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守正与创新

2020-02-25 03:23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教师队伍教学内容

赵 强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内江 642150)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发挥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功能。高职院校是我国高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工程。全国各地的高校,也在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思政课创新提质方案。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统一”。守正与创新这一重大命题,就包含于其中。

守正与创新是统一的,“‘守正’是思政课建设的根本,‘创新’是思政课教学的灵魂,‘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必须坚守的重要原则。[1]”“守正”,即突出思政课价值引领、思想引导功能。从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来讲,思政课与其他课程有着根本的区别。思政课课程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教育,因而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政治性和思想性。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守正”,正是要坚守思政课的这些特点和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以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来抓好思政课程建设。“创新”,则强调思政课要遵循规律、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在思政课教学中,必须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人的成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教学环节和教学相关要素等方面进行创新。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学生学情、培养目标、教师状况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在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守正与创新的过程中,必须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做好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守正与创新。

一、教学内容的守正与创新

在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将教材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的现象。教师把将教材内容准确、全面讲授给学生当作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这既保证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是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误解。一方面,由于课程的特殊性,高校思政课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往往加入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内容,理论化和学术化的文字较多,也缺乏生动和丰富的案例。如果教师完全以教材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会使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另一方面,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学内容并不等同于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教学内容则是教材内容的“教学化”。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教学内容的守正与创新。

首先,要“吃透”教材内容,把握教材内容中的主旨和精神。高职院校总共有三门思政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分别有与之相对应的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囊括了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爱国主义、基本法律知识等内容,主要服务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内容涉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把握它们的基本内涵,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形势与政策教材内容则涵盖了国内、国际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目的在于“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教材内容“吃透”,守住其中所蕴涵的主旨和精神,不能为了创新而抛弃教材内容、背离教材精神。

其次,要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即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以“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转化”[3]。在准确理解教材内容和掌握其中精神的前提下,教师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和理论水平较为薄弱的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转化和优化。一是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取舍,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为了片面求“全”、求“稳”、求“准”、求“快”,而过分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做法。教材内容中简单的、学生易于理解和通过小组讨论能够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不讲或者略讲,集中力量抓好重难点和理论性比较强、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进行讲解。二是要将“理论语言过多、可读性不强”的教材内容转化为高职院校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内容,包括:某些思想或者理论的内容和意义、专业名词的概念和解释、重要会议精神的解读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一个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将教材内容与不断变化和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与当前的时政热点和社会关注相结合、与高职院校学生能够紧密接触到或是能够感触到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向学生推荐相应的教材辅学读物和指导资料,让教材内容真正为学生所领会和掌握。

二、教学形式的守正与创新

教学形式对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反作用,适当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教学内容为教学对象所接受和内化。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形式陈旧单一、说教色彩浓厚等问题,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无趣乏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没有几个。这种忽视学生主体性、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过于“守正”的课堂形式,对原本理论基础薄弱、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讲,难以产生吸引力,自然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而,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守正与创新,还必须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

一方面,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形式不能舍弃。传统思政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是教师采用讲授方法,在课堂上将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思政课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有助于突出重难点和完成教学内容,是一种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形式。但是如果教师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当,或者缺乏授课艺术和个人魅力,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很容易成为教师个人对学生全程的说教和“灌输”,学生也无法融入进来甚至会排斥,因而看似效率高,效果却并不好,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普遍采用的形式。当然,不能因此就完全否定这种教学形式,而是应该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一是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或者高度关注的网络热点问题融入到教学中来,提升教师讲授的吸引力。如可以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19个省市医疗队驰援湖北武汉以外16个市州以及国家调动军队参加抗疫,融入到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讲解当中。二是可以在讲解中适当运用一些网络上的热词和“段子”,增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不能整堂课“段子”满天飞,教师成为“段子手”,课堂成为教师个人表演的“脱口秀”。三是可以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将一些深奥的理论和专业的知识融入到故事之中,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明白道理。如通过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逆行者”的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是可以在课堂上精设问题或者精选主题,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增加课堂的参与程度和互动程度。

