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公共事件中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以凤凰网《在人间》栏目新冠肺炎系列报道为例

2020-02-23 23:17闫瑞
视听 2020年5期
关键词:平民化封城新闻报道

□ 闫瑞

2019年底,由湖北省武汉市始发并蔓延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对于非典、新冠肺炎这类传染病,华盛顿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在观察媒体报道的数量与疾病传播数量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当媒体的报道量增加10倍,此类疾病的感染数就会减少33.5%,媒体可能是预防疾病传播的一个有效手段。这种情况下,各个新闻资讯平台也都在“抢着”为用户服务。对于亿万普通用户来说,这是一件好事——让关于疫情的新闻报道传播得更快、更广,也能促进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在这次波及全国的重大公共事件报道中,除了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为首的各级主流媒体全力投入报道外,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也步步紧跟,探索更多的新闻可能,他们转发、自采或者整合编辑,把最新的防疫消息传递到与之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在多数新媒体平台转发、整合官方媒体的报道时,笔者注意到,凤凰网的《在人间》栏目持续报道了一个个疫情背后的真实故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微信端产生了十几篇阅读量超过10万的报道。

一、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概述

所谓的“平民化报道”,是以百姓的视角、亲和的姿态,报道百姓日常的酸甜苦辣,讲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传递他们的声音和感受,评说社会中林林总总的现象和问题。同时,它为普通百姓打开了一条倾吐心声和参与传播的通道,使他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实现自己参政议事、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满足受人注目、被人尊重的心理。

平民化现象是对传统新闻创作方式的改造与反叛,表现了特定时代媒体对人性的尊重和受众自我意识觉醒后对信息获取方式的选择。当20世纪90年代初《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明明白白地宣称要“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之时,平民化报道就有了强有力的擎旗之手。从此,新闻报道的平民化现象便形成一股强劲的潮流,并愈来愈引起媒体和受众的重视。

二、《在人间》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新闻报道的平民化不仅渗透于新闻报道者的思想意识、新闻题材的选择中,还表现在新闻作品的视角转换与语言风格中。凤凰网《在人间》栏目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就很好地体现了其对普通百姓生活状态的关注、对平民生活方式的展现,以及对平民生活的认同的平民化视角。

打开《在人间》的主页,简洁干净的界面没有过多修饰,更没有广告,只有“在人间”三个字组成的一个房屋形状的logo和它下面的一句话“用冷静的叙述抵抗冰冷”,除此之外就是一篇篇报道,再无其他。通过翻看报道内容,笔者发现该栏目从2020年1月24日(武汉封城的第二天)开始发布新闻报道,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受众看到了重大事件背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这里,普通的武汉人、湖北人、护士都成为他们的报道对象,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无私奉献的赞歌,有的只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简单故事。

(一)充满现场感的新闻报道

《在人间》栏目对疫情的报道始于武汉“封城”的第二天。初期的报道几乎都围绕生活在武汉的人展开,《封城第二天,除夕夜,23个武汉人的年夜饭》等报道让身在湖北之外的人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现场。黑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在不久前还鲜活亲切的身影。《妈妈在武汉隔离病房去世》一文以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女儿视角展开,那一天,无数人为了一个母亲的离去而揪心。因为这篇报道,2000多万人在微信看到了她一个人、一家人的痛苦,有5.3亿人次在微博上为她的命运揪心。

“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许多用户在转发这篇报道时,引用了北野武的这段话。灾难面前的个体虽小,但需要关注的恰恰是每一个在灾难面前挣扎求生的个体。同时,这篇阅读数超过2000万的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引起湖北省妇联的重视,从而帮助新闻主人公倩倩(化名)解决了难题。

(二)关注被忽视的人物

武汉“封城”之初,网络舆论此起彼伏,人们惊愕于这座九省通衢的江城的突然变故,也更加明白了疫情的严重程度。于是,互联网上开始有人声讨武汉人,甚至湖北人,尤其是对“封城”前离开武汉的人,人们恐惧、不解、质疑,但在那个时候,没有人愿意坐下来听一听武汉人的心声。当大多数媒体都在宣扬逆行、坚守的时候,《在人间》把目光投向了不被人“待见”的群体,让我们听到了更多的声音,也就更多了一份理解。

在《封城前,从武汉返回深圳,我主动向社区做了隔离报备》一文中,记者记录了一位在深圳工作、封城前回到武汉又快速离开的人的经历,读完令人深思。在公众号的读者留言中,很多人对主人公的行为表示不满:“十分不理解出逃武汉这种行为”“逃离就逃离了,标题说什么报备,也是怕网友喷吧”……作为旁观者和害怕病毒进一步传染的人,这种反应很正常。但同时,我们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从武汉离开是本能,人家又没发烧,至少那个时候是以发烧为依据”“之前我也特别不理解有些的逃离,感觉很是气愤,读了作者的文章觉得自己确实狭隘”……正如读者留言所说,当所有媒体都在强化坚守和逆行的时候,人们对“逃离”深恶痛绝,但500万(官方公布数据)离开的人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声音也应该被听到。《在人间》栏目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才能让读者听到真实的声音,这也是媒体把目光投向普通人的平民化视角的体现,所以才让人印象深刻。

(三)挖掘不一样的疫情故事

《在人间》的每一篇报道几乎都是亲历者的自述,每一个故事的挖掘都很有代表性,在微信端都产生了很高的阅读量。除了上文提到的几篇,《武汉封城第一天》阅读数超过100万;《父亲双肺感染严重然而一床难求》阅读数超过50万。他们让每一个普通人的声音被听到,把个体在重大事件中的微小努力与坚持汇聚成连接人心、鼓舞斗志的巨大力量。

《疫区影像日记(三):4个离家和回家的故事》一文通过4个离家和回家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疫情给普通人带来的切切实实的影响与不便,更是从侧面让读者对疫情之下每一个人的挣扎与无奈多了一份理解与支持。他们的口述,让远在千里之外的读者像在听朋友唠家常,简单中的不寻常让人印象深刻。

三、平民化背后的专业主义坚守

目前,传统主流媒体有关疫情的报道以权威信息发布为主,此外也有一些片段化的正能量切片,但缺乏对抗击疫情一线全面、深入的采访,对抗击疫情存在的挑战和问题缺乏关注,对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个人化的描述不多。这次传统主流媒体对疫情的报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够完整和立体的。而以凤凰网《在人间》为代表的这些坚韧的内容生产者,从直面疫情一线的千百万人中寻找故事和细节,讲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传递他们的声音和感受,让远方的人们产生共情,也给历史留下了一份底稿。

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也是检验各大媒体接近新闻核心现场突破能力的试金石,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新闻专业主义的真正意义。面对复杂的新媒体传播环境,我们更应该回归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和精神真谛。

猜你喜欢
平民化封城新闻报道
北京:“封城”“静默”是谣言
逗·乐
封城令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武汉封城大事记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苏轼的平民化人格与其晚年书法的朴拙美
解读受众视域下网络剧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