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网络直播”教学模式在传媒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电视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为例

2020-02-23 23:17董雨虹
视听 2020年5期
关键词:电视广告教学模式课程

□ 董雨虹

网络直播起源于广播、电视直播,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逐渐形成为用户提供音频、视频、数据等的极具互动性的网络直播形式。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4.33亿人,占总体网民的50.7%。随着全民直播时代的到来,“直播+体育”“直播+购物”“直播+电视”等直播与不同行业的“跨界组合”,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翻转课堂的概念最早源于美国,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前通过课程微视频提前学习相关知识,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电视广告策划与创意”是池州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专业方向课,该课程教学内容所涉领域广博,更新速度快、幅度大。为加快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新技术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翻转课堂+网络直播”教学模式应用的背景

“电视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理论课时为34课时,实践课时为30课时,是一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得比较紧密,且侧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的专业选修课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并没有接受过关于广告基础的学习和训练,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花费大量的课时在广告基础理论与典型案例上。课程性质决定34个理论课时不可能把关于电视广告的重点理论知识全部讲授完,30个实践课时对于制作周期较长的电视广告来说更是远远不够。此外,选修该课程的人数比较多,实施的又是大班式教学,因此课堂人数比较多,无法实现一对一式的个性化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传媒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大多是学艺术出身,个性比较突出,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对学生形成较强吸引力。因此需要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迅速占据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在线互动、交流与学习。移动智能终端的便捷性与无线网络等传播技术的流行与普及,为“翻转课堂+网络直播”的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为“翻转课堂+网络直播”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翻转课堂+网络直播”模式的教学优势

(一)“翻转课堂+网络直播”带来的教学手段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长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网络直播平台相对于传统的网络教育平台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体现在智能手机的便捷性是对传统网络教育平台的补充和完善。此外,利用直播软件进行学习也打破了传统学习必须教师和同学同时“在场”所带来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学习。

(二)“翻转课堂+网络直播”带来的教学模式交互性

相较于其他网上学习平台,移动网络直播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交互性比较强。与传统教育平台相比,网络直播在扩大教学资源的同时,能确保学生“在场”进行学习。比如慕课,虽然可以在网站上看到教师录制的视频,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保障,与教师的沟通存在滞后性。网络直播则是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反馈同步进行,教师可以针对直播过程中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修正教学内容。

(三)“翻转课堂+网络直播”带来的教学内容创新性

基于传统互联网技术的翻转课堂本身存在着教师录制视频准备工作比较繁琐的问题。网络直播恰恰解决了这个难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便捷地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翻转课堂+网络直播”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可以提前观看教师发布的相关视频资料,移动网络直播平台是完全开放的平台,教师应努力创新课程教学内容“。翻转课堂+网络直播”的教学模式让选择的权利掌握在学习者手中,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

(四)“翻转课堂+网络直播”带来的教学时空场景化

网络直播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场景化,尤其是包括实物讲学的场景化。广告学需要紧跟时代潮流,“电视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的教学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利用网络直播技术,可以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收到教师希望传递的信息,还能及时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化知识。比如,通过直播观看一些专业讲座、研讨会,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学生带来场景化的学习体验。

(五)“翻转课堂+网络直播”带来的教学评价直观化

传统课堂的教学评价一般都是课程结束之后,由教务处组织学生对教师做出评价,存在着评价体系不客观、评价效率滞后的问题。“翻转课堂+网络直播”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弹幕留言的方式直接对教师进行评价;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直播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观看直播或录播上课视频,还可以实现同行以及学校对教师课堂行为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比较直观,可以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三、“翻转课堂+网络直播”在传媒类专业课程改革中的路径

“电视广告策划与创意”是典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传媒类课程。因此,根据实际的教学活动“,翻转课堂+网络直播”这一教学模式运用到此课程中可以构建基于理论和实践的两种类型课程教学路径模式。