另一方面,必须抓好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创新。除了完善和改进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以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情况,探索新的教学形式。首先,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思政课教学不能仅仅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灌输,更加要开门办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4]。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更能调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更能增加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亲和力与温度。高职院校可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政府、红色景点等相关主体的沟通合作,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和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收获知识、获得感悟、升华认识;其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网络课堂。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联系愈加紧密,“互联网+教育”也在蓬勃发展。在思政课教学中,网络教学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预先完成一些背景性、基础性知识的学习,为教师集中完成重难点突破和组织学生学习提供有力保障;可以打造网络示范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教和学生学创造更多的便利;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相关资源,为学生学习理解相关知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教师队伍的守正与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也提出,“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5]。对于学校来讲,全员育人就是要抓好以专职思政教师为主干的思政育人队伍建设,将学校党政领导、非思政课程教师、辅导员以及其他思政工作者纳入到兼职思政教师队伍当中,整合教师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一方面,必须抓好专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专职思政教师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绝对主力,上好思政课责无旁贷。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高职院校在专职思政教师队伍的数量配备、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当前教育部要求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的标准下,还有不少高职院校专职思政教师人数不足;部分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够,无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讲透彻,难以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进入学生大脑和心灵;一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缺乏创新动力,教授内容与现实脱节;少数教师在各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的情况下,对讲好思政课缺乏信心……基于思政课程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在抓高职院校专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和突出政治标准,把好“入口关”,让有信仰、有情怀的人站在讲台上讲信仰、谈情怀;要强化对专职思政教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教学与科研并重,激发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动力;要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通过不同层级、不同形式的培训,促进教师成长提升。

另一方面,要努力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兼职思政教师队伍。思政课不能仅靠专职思政教师单打独斗,必须整合校内校外可以利用的思政人才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兼职思政教师队伍,具有重大意义,也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首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师生比的要求,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在短期内无法配足专职思政教师,因而兼职思政教师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口。其次,在高职院校其他学科教师、学校党政管理干部、专职辅导员当中,也有不少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道德品质都合格甚至过硬者,他们在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方面,可以发挥强大和独特的作用。此外,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高职院校还可以建设一支校外特聘或兼职思政教师队伍。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邀请学校所在地方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校企合作企业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人文社会领域的专家学者、先进人物和道德模范等到校讲思政课,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吸引力和思政课堂的魅力。当然,不管是对专职思政教师还是兼职思政教师队伍,有一些要求和标准是共同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四、考核方式的守正与创新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是一门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6]因此,思政课程考核方式也必须要突出学科特色,围绕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来设置。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政课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开卷或者闭卷考试为主,考试题目过分局限于教材内容。学生备考也仅以教材为依据,凭借期末前突击背诵或者开卷考试时翻阅教材,就能轻易及格甚至获得高分。这种考核方式固然能够较为公正和客观检验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缺乏对过程的关注,也无法反映出学生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提升。甚至会出现有的学生思政课考试分数很高,但是现实生活中道德品行低下、家国情怀淡薄和价值观扭曲等情况。因此,在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考核方式的过程中,也需要守正与创新并举。

在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强调,“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坚持闭卷统一考试为主,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7],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考核方式守正创新提供了思路。一方面,必须要坚持和改进闭卷考试,考试内容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融入当前时政热点;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其他考核方式,如半开卷考试、论文、调研报告、融入思政课程主题的专业作品等等。与此同时,要将过程考核纳入到课程考核当中,合理设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改变过于注重期末考试的现象,将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笔记、作业、作品等纳入到成绩考核之中。通过优化考核方式,更加全面和客观反映学生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情况。

除此以外,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守正与创新,还需要在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抓好与思政课程相关的各个要素,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真正让高职院校思政课焕发生机活力,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更好完成课程担负的使命。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教师队伍教学内容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