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缘政治与“一带一路”传播策略研究

2020-02-23 23:17王思晴周丽
视听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亚地区五国中亚

□ 王思晴 周丽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报道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点。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的传播,按照国别或地区,有针对性地制定传播策略是有必要的。“国际传播要摆脱传播理念不清、受众意识不强、贴近性和针对性不足的‘泛对外传播’,要认真研究每个国家的特点,针对不同国家和人群,采取‘一国一策’或‘一国多策’传播,实现精准传播。”①

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根据中亚地区地缘政治特征,分析中亚地区媒体传播、媒介接触特点,从而实现面向中亚地区的精准传播,对于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缘政治的“决定”作用

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对生产方式、民族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热带地区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温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虽然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说法历来学者争论不休,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不同民族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以及对生活娱乐、媒介接触等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地缘政治作为人类政治中最原始的现象之一,在人类最早期的政治活动中,首先表现为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最密切的要素,如争夺食物、抢占水源等,这些要素都来源于地理环境。可以说,地缘政治与自然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代社会,在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对地区居民的媒介接触、信息传播产生着间接却有力的影响。了解中亚地区居民在地缘政治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媒介接触偏好,对于中国“一带一路”传播策略的研究至关重要。

二、中亚地缘政治对媒体传播产生的影响

中亚指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是欧亚大陆的中心。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足迹就踏至中亚。如今,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是“一带一路”走出国门的重要节点。中亚媒体传播特征与地缘政治条件联系密切,深受地缘政治影响。

(一)陆权中心位置:同一事件多种声音

中亚的地缘政治地位十分突出。在没有制空权的时代,中亚被陆权论者视为得以控制欧亚大陆进而控制世界的兵家必争的“心脏地带”,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曾先后对中亚采取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措施,以增强在该地区的控制力。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政治、军事力量控制已经成为次要手段,各大主权国家纷纷采取经济方式增加在中亚的影响力,其中影响较为广泛的包括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欧盟“欧盟与中亚:新伙伴关系战略”和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

多国势力都试图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地缘政治的中心性决定了中亚地区是世界多国信息报道传播的聚集地。同时,由于国家利益不同,各国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都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上,使中亚地区成为多种声音的聚集地。比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受到广泛关注,各种观点聚集其中,中亚国家部分国民受到“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对“一带一路”持质疑态度。

(二)高度内陆性:传播技术较为落后但正在进步

虽然从全球地缘政治角度看中亚居于重要位置,但从中亚自身地理条件分析,可以发现中亚地区具有高度的内陆性。中亚五国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各个国家均没有入海口,是典型的内陆性国家。地区内多为荒漠、山地,生存条件较为艰苦,自身文明发展速度较慢。封闭的地理环境使中亚地区难以接触较为先进的海洋文明,因此该地区信息传播技术滞后,互联网普及率不高,信息传播速度较慢。

自2000年开始,中亚地区加强网络建设。据外媒报道,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两家机构在《2018年全球数字报告》(2018 Global Digital)中指出,在中亚五国约有3600万人使用互联网,约占总人口的68%,并且伴随着经济的建设、居民文化水平的提升,互联网用户增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从互联网上获得信息。

(三)多种文明交流碰撞:多语种传播

中亚文化具有融合性与多元性。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也是不同文化和文明碰撞融合的地方,经常被比喻为“万花筒”和“大熔炉”,语言种类多样是文化碰撞的直接结果。中亚五国中,除塔吉克斯坦以波斯语为主外,其余四国的语言都以突厥语为主。

由于历史上中亚地区主要民族经历过沙俄和苏联时期,因此,虽然中亚地区语种多样,但是俄语在中亚地区被广泛使用,是该地区的通用语言。例如中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是哈萨克语,但俄语的使用人数超过哈萨克语。在大众媒体方面,俄文报纸的发行量要远高于哈萨克文报纸,俄语电视节目也比哈萨克文节目更受欢迎,收视率更高。

