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不老 风景永存
——记郴州市美协主席黄元强

2020-02-26 13:28朱长进湖南郴州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年12期
关键词:郴州创作精神

◆朱长进(湖南 郴州)

黄元强,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水彩艺委会委员、湖南省版画艺委会副主任、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化厅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艺术收藏家协会理事、郴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湘南学院客座教授、郴州市民进会员。

“郴”字难认,始于秦典,意为林中城邑。郴州因为宋秦少游被贬湘南时作的《踏沙行·郴州旅舍》中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两句诗而得以传名。郴江滔滔,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仙岭逶迤,留下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踪迹:古有杜甫、韩愈、秦少游等文豪在此留下脍炙人口诗文,也有米芾在苏仙岭的“三绝碑”的真迹题刻;近有黄永玉大师留下的剪纸及墨宝。郴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优美,人文景观众多,这些都留在了文人墨客笔端,更体现在了郴籍画家黄元强老师的笔下,无论是《苏仙岭·郴州旅舍》《湘南古韵》《汝城温泉》还是《女排》《湘南早春》等都体现了一个郴州赤子深深的“《故乡情》”。

郴州山灵水秀,气象万千,素有“四面青山列翠屏,山川之秀甲湖南”之美称,对于画家来说是丰富的自然摹本。画家能以笔和墨、线条和颜料、刻刀和木板等反映现实,表达思想,再现生活,刻画风景等,确实比我们这些只能拿秃笔钝刀的人聪明和有思想。文学与书画总在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供人们灵魂的休憩和安放,多学习和欣赏他们对身心总是有益的,这也是文艺对社会的功效。人类倘若仅有文学即便锋利如鲁迅先生的笔也只能唤醒一部分人,而书画等艺术形式却能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做一个很好的补充、提升,形成视觉享受和产生精神共振,满足人类美的需求。

元强老师就是一个能提振人的精神、催人奋进、给人鼓舞、平易率真、亦师亦友的画家及长者。我和黄老颇有渊源,严格来说元强老师还是我的校友,他早年就读郴州师专美术系,我90年代求学于郴州师专中文系。文化艺术界藏龙卧虎,精英云集,历来引领着先进文化和时代潮流紧扣着时代脉搏,关注着众生疾苦,讴歌着光明与美丽。湖南省文化厅和文化馆自2011年初启动了“湖南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其中就有黄元强老师的作品丝网版画《黄兴与华兴会》《湖南百年》主编为当时省委委员、文化厅厅长周用金,特邀编辑为曹隽平老师,周老厅长去年来郴参加文化研讨会,我有幸和他们同桌探讨,后周老厅长欣然收我为徒,答应指导我书法,叫我微信习作给他批改指点。我对用金厅长、隽平老师、长远书记、琼华主席、作明局长、元强主席等这一批文化人的真诚、热情、担当、不遗余力的提携扶持后人的精神深深感动。历史虽已远去,后浪终归推动前浪,这些当代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和艺术家的典范,他们在文化艺术的创作指导、学术研究、培育新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庚子年初,华夏染疾,为鼓励抗疫,同舟共济,支持一线的逆行者,黄元强主席带病创作,在郴州乃至湖南画界率先发起为前线抗疫英雄作画的义举。正月初九黄老带病继续创作《英雄钟南山院士的眼泪》,成为当时国内画界的先行者,这时元强老师的老师黄永玉老先生不顾96高龄颤抖着手作画并在墨迹未干时叫助手发给元强老师,为他发起的画界的抗疫行动加油助力,在疫情最艰难的时候,不愧为画界抗疫的“吹哨人”,这种为国为民鼓与呼的精神与中国文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士子情怀值得我辈学习与传承。创作期间因忧思及劳累过度而住院,我也因工作期间骨折住院,无法前往探望黄老师,他却几次视频电话安慰关心我,很多艺术界朋友、领导特到郴州看望元强老师,出院后他又不顾身体未完全恢复,他作抗疫美术作品赠送给郴州支援武汉白衣战土“逆行者”英雄,此情此景,令人感佩。

