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W模型在高校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2020-02-26 02:36何艳峰张佳瑾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化工类实验室师生

吴 浩,何艳峰,张佳瑾,崔 荣

(1.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2. 北京化工大学 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实验室是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类实验室由于其危险源相对较多,一直是高校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点。2008—2018年,我国高校的化工类实验室总计发生安全事故44起,伤亡70人[1]。因此,化工类实验室的安全体系建设已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必须重视的领域。高校化工类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建设包括战略、制度、教育、培训、团队等方面,其中教育培训是安全体系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高校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升的重要手段[2-4]。本文基于 GROW(goal、reality、options、way forward)模型为理论基础,将GROW模型引入高校化工类实验室安全的教育培训体系,并对GROW模型在安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1 GROW模型

1.1 GROW模型的定义

GROW模型是一个决策4步骤的管理学模型,最早应用于教练行业,并已成为教练领域使用最广泛的模型之一。如今 GROW 模型已被拓展应用于企业管理、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技能提升等方面。国内很多学者已经在GROW的应用方面展开了研究,如高艳等[5]和刘伊等[6]将GROW模型应用于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谈心谈话,郑军[7]将GROW模型用于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杨洋昶[8]将GROW模型用于国有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管理,谭俊兰[9]将GROW模型应用于高职学校统计学教学的改革,白舸[10]将GROW模型用于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的研究等。

1.2 GROW模型的步骤

GROW模型包括以下4个步骤[10]。

(1)Goal——目标。目标是指行动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是首先要考虑的要素。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能够实现的预期设想。

(2)Reality——现状。现状是指当前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在确定了目标之后,要对当前的实际情况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特别是要知道还存在什么问题、还面临哪些挑战、还有哪些不利于行动的因素等。

(3)Option——选择。选择是在目标的指引下,在充分判断了当前的环境和状态情况下,对行动方法和路径的选择。在选择阶段,根据目标和现状以不同的侧重点制订尽量多的实施方案,并从中选取最优的方案。

(4)Way forward——行动。在选择实施方案后,最后就是对方案的实施,以实现最初设定的目标。

2 GROW模型在实验室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2.1 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安全教育培训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师生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工作的基础性安全保障工作之一。安全教育培训分为规划、宣传、组织、实施、考核等,是一套科学而又系统的工程。高校须对师生开展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对师生进行安全技能的考核,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增强事故的防范能力。

当前,我国高校对化工类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培训非常重视,大多数高校建立了相关教育培训体系。但是部分高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安全教育的目标设置过于笼统或理想化,目标和定位与化工类专业的教育培育要求有一定的偏差;二是对化工类实验室基本情况和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等现状了解和分析得不够;三是培训方案设置得不够科学,备选方案较少,选择余地不大;四是在教育培训实施的过程中管理不完善,课堂、考核、存档等过程管理比较混乱[11-12]。出现以上问题,主要还是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得不完善,对于安全教育培训的规划不系统,在安全教育培训问题上的主动思考能力不足,对于相关管理学研究得不够。

2.2 GROW模型的应用

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引入GROW模型,并对其应用于安全教育培训体系进行研究。

2.2.1 设定目标

高校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包括受训师生安全意识的提升,受训师生安全技能的增强,负责教育培训的团队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整体实验室安全培训教育质量的提升等。设定的培训目标需要具体,不能过于笼统和宽泛,其高度要适宜,不能过于理想化。在目标的设定上,要充分考虑化工类实验室的专业特点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达到的教育培训效果,同时还要考虑教育培训团队和受训师生的能力和水平。

2.2.2 现状分析

从高校化工类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分析,这类实验室一般包括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材料化工、能源化工、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等专业实验室,有其各自的专业特色。但在安全管理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如都涉及危险化学品、高温设备、高压气瓶和危险废物等;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化学工程的分离系统、生物化工的微生物培养系统、能源化工的煤制气系统等。所以在对实验室基本情况分析时,既要考虑化工类实验室的整体特性和危险源分布,同时也要考虑不同专业的化工类实验室的特点。

从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对象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即将进入本科教学实验阶段的本科生。此阶段的本科生对于实验室安全的意识相对较弱,多数学生对于实验室的理解还停留在中学时期的实验课。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学生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教学实验。高校化工类教学实验包括化工分离、萃取、反应、催化等基础实验,其在课程设置上以教学为中心,其目标可控、难度较低、安全性较高。但实验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触电风险、烫伤风险等。因此,此类学生对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以基础安全内容为主,包括管理制度、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实际操作等。

(2)即将进入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本科生。化工类本科生在大四阶段,大部分学生将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本科毕业环节的实验工作。其所面对的实验工作往往是科学探索性的实验,实验结果相对不可预知,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此阶段的本科生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安全技能,但绝大多数未真正接触科研性实验,对于科研实验的安全风险了解得相对较少。因此,此类学生对于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要有一定的专业特点,内容应包括基础安全知识和即将开展的科研实验的风险点等。