首先,基于“电视广告策划与创意”的教学大纲制定了“翻转课堂+网络直播”的理论教学流程。

(一)课前:翻转课堂即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课前,教师可以将该课程理论的相关知识以直播的形式录制好相关的教学视频,或推荐学生观看其他网络上比较优秀的视频案例。学生如果因故不能参与直播课堂,还可以通过直播软件的回看功能,观看知识点视频学习。

(二)课中:课堂上教师首先复习相关知识点,根据学生课前观看直播视频所遇到的困惑以及共性问题分小组讨论,互相解答问题。教师负责引导讨论,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如遇到一些行业专业问题,教师可以邀请校外行业专家进行现场直播连线,教师和同学同时参与和专家的现场连线,解决课堂上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并回看重点网络视频。

(三)课后: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督促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与巩固,学生整理出自己的学习笔记。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应通过直播平台回答学生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可以根据直播谈论的内容进行自我检查。

基于“翻转课堂+网络直播”的理论教学流程模式适用于前34个理论课时,针对后30个实践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制定了“翻转课堂+网络直播”的实践教学流程模式。

1.课前:课程实行的是项目式教学法,以“学院奖”和“大广赛”的命题单为实践命题。实践课程中,课前教师首先要录制课程实践的相关微视频。微视频主要介绍“学院奖”和“大广赛”这两个奖项及其命题,评析获奖案例,教师上传视频,并布置实践任务。学生根据微视频的内容,了解参赛的专业知识,根据之前理论课堂上分成的小组进行团队合作。

观看获奖案例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比赛的企业命题,并根据科学化的前期调研确定创意内容。教师根据每组上报的创意,通过网络直播组织小组讨论,分析创意点优劣,指导学生把抽象化的创意理念变成具象化的视听表达。

各小组的选题确定之后,以文字的形式对其进行详细记录,策划案包括广告名称、广告主题、广告创意阐释、广告诉求点、广告文案、分镜头脚本、作品风格等内容。各组通过网络提交策划案,教师通过网络直播进行策划案点评,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弹幕的形式分享经验。

2.课中:实践课程中,学生的任务是根据课前确定的创意进行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教师根据每组的创意内容进行远程指导、实时监控。以第11届“大广赛”杜蕾斯的命题为例,其中一组的创意需要借用斯坦尼康和遥控拍摄,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无法解决,教师通过直播为该小组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并做了一些专业上的其他指导。前期的广告创意在具体的实践拍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教师应提醒每小组在拍摄之前进行可行性分析,教师也要制定一些应急预案。

3.课后:学生在具体的拍摄剪辑活动结束后,通过直播的形式把每组的广告作品初稿分享给教师,教师组织学生在直播平台上讨论,并通过弹幕的形式对每小组的作品进行评析。学生也可以针对大家的弹幕评论提出自己的疑惑,不同小组之间的同学进行协作互助式的交流与学习。教师也可以在直播过程中发表自己对每个小组广告作品的意见,每组根据直播课堂上针对自己小组的广告作品的反馈进行修改调整,直至作品完善。

四、对“翻转课堂+网络直播”教学模式的反思

基于“翻转课堂+网络直播”构建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池州学院2016级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电视广告策划与创意”中。课程教学结束后,学生评价该教学模式新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课程结束后,学生课堂作业参加“学院杯”和“大广赛”的比赛也取得了国家级、省级共计几十项奖项的好成绩。这表明“翻转课堂+网络直播”的教学模式在传媒类专业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一)教师:转换教学思维,强化教学设计

新技术的诞生不应该仅仅只是媒介的进步与更迭,更应该是教育者表达和传播的自我更新。翻转课堂下,教师要调整以往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的心态,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还要强化教学设计,比如提前录制的微视频时长不宜过长,适应学生碎片化学习的趋势;还可以结合课程进行场景化教学,实现由知识传授型教师到主播型教师的身份转换。

(二)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动机

“翻转课堂+网络直播”教学模式形式上是轻松的,但是对学生的要求较传统学习方式更高。针对学生学习自觉性比较差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具有用户行为记录的网络直播平台,让学与教的过程可视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电视广告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广告里的食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电视广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