在湖南艺术家中谈到以版画作为题材和水彩为创作技法的画家就不得不说到黄元强。版画师承李习勤教授,水墨亦受黄永玉大师指点。我与黄老交往不仅仅是羡慕其画画得好,更敬重他的人品与风骨。国画大师黄永玉曾为元强老师剪纸留念。年初我因骨折住院,最遗憾的是错过了元强老师今年在郴州举办的抗疫画展,出院后去市委家他里拜访他,也想去一睹那棵久仰大名的“爬山虎”的虎威。进入小客厅,扑面而来是一股飘香的翰墨,满墙的书画护神,枣木老家具传承着传统文化。小坐一会,急不可耐的我就来到后院:一边是精神家园“老顽童”工作室;另一边是郁郁葱葱劳动菜园,最显眼的是那颗碗口粗的、生命力顽强,现已根繁叶茂、爬满大楼的爬山虎。看到它,我就想起了中华文化的万年常青,中国文化人的甘为人梯的精神。退回中屋饮茶及探讨文化,作为一个务实而率真的画家,我们交流了当今文化的几个隐忧:其中一个话题是文化发掘与保护、发扬与传承。郴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可以挖掘与保护的文化,但在发掘与整理过程中只注重翻新没注意保留原貌与本真,从而失去甚至破坏了他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郴州有古名居、汝城香火龙、昆剧、傩戏、嘉禾民歌等,有的保护工作做得比较好,有的就是胡搅蛮搞。说到这时他的一对浓如墨的剑眉向上扬起刺向了文化的一些弊端!是啊,一个有担当的艺术家、知识分子就应当直言、敢于讲真。另一个是文艺人才的培养与储备。现今文艺界很浮躁,到底是在有为金钱而艺术还是为艺术而艺术?很多中青年人沉不下心来,也许有生活的无奈与考量,要承受孤独与清贫,但艺术必须讲究沉淀与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艺术还要深入生活,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探索后的一瞬间。现实中很多青年只为名和利,没有沉淀与积累是不可能创作得出有思想有深度、高度的作品,当然可贵的是有些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把很多名衔丢掉后去积累沉淀,这是一种回归与反思。文艺界现在人才断层现象严重,青黄不接,固然有当下功利因素诱导,更多的还是要形成尊重知识崇尚文化的氛围,制定发展文化的政策,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沉下心来从事文艺事业,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复兴做贡献。

黄元强团队雕刻出的《女排》

唐山十三兄弟 黑白木刻

元强老师对农村农民有着深厚情结,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是他的根与创作灵感的来源,他待农民就像兄弟,赞美劳动人民是发至内心的。他的团队创作的版画《十三位唐山农民兄弟》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荣获了全国艺术湖南百年历史画金奖。

郴州是福地,也是中国女排腾飞之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元强主席带领他的团队创作出了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的重大历史题材版画《女排》。用他那苍劲有力、力透板底、具有生气的笔与刀,刻画了一曲中华民族复兴路上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伟大旋律,弘扬了女排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早就超越了体育,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黄元强团队雕刻出的《女排》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催人奋进。

多年来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黄元强,执着于刻画民族的脊梁,他用对美的感悟和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为中华民族荡气回肠的奋斗史诗添上了浓墨重彩的注脚。汪国真诗中有一句:没有比山更高的人,没有比脚更远的路。黄老对艺术怀着深厚的情感,用生命谱写着艺术的壮歌,用心血培育扶持着后一代,这种精神让世人称赞。

书画不老,风景永存;高山仰止,艺无无境;呕心沥血,培育后人;顽童精神,再谱新章!

猜你喜欢
郴州创作精神
郭文龙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虎虎生威见精神
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中共郴州历史的重要启示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与爱同行
——郴州慈善之歌
《一墙之隔》创作谈
拿出精神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