三、“一带一路”面向中亚的传播策略

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面向中亚的传播中,打破“中国威胁论”的谣言,传达中国想合作、想共赢的态度,让中亚五国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是非常重要的。将中亚五国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对象,针对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媒体传播特点,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传播过程中属于中亚的传播策略,“因地制宜”,传播效果将更明显。

(一)传播主体:掌握传播主动权,积极与中亚媒体互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吸引了世界诸多国家的关注,支持和质疑的声音皆有。其中,一些国家别有用心的学者、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很多不当说法,对“一带一路”倡议乃至中国的形象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中亚不仅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更是陆权地缘政治中心,大国势力在这里汇聚,各国信息在这里聚集发酵。因此,中国媒体要主动掌握传播的主动权,让各国人民知道“一带一路”倡议是什么?为什么被提出?怎样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关系是怎样的?主动报道“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和中国期待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景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合作取得的成果,积极且及时地回应各方势力对“一带一路”的质疑与疑问。对有关“一带一路”的一切问题,做到率先发声、客观发声,让世界首先听到中国的声音。

在中亚地区,“一带一路”从倡议到落地,离不开中亚媒体的报道。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通讯社和国家电视广播公司是中亚驻华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较多。中亚五国文化类似,国家发展程度相仿,可以通过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媒体的合作与互动,例如新闻转载等,做好对“一带一路”的报道。

(二)传播渠道:依托互联网,借势新媒体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传统地缘政治的一种突破,它不再以地缘政治规定的地理区域为划分依据,而是借助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新技术,增强“一带一路”信息传播的深度、广度、速度、幅度,通过互联网更广泛、更深刻地影响世界。伴随着中亚五国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用户持续呈上升趋势。在中亚建设、维护多语种“一带一路”门户网站,针对不同项目设立分栏;在中亚五国学术网站发表“一带一路”研究文章等,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更深刻、更广泛地传达“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信息。

在互联网发展的前提下,自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中亚地区博客、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用户数量逐年增加,在自媒体使用过程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也是主动传播者,双向反馈使信息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在Twitter 和Facebook 上注册账号,推出更多有关“一带一路”优质短视频,用漫画、海报等多种形式介绍“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积极与粉丝互动等都不失为“吸粉”的好办法。

(三)传播内容:多语种传播,侧重能源合作

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十分丰富,被人们称作21世纪能源中心。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和煤炭储量庞大,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中亚地区的能源开发关系国计民生。对中亚的传播应着重报道“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项目、成果及其对国民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对“一带一路”进行传播的过程中既要侧重能源报道,也要关注报道语言。用当地语言传播可以增加居民兴趣,例如社交媒体节目《Itzik说中国》,这档节目因为主持人Itzik(国际台主持人奚啸琪)优秀的希伯来语在以色列产生轰动,甚至有网友认为他本身就是以色列人,进而对中国的兴趣大大增加。中亚地区的语言以突厥语和波斯语为主,俄语也是各国通用语言,结合实际情况对“一带一路”倡议内容做出相应的解释,尽量选用突厥语、波斯语、俄语三种语言进行相关的传播工作。同时,培养精通伊斯兰文化和突厥语、波斯语的人才刻不容缓。

“一带一路”倡议惠及沿线各国,是各国共同进步的良好契机。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沿线各国、地区的地缘政治特点,打破地缘政治的垄断性与封闭性,有针对性、更精准地推进“一带一路”的传播,能够吸引更多国家参与进来,共商共建共享,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最终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注释:

①胡邦胜.论中国国际传播的理论转型和实践转向[J].国际传播,2016(01):1-9.

猜你喜欢
中亚地区五国中亚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新能源贸易合作研究
中亚五国网络媒体对华关注度现状分析
民国时期新疆驻苏联中亚地区使领馆设立原因
中亚速览
当前中亚地区安全局势的特点及走势分析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