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助萌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对骨性Ⅲ类错牙合青少年上颌窦形态的影响

2020-02-26 09:48杨建浩赵丹李亚如廖慧明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尖牙牙根上颌

杨建浩,赵丹,李亚如,廖慧明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畸科,河南 郑州 450052;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科,河南 开封 475001)

埋伏牙即牙埋伏于骨内不能萌出到正常位置[1]。埋伏牙发病率为1%~2%,除第三磨牙以外,上颌埋伏尖牙发病率最高[2]。现国内外关于上颌埋伏尖牙的研究集中在诊断与定位、影响牵引成功的因素、流行病学分析、牵引装置的使用等方面[3-4]。牵引上颌埋伏尖牙与上颌窦生长发育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窦体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berti[5]研究发现上颌窦体积较小者较体积正常者更易形成Ⅲ类骨面型。因此,本研究选择青少年骨性Ⅲ类伴单侧上颌尖牙埋伏患者,比较双侧上颌窦在助萌埋伏尖牙前后的形态改变,探讨牵引上颌埋伏尖牙与上颌窦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埋伏尖牙的治疗方案和时机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口腔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的患者,男女各10例,年龄10~12岁,平均(11.0±0.8)岁。纳入标准:年龄<13岁;上颌单侧尖牙埋伏阻生;上颌骨发育不足(SNA≤78.8);骨性Ⅲ类患者。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矫治前后拍摄CBCT(采用美国KaVo 3D exam CT机,扫描时间26.9 s,扫描层厚0.2 mm),将拍摄的CBCT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并下载导入InVivo Dental三维测量软件。制取超硬石膏工作模型用于制作个性化牵引助萌装置,口内试戴并调磨合适后,转至口腔颌面外科行闭合式翻瓣牵引术,暴露埋伏尖牙牙冠,粘正畸附件,缝合创面,粘个性化牵引助萌装置。术后2周加力,埋伏尖牙暴露于口腔中后,再次行CBCT检查。

1.3 测量方法使用InVivo Dental分别测量埋伏牙侧与正常侧上颌窦在牵引助萌前后的前后径(在水平位前后径最大的平面进行测量,测量线平行于纵轴参考线,选择最长的直径,起于上颌窦前壁,止于上颌窦后壁)、左右径(在水平位左右最大的平面进行测量,测量线平行于横轴参考线,选择最宽的直径,起于上颌窦内侧壁,止于上颌窦外侧壁)、上下径(在冠状位上下径最大的平面进行测量,测量线平行于纵轴参考线,选择最长的直径,起于上颌窦顶壁,止于上颌窦底壁)及容积。所有测量值均由同一研究者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牵引助萌前正常侧以N0表示,埋伏牙侧为A0;牵引助萌后正常侧为N1,埋伏牙侧为A1。

2 结果

2.1 术后临床检查历经6~12个月,平均(7.45±1.50)个月的牵引助萌治疗后,20例单侧上颌埋伏尖牙均顺利牵引暴露于口内,牵引萌出的尖牙牙髓活力正常、牙周附着情况良好,无明显松动。CBCT示:牙根无明显吸收。

2.2 双侧术前对比N0与A0侧上颌窦前后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0侧上颌窦左右径、上下径及容积均小于N0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N0与A0各测量值比较

注:N0指牵引前正常侧测量值,A0指牵引前埋伏牙侧测量值。

2.3 正常侧治疗前后对比术后正常侧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容积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N0与N1各测量值比较

注:N0指牵引前正常侧测量值,N1指牵引后正常侧测量值,△N=N1-N0。

2.4 埋伏牙侧治疗前后对比术后埋伏牙侧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容积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A0与A1各测量值比较

注:A0指牵引前埋伏牙侧测量值,A1指牵引后埋伏牙侧测量值,△A=A1-A0。

2.5 双侧治疗前后变化量对比上颌埋伏尖牙牵引治疗前后,埋伏牙侧上颌窦上下径及容积增加量均大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颌窦两侧前后径及左右径增加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N与△A各测量值比较

注:△N=牵引后正常侧测量值-牵引前正常侧测量值,△A=牵引后埋伏牙侧测量值-牵引前埋伏牙侧测量值。

3 讨论

上颌窦是一对位于上颌复合体双侧充满空气的空腔。在牙列正常萌出时,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最近[6],上颌尖牙与上颌窦底壁相接触的情况较少[7],但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时,尖牙与上颌窦的关系更加密切[8]。

Shahbazian等[9]通过CT扫描101个正常人的上颌窦,结果表明正常人双侧窦腔形态及大小基本对称。本研究发现在上颌埋伏尖牙牵引治疗前,埋伏牙侧上颌窦左右径、上下径及容积均小于正常侧,说明上颌埋伏尖牙一定程度上影响上颌窦的正常生长发育。

对比上颌埋伏尖牙牵引助萌前后,发现正常侧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及容积均增加。本研究对象年龄为10~12岁,正常侧上颌窦的生长变化,提示在此年龄段上颌窦仍有一定的生长潜力。胡志等[10]研究表明上颌窦容积在13~17岁时,仍有快速增长的趋势,这种趋势持续到18岁左右。

牵引治疗上颌埋伏尖牙后埋伏牙侧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及容积均增加,牵引前后埋伏尖牙侧上颌窦上下径、容积变化量均大于正常侧,证明去除上颌窦自身生长发育的影响后,牵引埋伏尖牙可使上颌窦窦腔进一步生长扩张。这一现象的生理性原因可能是上颌窦下壁为上颌骨的牙槽突,埋伏阻生的上颌尖牙牙根使上颌窦下壁气化受阻,而当其被牵引助萌成功后,由于阻碍消失,上颌窦下壁继续气化,使得上颌窦上下径变大。Sharan等[11]通过对15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当临近上颌窦底壁的牙齿被拔除后,上颌窦窦腔表现出更加明显的扩张。Lana等[12]的研究同样证明了拔除与上颌窦底临近的后牙牙根后,上颌窦会进一步气腔化。

两侧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虽均有所增加,但两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上颌窦前后径和左右径的生长发育不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12岁后,上颌窦前后径及左右径的生长潜能较上下径小。Bhushan等[13]研究表明上颌窦左右径及前后径的增长只持续到12岁左右,而上下径从出生到18岁均有稳定的增长量。

综上所述,临床工作中发现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时,特别是对于青春迸发前期或青春迸发期的Ⅲ类骨面型患者,应早期确定上颌埋伏尖牙的位置,根据患者年龄、埋伏牙牙根发育情况等选择定期观察、拔除或牵引助萌等治疗方案,使上颌骨和上颌窦的生长发育尽可能不受埋伏尖牙的影响,避免因上颌尖牙长期埋伏阻生影响面中部的发育及侧貌的美观。

猜你喜欢
尖牙牙根上颌
CBCT分析上颌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
上颌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的研究
阻断性拔除乳尖牙引导异位下颌恒尖牙向正常方向萌出1 例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上颌第一磨牙牙根折裂的临床特征分析
锥形束CT诊断上颌窦内病变的发生率
上颌恒尖牙萌出障碍的研究进展
猫的对峙
钢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