(3)硕士研究生。学生进入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是进行探索性科学研究的正式开始,硕士研究生一般已具备了一定的安全技能,掌握了相应的安全知识。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大部分研究工作是在实验室完成的。硕士研究生从事的实验研究是系统的科学探索和技术开发,其面临的安全挑战也更多。因此,研究生对于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更为专业化,内容更加偏重于相关科研实验的专业知识和危险源的辨识和管控等。同时,许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还承担了一定的本科生毕业实验环节的指导,因此,还应该加入一些与安全教育培训技能相关的内容。

(4)博士研究生。在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前,学生一般已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并具备了较强的安全技能。博士研究生通常已具有在导师指导下制定研究方案的能力,同时很多博士还需要辅助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或本科生。因此,其在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方面,除了基本的安全教育内容外,还应包括实验安全设计能力和安全教育培训技能等内容。

(5)教师。教师是学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体,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培养,二是对学生安全培训技能的提升。因此,教师既是安全培训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安全培训教育的传承者,其对于安全教育的需求包括安全知识和意识的提升,以及实际技能的培训。

2.2.3 方案制订和选择

目前,各高校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化工类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培训。由于受制于学校实际情况的限制,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在学校层面的安全培训,要面对各专业几万人的培训,由于受到硬件及师资力量的限制,无法实现课堂教学,只能选择网上教学和网上考试,其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学院层面的安全教育,相对容易整体组织,可以安排课堂教学,但实践教学环节又难以实现,学生的动手能力未能得到提升;在实验室层面的安全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但在这个层面的安全教育,其分散性比较强,难以把控安全教育培训的统一质量。因此在教育培训的方案制订上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尽量提供多种方案,供选择。

(1)各教育层级的方案。如学校层级的教育培训方案,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课堂教学、网上课堂教学、网上自学等。学院层级的教育培训方案,除了课堂、网络教学外,还可以加入专业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室层级的教育培训方案,则要根据实验室的特点和危险源情况,选择相对集中、统一的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同时可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老教工带新教工、师兄师姐带师弟师妹,这种一对一的教育方式针对性相对更强,也是统一培训方式的重要补充。

(2)教育培训的内容方案。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消防、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等基本层面的内容,以及设备安全、用电安全、应急处理、人员准入等具体层面的内容。各教育培训层级有不同的重点,学校教育层级选择的内容一般涉及面比较广,学院教育层级选择的内容一般应加入专业的特点,实验室层级主要以本实验室的研究特色为主。

(3)教育培训队伍的培养方案。目前,高校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培训团队建设普遍重视不够,很多高校没有组建专业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团队,而由实验室安全管理团队同时行使培训职能。管理团队培训的重点是制度解读、隐患排查、整改以及应急处理等,而安全教育培训团队培养的重点是教育水平的提升,双方有一定的相同性,但是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高校要建立教育培训团队的培养方案,要突出团队的专业化,要体现教育和宣传职能等。

(4)教育培训的考核方案。教育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提升,因此要对师生教育培训后的效果进行必要的考核,其结果决定师生能否进入实验室工作。目前,高校的教育安全培训考核方式较多,如课堂随考、网上考试、现场操作考核等,虽然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受训师生对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情况。考核方案的制订要依据教育培训目标和高校的专业特色。化工类实验室的考核除了基本安全知识的掌握和管理制度的了解,还要考查师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这两项都属于实践性考核。因此,在考核方案的制订中要予以体现。

安全教育培训方案的制订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要充分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尽可能从各个侧重点研究制订方案,同时应对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目标和现状将各方案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适合自身的方案。

2.2.4 实施行动

高校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行动实施须做好教育培训实施的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训前相关事项的落实,如教室、教材、教师、网络教育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等。

(2)受训人员的组织,包括人员信息的采集、注册、分班等。

(3)课堂管理。线下教学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线上教学要设定好网络课堂的规则等。

(4)考核管理。根据实施方案中考核方式和成绩标准,对受训师生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成绩发放成绩单或合格证书。

(5)评价管理。包括确定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以及组织评价。一般由受训师生对培训团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安全教育培训的组织、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通过受训师生的评价促进培训团队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

(6)档案管理。负责培训的团队要对学生的受训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将培训记录、考核试卷、成绩单、评价表和工作总结等材料进行存档。

3 结语

高校化工类实验室因危险源相对较多,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本文在高校化工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引入了管理学中的GROW模型,并将GROW模型的目标、现状、选择、行动等4个步骤融入到安全教育体系中,提升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为高校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教育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化工类实验室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产教融合下高校化工类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培养方式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浅析化工类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优化化工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索
关于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麻辣师生