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政治试题答题思路
——从三大逻辑解题法中彰显核心素养与能力

2020-02-25 02:31深圳市龙岗区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
师道(教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主观题时政逻辑

文/深圳市龙岗区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

2018年9月10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考政治试题也是为此服务的。高中政治试题围绕着“一体四翼”,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同时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一、学生解答高考政治试题存在的问题

(一)主观题理论知识背得比较熟,但不会用,或者一用就错。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过去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背理论知识的误区,没有更深层面去理解,构建知识体系,导致理论知识熟但不会用或错用的现象发生。另外一方面,很多学生不会结合材料去运用理论进行分析,导致分析材料“两张皮”现象。

(二)选择题做错的概率较大,失分过多。很多学生在做政治选择题的时候,就算知识内容比较熟悉也很难较准确地选出答案,现在高考政治选择题那种直接通过知识错误排除答案的选项越来越少,通过阅读材料排除选出最佳答案考查的选项越来越多,这就明显增加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及推理能力,这就导致选择题的难度增加。

二、高考政治试题的三大逻辑解题法分析

高考政治试题存在着三大逻辑,即思维逻辑(常识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这三大逻辑贯穿于整个试题逻辑之中,如果充分挖掘其中逻辑,对于学生解题及教师的教学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下面我分别就一个高考选择题及一个主观题作为分析对象来阐述解题逻辑。

(一)选择题解题逻辑分析(以2019全国1卷15题为例)

某民营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0%。因面临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融资困难等经营困境,2019年该企业主动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出让35%的股权。该企业此举的目的是( )

①通过股权让渡,逐步退出市场

②引入外部股东,激发企业活力

③调整资本结构,获得股权融资

④利用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

A.①② B.①④

其实,这跟年岁一点关系都没有。央视有个足球评论员叫张路,说球说了三十多年。我小时候,他就在激情澎湃地说意甲,如今还在激情澎湃地说球,一口气说出那么多球员的名字,这得多好的记忆力啊。老了的张路先生,依然显得年轻,依然帅气,也只有活在自我情趣中的人,才会这么年轻吧。

C.②③ D.③④

每一个政治试题,都会有其逻辑性规律及方法,本题从三个逻辑分析如下:

1.思维逻辑(常识逻辑):就其含义而言,所谓思维逻辑就是一句话的表述具有确定性,有条理,有依据,说话符合正常的逻辑形式及方法,不过分偏激而脱离实际,所以在这种意义上说必须与常识相符合,也叫常识逻辑。从此题来看,①明显不符合思维逻辑,此企业这样做的目的不可能是自己主动退出市场,这种行为明显与此企业采取债转股的行为自相矛盾,更不符合常识逻辑,故排除。

2.知识逻辑:所谓的知识逻辑是指每一个知识都有其知识背景,是隶属于一个巨大的知识框架中的一个部分,从其知识背景而言,该考点的表述必须符合框架背景。从此题的选项来看,②③④都是符合知识逻辑的,都是企业经营的措施,在这方面不能排除错误项。

3.材料逻辑:所谓材料逻辑是指试题中的选项必须与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相一致,或者是材料中的信息的延伸与推导,不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本题材料主要是讲小微企业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以及通过债转股这一措施解决这一难题。从这方面来看,②③选项是刚好符合,④选项是没有体现兼并重组的,所以④选项与材料逻辑不相符合,故排除,因此,此题选C。

(二)主观题解题逻辑分析(2019年全国1卷38题为例)

当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口国,货物和服务年进口值均占全球1/10左右。‖2018年11月,中国进一步降低石材、陶瓷、机电等1585个税目商品的最惠国税率,关税总水平由2017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达23%。‖同月,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170多个国家、地区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现场展示了法国葡萄酒、阿根廷红虾、美国智能车载空气净化器……进博会吸引了4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其中1/4以上为智能及高端设备。‖中国扩大进口“大蛋糕”的清单上,既包括数控机床、智能终端、精密医疗设备、新型汽车、先进民用飞机等高技术产品,也包括个人电子产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等日用消费品。‖

1.思维逻辑:解析本题设问,按照经济生活采用的主体分析法,本题是从国家这一主体出发,指向是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关键词是进口、国内经济、积极影响,这就为我们思考问题提供了角度。

2.知识逻辑:进博会是一个时政专题,在课堂上也反复讲授过,分别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逻辑进行讲解,其中也都是从国家、企业、消费者角度分析,通过分析设问,引出知识框架。

3.材料逻辑:整个材料为我们答题指引了方向,按照知识逻辑,为什么要开展进博会有一个庞杂的系统,不可能直接拿着上课所总结的知识全部堆砌上去,需要我们根据材料中所描述的,总结材料信息,提取我们知识,并应用知识分析与解决材料问题。材料分为四句话(如上),第一句话核心是我国是货物与服务的进口大国,第二句话核心是我国大规模降低一些商品的关税,第三句话我国通过博览会汇集来自各国的商品,有生活必需品,也有高端的科技产品,第四句话是系统地说明了我国进口商品的结构。本题答题的关键总结为不仅我国扩大进口规模而且进口品种的结构方面也体现多样化与高端化。

仍然回到思维逻辑,主体是我国,结合知识逻辑,抓住核心词汇、降税、生活必需品、高端科技产品,在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的答案逻辑,很容易推出如下答题方向:①降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增加了消费品市场的品种——推动市场的繁荣与发展;②降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国外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增强—倒逼国内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③提供更多的生活必需品—消费者消费的质量与水平提升——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④提供高技术产品—提升国内产品的科技含量—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实力经济—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参考答案如下:

【答案】降低关税,增加进口,繁荣生产与消费市场;激发市场竞争,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给,降低消费成本,更好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带动技术引进,促进产品创新研发,推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

以上是从三大逻辑的角度去理顺解题思路,三大逻辑运用自如必须具备几个重要要素,缺一不可,具体而言如下:

1.一定的材料阅读与概括能力。从上述的分析来看,材料能够为我们答题提供方向与角度,一个学生如果材料的阅读与概括能力比较差,材料的基本信息提取不出来,没办法迅速及时捕捉到关键信息,容易导致答题方向错位,甚至出现乱答或者少答现象,这就是很多学生答政治主观题时这种情况比较普遍的根本原因。

2.完整的理论及时政知识体系。从材料设问中,通过分析范围及关键主体界定,能够立马锁定所答内容范围。比如2019年全国1卷38题来看,可以立马锁在进博会这个专题知识,2019全国1卷15题,可以立马锁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贵问题,如果没有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很难解答政治主观题。

3.较强的时政敏感性。政治试题的生命与灵魂在于它的时政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感是其核心目标,因此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最新时政积累,同时培养自己日常生活中对国家大事的敏感度,及时捕捉有用信息。

三、三大逻辑解题法给高三政治教师教学的启示

(一)加强试题研究,理顺题目逻辑。一线高三政治教师不仅要会做题、选题,更加要会出题,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试题研究,认真总结出题逻辑,这样才能把试题讲透,才能真正体味到高考试题中的素养与能力之美,让课堂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紧跟时政热点,形成教学主题。高三政治教师要想培养出具有时政敏感性比较强的学生,自己就要对待时政热点保持敏感与兴奋,并且把这些时政热点做成时政专题,从四个必修角度综合考查其知识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开拓眼界,而且能培养学生政治的核心素养。

(三)开展专题教学,构建知识体系。这里的知识体系不仅是课本理论知识体系,更加是最新时政专题体系,比如最近的世博会专题、外商投资法专题等,同时,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大逻辑上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了解来龙去脉,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猜你喜欢
主观题时政逻辑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逻辑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创新的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