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改工作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

2020-02-26 02:36马国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实验室师生责任

马国杰

(1. 郑州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 郑州大学 实验室管理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1)

自 2015年起,教育部科技司推出了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检查,仅2019年就现场检查了40所高校。此外,自2017年以来,教育部高教司多次发文要求高校加强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每年提交年度报告。仅2019年上半年,教育部连续发布5个有关实验室安全的文件。同时,各省教育厅、各高校积极响应,开展各种形式的督导检查和自查,从而有效地推动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我校于2019年6月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组对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这对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全面提升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检查最终提出27项需要整改的内容,包括短期可立改13项和需中长期持续整改14项的要求。对此,我校高度重视,于2019年7月成立了实验室管理中心,9月中旬组队深入清华大学等单位学习、考察和调研,理思路、定举措,强化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1 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学习考察,并参与全省高校实验室的检查,笔者认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参差不齐、差别较大,但也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1 安全意识淡薄,观念陈旧

“安全无小事、警钟要长鸣”,虽然经常讲,却总有一些师生始终未能把安全放在心上,对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不够重视,认为高校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场所,本就充满着很多未知的风险,安全问题难以避免[1-2],甚至认为过于强调安全会影响正常科研进度,因此实验室安全工作很难得到有效贯彻。此外,自行简化操作、违章操作、无人值守等情况也比较普遍,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3];对中小事故甚至采取瞒报、不报,只有发生了重大事故,受到一定程度的处罚后,才会引起某些领导和师生的重视,时过境迁却又恢复原态,这确实是一个观念陈旧、安全意识淡漠的共性问题。

1.2 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滞后

健全的制度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保障。而实际上,在一些高校缺乏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有的也是长期未予修订,已不适用于当前实际需要。制度不健全致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无法做到有章可循,特别是实验室准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缺失,直接导致实验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淡漠、思想麻痹松懈、安全知识缺乏、安全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4],使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发展滞后,离预防为主的主动干预阶段还有一定差距[5],也很难做到防患于未然的有效管理。

1.3 安全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

在安全投入方面,一是存在安全管理人员不足,影响安全管理效果,如有的安全工作没有设置岗位,院系又不够重视,使安全检查流于形式;二是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在进行实验室建设时,更多地注重实验仪器设备购置,很少考虑实验室安全的投入。如通风除尘和环保设备不足、专业实验室缺乏烟雾报警、自动喷淋、防辐射等安全设施。此外,还缺乏实验人员必要的急救设施、防护设备等,安全教育和培训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很多高校不同程度存在实验室因使用面积不足、布局不合理等导致实验设备摆放拥挤、安全操作距离不够、消防通道不畅等问题;还有的实验室水、电、气管线不规范、不符合要求,有的设备老化,该报废不报废,带病运行等。

2 整改重点内容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近 10万名在校学生,分布在4个校区,共有实验室3 600多间,由于各学科发展又不均衡,实验室建设程度差别较大,安全工作也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2019年教育部检查组提出整改的27项内容,所涉及的重点问题归纳为三个方面。

2.1 组织体系不健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实验室安全工作一直分散在教务处、国资处、保卫处等部门,没有专门的统筹实验室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涉及安全工作也是各部门负责。虽有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而没有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也没有安全管理专家督导小组,院系、实验室同样没有相应的组织,一般都由保卫处、国资处等部门督促各院系办公室,负责开展实验室安全工作,组织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工作不顺畅,难以保证实验室长治久安。

2.2 责任体系不明晰

责任体系明晰与组织体系健全密切相关。在教育部检查之前,我校实验室工作涉及多部门管理,如实验设备与危化品归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教学实验室归教务处管理、省级以上学科实验平台建设归学科处、消防安全由保卫处负责、实验用房归后勤管理处管理等。这一相对分散的管理体系容易出现谁都管或谁都不管的情况。因实验室责任体系不明晰,责任追究不到位,出现了对实验室安全责任无担当、工作难以配合。很多人还认为实验室只要不出事就是安全,甚至有的课题负责人认为在实验过程中人员受伤、出事故等是科研工作难以避免的,并把学术自由作为反对安全管理的理由[6]。目前,这种多部门管理情况不算少数,类似的问题大同小异,而对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来说其问题更为明显。

