿沟”现象探析

2020-02-23 23:17王宜帅
视听 2020年5期
关键词:数字鸿沟鸿沟肺炎

□ 王宜帅

当前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普及和应用,成为了信息时代一种强有力的生产力工具。互联网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方便公众获取信息、共享资源、互动交流的同时,与报纸、广播、电视共同构成了全媒体时代新格局。同时,互联网的负面效应也正随着发展日益凸显,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个体间获取信息能力的差异,造成了新的不平等现象,数字鸿沟就是其中的一种。

早在1970年,著名的知识沟(knowledge gap)假设就已经被提出来(Tichenor,Donohue&Olien,1970),并一直是传播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领域。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广泛使用,数字鸿沟成为一个笼统的标签或比喻,用来说明人们对信息传播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采纳和使用上存在的差距。2020年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了中国的大江南北。病毒爆发后,家家户户响应了上级的号召闭户在家,拒绝在公共场所聚集,国家大范围地停工停学。政府的许多公开消息、健康打卡、资源调拨等纷纷在网上进行,使老一代接收信息慢的群体和年轻一代互联网“原住民”之间出现了数字鸿沟。另一边“停课不停学”的远程教育政策实施,也让技术发展程度不平衡的城市和乡村之间凸显了数字鸿沟现象。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显现的数字鸿沟现象分析

(一)家庭层面:从信息接收看代际数字鸿沟

在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之初,可以看到各大新媒体上频频出现“怎样让你的父母戴口罩”的热搜字样,体现着青年人的无奈。在此次重大突发事件中,年轻的子代表现出了更为敏锐的警觉。相比子代而言,亲代信息接收较为迟钝,受制于传统的生活经验对信息的容纳性不足,甚至在疫情前期出现抵抗心理。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大学、中国科学院的学者共同设计,并联合澎湃新闻和调研家,对超1.1万人进行新冠肺炎疫情认知程度的调查。调查中不同年龄群体信息获取渠道对比显示,超30%的年轻一代以微博作为自己获取新冠疫情信息的主要渠道,年老一代则以电视和微信群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而微博相较于电视而言,信息更迭更快,传播效率高,传播范围广。并且近几年随着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入驻微博,疫情新闻信息更具可信度,疫情期间也开设了专门的板块,方便人们随时随地接收疫情信息。而对于这样的媒体平台,年老一代却不太使用,相对于年轻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主动寻找信息模式,他们更习惯于电视、微信群消息这种被动接收信息的模式,结合自身的个人经验,对防护和疫情发展态势做出判断。

年轻一代对于信息的接受能力强,容纳性好,处理、分类信息的能力更优。而年老一代,对于信息的接受能力弱,容易受到传统观念制约,对新概念和新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容纳接受度低。这就是在家庭层面数字鸿沟所表现出的代际鸿沟,即父母和子女在新媒体采纳、使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方面的差距,这是传统代沟在数字时代的延伸。此次疫情特殊时期伴随代际鸿沟出现的还有“数字反哺”,年轻一代首先接收到了新冠肺炎疫情信息,而后提醒年老一代关注,做好防范工作,引起其高度重视。这样的反哺现象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数字鸿沟进行弥合,但是仍然不是问题的主要解决办法。

(二)社会层面:从城乡差异看教育数字鸿沟

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出台后,网课成为全国学校的选择,开学后不久便出现诸如“河南邓州以贫困户女儿因无法正常在家上网课吞下药物自杀”“三姐弟共用一部手机上网课”“父亲蹲墙角陪女儿到村支部蹭网上课”等新闻信息,让中国的学者再次将目光聚集到因城乡差异而产生的数字鸿沟之上。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反观,也就是说仍然有超过5亿的人口并没有上网,这5亿人口当中有的由于贫困或所在地区发展局限的缘故,硬件设施跟不上,无法上网。还有一部分则是自身不具备使用互联网的技能,没有网络接收信息的认识。且这5亿人口大部分地区分布在边远地区与农村。

现实是当农村的孩子还在以电视和读书作为索取信息的手段时,城市里的孩子更大可能已经成为互联网“原住民”,使用电子产品来进行学习和娱乐,这是城乡差距所带来的教育数字鸿沟。除了互联网、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普及度不够外,城镇和农村经济的不平衡与居民收入差距是城乡数字鸿沟产生的直接原因。一方面,经济本身的不平衡造成信息的不平衡;另一方面,这种信息不平衡又推动着城乡经济水平更加不平衡。此次疫情让大量的办公活动向线上转移,也推动了线上办公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加大了乡村学生在未来踏上社会后弥补教育数字鸿沟的难度。

二、弥补数字鸿沟的建议与对策探析

(一)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完善硬件设施

针对城乡差异利用经济手段调节城乡经济协同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合理规划发展布局,出台法规和政策加以引导,致力于消除信息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局面。不只着眼于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更要注意其广度,例如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覆盖面,以及农村互联网的信号质量等。

对乡村学校学生可应用设备进行盘查落实,消除学生学习以外的后顾之忧,适度对信息资费进行调整,对贫困地区适度补贴,以此降低人们入网门槛,为乡村居民入网和学生在线教育提供便利。鼓励和呼吁公益组织、社会团体对互联网边缘群体进行捐赠,帮助搭建基站或丰富完善个人的入网设备。

(二)增大宣传力度,培养信息意识

社会加大宣传力度,消除部分人群对于互联网的排斥心理,改变其对互联网及新媒体的思维定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技术观。

充分利用年长一代熟悉的传统媒介对新媒体等新兴技术进行有益渗透,在乡村边远地区和居民社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互联网技能讲解课程,帮助他们融入信息社会,更大化地利用网络资源,推广和普及新媒体的应用,对农村或边远地区新媒体创业进行帮扶,让人们看到机遇,在改善经济的同时增强信息意识。

(三)利用数字反哺,提升媒介素养

在此次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家庭层面上出现的数字反哺现象,这也是在代际关系中隐形的话语权转变。在许多亲代的思想观念中,这种话语权的转移和放弃权威是难以接受的,这种心理也让部分家庭数字反哺难以进行。正因如此,高校应积极开展教育课堂,让子代用亲代能够接受的方式,不断对父母进行思想灌输和科学引导,让其主动融入信息社会,利用数字反哺减少因代际而出现的数字鸿沟。且在提升亲代能动性媒介素养的同时,高度重视对亲代思辨性媒介素养的提升。引导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同时,注意分辨虚假信息、剔除谣言,谨防安全信息失窃,对媒体能够有选择性地读识、理解和记忆。

三、结语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我国暴露出了由家庭和社会不同层面上所构成的数字鸿沟现象。这些数字鸿沟现象不会随着疫情的结束而消散,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的警醒。数字鸿沟现象的产生,并不仅仅因为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均衡,更是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不协调、区域性失衡、观念差异、信息世界的两极分化等多重领域。因此,要寻找积极有效的方式直面数字鸿沟问题,将挑战转变为机遇,政府、社会和个人需共同努力,才能让数字鸿沟问题得到解决。

猜你喜欢
数字鸿沟鸿沟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鸿沟为界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