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对亚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探析
——以“快手”APP为例

2020-02-23 23:17符翔翔
视听 2020年5期
关键词:亚文化大众价值观

□ 符翔翔

在知识爆炸的新时代,网络高速发展,促使网络新媒体应运而生,并且很快得到大众的接受,传播迅速。对于“新媒体”这一概念的说法尚未统一。我国学者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动态性概念,它将媒体文化由有线领域扩展至无线领域,并在此过程中,衍生出诸多全新的媒体形态,这些新生事物都可被称为新媒体①。新媒体已经出现,经过短时间发酵,即可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可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人们的学习,改变受众人群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伴随着融媒体的发展,在众多“新媒体”中,短视频已经成为传播最快的一种媒体方式。以“快手”APP为例,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让众多人群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短小精悍,生动形象,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碎片时间被有效利用,为大众所接受、喜爱。

“快手”APP涉及题材内容广泛,包含社会热点、街头采访、生活窍门、魔术揭秘、影视介绍、情景短剧等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即可让观众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或思想,具有很强的视觉表现性和感染力。由于短视频传播速度快、接受度高,促使亚文化的传播也开始了高速传播,并在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何为亚文化?学术界起初将亚文化一词用于新兴城市的越轨群体,体现了亚文化的特性,在考虑亚文化时,必然要联系到它的消极一面。目前,学术界对亚文化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提法。戈登认为,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分支,包括一系列社会要素的综合,并且对其成员产生综合性的影响②。我国学者黄瑞玲认为,亚文化是人类学普遍意义上的一种文化形态,从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来看,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有差异,甚至对立的文化③。李慧敏认为,亚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形式,既有别于主流文化,又与主流文化存在交叉,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其思维观念、行为方式等是有排斥主流文化趋向的。按性质将亚文化进行分类,可分为健康、中性以及消极三类。由于亚文化参差不齐,在“快手”APP的引导下,对广大群体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一、带动亚文化的普及与流行

由于个体差异以及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的不同,每个人对文化的需求都存在差异,因此使亚文化自身带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此外,短视频制作简单易上手,更多人群会将自己的爱好和才能分享给他人,因此“快手”短视频利用其播放种类繁多、易掌握的特点,为大众提供了广泛的视频内容。由于视频中以普通人为主,易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共鸣,可在短时间内掀起模仿热潮,加大了亚文化的普及与流行。

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短视频播放时间有限,因此其内容必然紧凑、亮点突出。对于传统文化而言,短视频的播放内容可颠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固有印象,不再刻板、无趣,使之变得既有传承又接地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唤醒中国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珍视,同时也可让外国观众更轻松、更容易、更高效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④。

三、受众人群广泛

快手APP已经成为手机时代的主流媒体形式,凡是拥有智能手机的人群,很大程度上会拥有一款短视频APP,播放形式简单,接受人群多,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人群基本都有囊括。年纪小的受众群体不懂是非辨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完善,易受媒体的影响,可能会接受非主流媒体的宣传思想,受到亚文化的渗透;成人虽然思想成熟,但在长期的社会、家庭、工作压力下,自身会存在思想弊端,对非主流的亚文化有接受和认可的几率,长时间浸透,也会受到消极亚文化的影响。

四、催生更多负面亚文化的出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有更多途径接触亚文化,并受其影响产生出新的亚文化种类,如“咆哮体”“震惊体”等传播方式层出不穷,哗众取宠。受负面亚文化的影响,大量恶俗化、快餐化的媒体短视频产出,导致视频受到受众视阈的局限,陷入低俗、庸俗、媚俗的审美趋向,产生恶性循环。

五、短视频内容优劣不可控

短视频的内容不再以是否为主流文化为宣传点,而是以是否获得众人关注为热点。不受专家或业内人士点评、评判,内容优劣无法控制,导致大量只顾吸引眼球、充斥各种消极亚文化内容的视频展现给大众,促使一些消极亚文化在人群中广泛传播。

六、亚文化价值观导向偏曲

微文化背景下,快手作为虚拟的网络平台不容易对传播者加以约束和监控,传播者不必担心可能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在转发视频时毫无压力便第一时间转发和分享,不辨真伪,更有甚者会发布或转发非主流价值观的视频,例如炫富、整容、戏说历史、改编革命英雄等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航道的内容,影响大众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⑤。

七、短视频的本质是娱乐

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娱乐方式。美国当代著名的批判学者尼尔·波兹曼曾说过,如果政治、新闻、体育、教育等主流文化的公众话语权逐渐被娱乐所取代,那么我们最终的结果将是娱乐至死,因为这种影响悄无声息,润物细无声,易被大众忽视。微文化天然具有去中心化和解构权威的属性,如果不把握正确的互联网文化和青年亚文化,正确引导大众的审美趣味,必然将干扰大众的正确价值观⑥。

短视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传播方式,应在保留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相结合,不可单纯地只图“短而快”,不求“优而精”。应该打造文化自信,有所传承,更要与时俱进,最好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优势,构建严密的网络监管系统。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等相关监管制度,多方合作。同时要建立专业化的监管队伍,人员既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又能够对网络短视频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甄别,确保视频内容健康,营造出展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的正能量传播等内容⑦,对涉及色情低俗、辱骂谩骂、造谣传谣、垃圾广告、版权侵犯、内容引人不适、涉嫌违法违规、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等类型的视频播放人员进行查处或封号。同时引导每一位短视频用户有选择地观看和分享,不要盲目地沉迷于娱乐。

如今,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如快手APP等短视频软件已经成为人们了解、获知和感受世界的新途径,同时也将新的机遇留给了主流文化。对于短视频新媒体的应用,我们一定要在多方参与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信以快手为首的短视频平台会以更加完善的形式规避消极亚文化,向大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正能量,为大众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八、结语

“快手”作为短视频的一种媒体方式,对大众的文化认知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观赏、分享的无选择性大大加重了消极亚文化的传播,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尽可能地发掘短视频的优势和特性,掌握主流文化的传播规律,使短视频发挥既娱乐大众又传承文化的良好作用。

注释:

①李艳峰.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转型升级策略研究[J].今传媒,2017(08):91-92.

②彭克宏.社会科学大词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358.

③黄瑞玲.亚文化:概念及其变迁[J].国外理论动态,2013(03):44-49.

④刘浦.短视频自媒体对中西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01):221+223.

⑤黄海鹏,门瑞雪,曲铁华.短视频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现状透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86-89.

⑥梁炎新,林展鸿.“微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18):7-9.

⑦范成龙,李冉冉.青年“抖音”现象的文化逻辑及其行为引导[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5):21-26.

猜你喜欢
亚文化大众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大众ID.4
上汽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