2.3 信息化管理不到位,技防建设滞后

信息化是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实验室安全监测、预警和防控的现代化手段。我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不到位,技防建设滞后;无相应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实验室安全检查、师生安全准入、危化品管理等方面,仅按照传统管理方式发通知要求,上报自查材料,现场督导检查,很难做到全流程、全覆盖,容易造成管理盲区,师生安全责任不能实现有效传递等。特别对于安全教育、安全准入、安全检查没有信息化支撑,不能形成有效督导反馈机制。

3 整改理念与举措

3.1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理念与定位

近年来,高校已逐步由快速扩张式发展转向加强内涵式发展,实验室的建设同样需要注重内涵,强化安全和效率。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规范、安全有序,应坚持5个定位。

(1)专业化是方向。实验室是建立在相应学科专业基础之上,其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特性和要求。首先须从专业角度和需求出发,保证实验室基础安全,包括水、电、气、暖管路设计和材料选用,以及通风环保等;其次是仪器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操作和维护要专业化,危险化学品的采购、保管、使用和危险废物处置都需要专业化;再次是实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安全技能和安全素养能否达到专业化要求;最后是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法规掌握和运用,尽可能做到专业化。因此,专业化是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努力方向。

(2)制度化是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安全管理,首先应从健全规章制度开始,只有使实验室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安全才会有保障。当然,各类规章制度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理论化和泛化,让人难以理解,无法操作或很难执行,使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强化实验室安全的保障作用。

(3)规范化是要求。所谓规范即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等。为保证实验室安全,须建立有效的实验室日常管理规定、实验室工作流程、仪器设备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化学实验操作程序、安全防护规范等;对危险化学品须执行严格管控措施,此外须制定有关的事故应急预案等。

(4)信息化是手段。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点多面广、人员密集、隐患和风险点多等情况,其管理只有依靠信息化手段,才能达到有效管控目标。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高效推动应体现在多方面,如加强科研信息的安全保护,强化实验室危险源的监督排查和预警,加强高风险点的监控与防护等信息化工作,不仅可提高管理效率,更能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的提高。

(5)高效率是目标。对“双一流”研究型大学而言,如何实现实验室高效管理是一个关系到内涵发展,体现大学治理能力的关键因素,更是一个不断追求的目标。目前高校实验室工作,主要面临三大难题:实验用房的利用效率、大型仪器设备的共建共享效率及实验室安全环保治理。特别是第三大难题尤为重要,因为没有环保,就没有健康,没有安全就没有一流,更无效率可言。

3.2 整改举措

3.2.1 强化安全管理,应做到“5”个到位

(1)观念意识要到位。观念即思想意识,思想则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所以,思想支配行动,观念意识决定行动指向,影响行动的结果。研究发现,15%的研究人员认为安全法规妨碍了生产力,23%的人认为它阻碍了科学发现的过程[7]。然而据统计,实验室的安全事故 86%以上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8]。这与很多师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淡漠不无关联,所以必须加强师生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努力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环境,使其安全观念落实到位。在我校整改中,首先加强了宣传教育,建立了“郑州大学 Lab”公众号,编写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印发张贴了安全知识彩页和安全标识。实验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主动走进学生班会、院系职工大会进行安全知识宣讲,营造氛围。其次,加强了我校师生安全教育培训,建立了网上考试系统,组织师生学习考试,持证上岗;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开讲座、听报告、加强学习交流等工作,使我校师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思想观念,强化了安全意识。

(2)制度落实要到位。任何好的制度,只有落实到位,才会真正发挥作用,产生好的效果。为此,一是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二是要加强制度的宣传,使制度不仅成文成册和上墙,更要入脑入心,使师生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三是通过检查考核,使实验室安全落实到师生的实际行动中,不折不扣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四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安全检查制度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定期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整改中,我校制定了《实验室工作规程》《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两个总纲性的文件。接下来,将以此为据,陆续出台相关的安全制度,修订原有制度,各院系、实验室也要根据这两个文件完善各自制度,依法依规推进实验室各项安全工作。

(3)安全投入要到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安全”的思想,易出现口头重视、行动小觑、隐患漠视现象[9],最终导致安全投入不足,很难做到防事故隐患于未然。安全投入包括人、财、物三个方面:其一是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要充足;其二是经费投入要充裕,不仅学校要投入,各二级单位和实验室都应考虑安全方面的经费投入,各类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也应考虑从项目经费中预留出安全所需经费;最后是公共安全设施、通风环保设施,以及个人必要的防护设备等,应尽量配备到位。整改半年多来,我校实验室管理中心的管理队伍不断壮大,各院系安全员也陆续到位;学校层面涉及软、硬件安全方面的经费预算已批复,其中包括建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危险废物暂存柜和危化品暂存点建设、急需补充的防护设备等预算,这为我校未来实验室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督导检查要到位。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发展规模较快与管理相对滞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与安全隐患突出的矛盾,加之一些科研人员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所以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实验室进行监督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对强化安全防范、排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概率[10]、推进现阶段实验室安全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责任追究要到位。实验室安全关乎广大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强调“党政同责、分工负责、人人有责”就是要紧紧抓住安全责任落实这个环节,做到“失职追责”,对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存在重大问题、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的单位,必须进行问责[11],对已造成安全事故的必须查明原因,严格责任追究,并须认真总结,才会避免重蹈覆辙。

3.2.2 建立“4”支队伍,完善组织体系

实验室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涉及的内容和环节比较多,所以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并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为工作落实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12]。

鉴于此,我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主管实验室的副校长为常务副组长,纪委书记和主抓安全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实验室管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校级组织,其办公室设在实验室管理中心,统一协调全校实验室各项工作。各院系也相应成立了实验室管理(安全)工作小组,书记、院长为组长,确定一名副院长为副组长、主抓实验室安全工作,相关科、所负责人参加,共同组成了院级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并明确细化了校、院领导小组的工作内容。实验室作为安全管理的基层组织单元,是关键一环,实验室(研究所)负责人负责其实验室全面工作,同时指定一名实验室安全责任人配合校、院落实各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校—院—实验室”三级组织体系,保证实验室工作上有统筹规划、中有组织实施、下有配合落实的架构;同时选拔不同学科、年龄在60岁左右,对工作认真负责又热心实验室工作的教授 7~9人,成立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专家督导小组作为第4支队伍,推动实验室专业化管理,为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

3.2.3 建立“3”级责任体系,明晰职责定位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在完善了制度体系、健全了组织体系后,重要的是要建立相应的责任体系。由于实验室工作内容丰富、环节多、学科交叉多,在管理中需明确各单位职责定位,又需清晰各部门责任边界,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对接”的安全责任体系。

在整改中,我们认真领会和落实国家有关安全责任的要求,强调“党政同责”,突出学校、学院党政负责人分别为各级实验室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承担领导责任;根据“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也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明晰了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依据“谁主管、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明确了各院系的主体责任和各实验室的直接责任,从而完善了“校—院—实验室”三级责任体系,强调“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各负其责,失职追责”,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有效保障实验室安全。

3.2.4 注重“2”个加强,强化实验室安全保障

(1)加强师生安全能力,实现人防为主。加强师生安全能力,是强化实验室安全的关键所在;师生实验室安全能力主要应包括其安全意识的自觉、安全知识的熟练掌握、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安全隐患的发现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其实现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对师生加强实验室安全的主题宣教、知识学习、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等活动,形成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使师生真正从“要我安全”的被动,转向“我要安全”的主动,再到“我会安全”的跨越,把保障实验室安全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13]。

(2)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安全技防能力。从预防为主的实验室安全防御体系考虑,“人防”为主,但“技防”的作用不容小觑,特别是信息化发展到 5G时代,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安全技防能力,为强化实验室安全由“被动”转向“主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一方面,可以规范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流程、警示和约束人的不规范行为,防止隐患出现;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自动采集并动态分析各类数据,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精准施策和有效防控。

4 结语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永恒的课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上下联动、协同推进,使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并逐步推行安全评估与飞行检查相结合,使高校每年坚持“自查—评估—报告—整改”闭环式管理,同时由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开展飞行检查。飞行检查中“对自我风险评估不扎实、弄虚作假、隐患严重的,要责令整改并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问责”[14],这将有效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改善实验室安全状况。

猜你喜欢
实验室师生责任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麻辣师生
期望嘱托责任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